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禁止老兵欺负新兵

冯玉祥为了补救“逃兵”的严重现象,一面对士兵加紧政治教育,一面又极力设法改良对于他们的待遇。

初级官长教育士兵,大部分都是缺乏经验,方法又欠妥当。他们正在壮年,血气方刚,性情暴躁,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动辄恶语相加,痛施体罚。因此难为得很多士兵暗自流泪。士兵们所以私逃,这正是原因之一。

所以这个问题,实在非常地严重。孙子兵书上明文载着:“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生,可与之死,而民不畏危也。”

这就是说:治军最要紧的是要得兵心。平素训练,不得兵心,一旦有事,怎么能使士卒共甘苦患难,怎么能叫士卒舍生拼死?所以冯玉祥这时一再恳切地告诫初级官长,叫他们务必要把士卒看成自己的兄弟手足一样,万不可稍存丝毫歧视的意念。

但是在那时的环境下,要根本废除体罚,事实上还不可能。所能办到的,只是切戒官长逞意气、胡乱虐待士兵。冯玉祥特意立下一个“八不打”的戒条:

一、官长生气时,不许打士兵;

二、士兵劳碌太过时不许打;

三、对新兵不许打;

四、初次犯过者不许打;

五、有病者不许打;

六、天气过热过冷时不许打;

七、饱饭后及饥饿时不许打;

八、哀愁落泪时不许打。

冯玉祥把这个戒条,三令五申地告诫各级官长。刚实行时,官兵们都非常地不高兴,以为这样一来,军纪就难于维持了。后来日子一长,方慢慢地见出功效,同时逃兵的事,也无形中大大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