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出海?

因为大部分行业的国内市场规模只占全球市场规模的20%,拓展全球市场意味着把市场空间再放大四倍,也就是说某些行业在国内可能已经看到市场天花板了,但到海外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因为海外市场的平均毛利率水平要高于国内,根据我们接触和辅导多家出海企业得出的经验及数据来看,海外市场大部分行业的销售毛利率都高于国内市场,有的甚至高于15%以上,也就是说到海外有更多的钱可赚,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

因为95%以上的国内企业其实都适合出海发展,而不只是局限于国内单一市场;

……

基于以上各种“诱惑”,我们发现客户出海了,供应商出海了,同行也出海了,大家都在努力实现国内和海外的双循环发展,通过出海寻找新的增长点,以便在全球化浪潮中维持自身的竞争力。在当下,出海不仅是让国内企业多了一个选择,很多企业更是处于“不出海就出局”的境地。

当我提出以上观点的时候,不少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我们现在国内市场都没有搞明白,哪儿敢出海啊。”

“我们企业现在规模还小,还不能出海。”

“我们企业在国内都没有什么品牌力,到海外更没有机会。”

“我们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比较传统,不适合海外市场。”

“听说‘不出海是等死,出海是找死’,所以我们还在纠结。”

……

有以上想法不足为奇,这确实是很多企业的现状。在我看来,大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对中国企业竞争力的认知存在误区。很多中国企业常常低估其在全球市场的独特竞争优势,认为自身与西方企业相比,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其实当今的中国企业在技术先进性、制造业规模、供应链整合、成本控制等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比如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手机、电脑、小家电、厨房电器、消费电子、光伏、电池、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等产业都承担了全球半数以上的产能,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对海外市场的认知存在误区。过去,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业务范围多局限于本土市场,即使参与全球竞争,也多是采用价格战这一较为简单的方式。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对海外市场并不了解,甚至一提到出海就谈虎色变。其实真正的海外市场比我们认知的要落后很多,比如现在的非洲市场相当于1990年的中国市场,现在的拉美市场相当于2000年的中国市场,现在的东南亚市场相当于2010年的中国市场,欧美的互联网应用市场跟中国还有五年以上的差距……全球市场的发展并不均衡,不同地区的市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第三,对中国品牌力量的认知存在误区。很多中国企业认为自身的市场地位低,在海外市场遭遇欧美强劲对手和本土对手没有胜算,对自己的品牌没有信心。试想海外版拼多多Temu、国际版抖音TikTok和快时尚巨头Shein等,它们凭什么可以击败一众本土对手,在海外做得风生水起呢?其实,海外消费者关注的无非也是产品的质量、价格及其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只要我们在这些方面有信心,就一定会对自己的品牌力量有信心。

在我看来,中国企业今非昔比,绝大部分都具备出海的实力,并且优势明显。试想,在国内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都能存活,到海外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中国企业出海有三个核心优势。

(1)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企业出海的坚实基础。政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在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营造了良好的出海氛围和出海大环境。

(2)强大的产业链和制造技术是企业出海的根本优势。中国不仅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还在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和维护者。从原材料获取到成品交付的每一个环节,中国企业都具备极高的效率和成本优势。

(3)高科技人才是企业出海的关键动力。中国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他们能够为企业出海提供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不应再将眼光局限于国内市场,而应放眼全球。在这个过程中,出海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企业持续壮大的必经之路。只有走向海外,才能够发现更多的市场机会、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中国企业要重视并抓住全球化带来的良好机遇,树立出海必胜的信心。

希望广大中国企业能坚定信念,勇敢走向国际,用卓越的产品品质和独特的品牌力量赢得全世界的尊重与认可。每一次跨越,都是全新的机会;每一个足迹,都是成功的见证!愿你们勇敢逐梦,在出海的征程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开创中国品牌的传奇之旅!

向国华
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