第22章 卖药条给父亲炖肉

那时军队中的规矩,是三八打响,逢五排十打靶。所谓三八,就是初三、十三、二十三;初八、十八、二十八。逢五排十,即初五、十五、二十五;初十、二十、三十。

每次打靶的时候,冯玉祥从家里去得很早。那时当兵,不一定都住在营中,除上岗而外,其余时间即使全在家里待着,也没人过问。

冯有茂心疼冯玉祥年纪小,打靶的时间过长,每次总给他六个制钱,叫他买几个烧饼揣在怀里,预备饿了的时候掏出来吃。

从父亲手里把钱接过来,冯玉祥在路上一面走着,一面不住地打算,心里想,父亲的饮食已经淡薄得很了,我怎么能再拿去买东西吃呢?而且父亲拿这六个制钱的时候,那钱袋里不是只剩下几十个制钱了吗?老人家的心情,该是怎样的苦痛焦急啊!冯玉祥想了又想,怎么样也不忍得把这六个制钱花掉,于是决计把它留起来。

打响,每人每次得领五十个药条。这些药条,并不一定都须打完,每人总要剩个十几条,自己卖掉,换钱用。那时有个教习阎吉胜收买药条,每次打响完事,他那儿就站拢很多兵,争着换钱,彼此见了,只相视一笑,谁也管不着谁,这事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冯玉祥每次剩的药条,可以卖得十几个制钱,加上早晨冯有茂给我买烧饼吃的钱,一共大约可以凑个二十四五个制钱。

保定府用的是津钱,叫做五十钱。有了这些钱,冯玉祥就到肉铺里买半斤猪肉,提着飞奔回家,预备炖好了,晚饭时候给父亲吃。

冯有茂失业之后,荤食本已断绝,这时居然有炖肉吃,自然觉得欣慰。可是这炖肉从哪里来的呢?冯有茂禁不住要问了。

“从哪里来的炖肉?”冯有茂刚拿起筷子,就向儿子发问。

“您老人家只管吃好了……”冯玉祥低着头嗫嚅地回答。

冯有茂看见儿子这样的情形,越发非问不可了。最后问得无可奈何,冯玉祥只好将原委说出。他听了之后,立时把筷子放下,眼泪不住地往下流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冯有茂对待孩子,总是亲热慈祥的,从来没有严厉斥责的时候,小时候冯玉祥老觉得父亲比母亲还要慈爱。母亲有时因家事烦恼,常常对孩子发脾气,以发泄她心内的苦闷,然而冯有茂却永远宁静,永远安详温和,他的慈爱的音容永远在我们眼里闪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