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诸子百家,来买李由大人的项上人头!(求追读)
- 大秦:神机百炼,开局拘捕焰灵姬
- 天下希望
- 4313字
- 2025-04-04 20:00:01
“我家大人品性温良、仁厚,从政以来,在百姓中素有声名,平日行为做事称得上是光明磊落,从不与人争斗、结恶。”
“真不知道,是什么丧心病狂、狼心狗肺的家伙,竟然要雇佣杀手,前来行刺我家大人,简直岂有此理!”
现在,听到章邯所说。
旁边的钟离昧立刻神色气愤道,情绪激动。
“章邯将军,能告诉我都是谁要雇佣这些铁血盟的家伙,来刺杀我吗?”这个时候,李由示意旁边的钟离昧不要激动。
然后抬头询问旁边的章邯道。
“现在章邯将军,能带着影密卫,刚好及时的出现在这里,恐怕绝不是凑巧刚好路过的时候碰上我们吧?”
“不知章邯将军,可否为在下解惑?”
章邯闻言,轻笑一声。
望着李由。
眼中露出一副意味深长的表情来。
“李大人果然是心思机敏如电,明察秋毫啊......这份洞察能力,当真不一般。不愧是殿下所倚重、看重的人才。”
章邯笑道。
话锋一转。
“来吧——李大人,跟我来,现在公子殿下他正在楼下的院子里面,已经等候李大人多时。”
说完。
转身迈步朝着楼下走去。
李由神色一动,跟旁边的焰灵姬和钟离昧说道:“这样,你们先在此等候,我跟着过去瞧瞧情况。”
同时吩咐道。
“还有,灵姬,帮忙钟离昧侍卫长敷药、包扎一下伤口,留在房间里面,好生修养,不要加重伤势。”
焰灵姬来自百越的部落地带,早年间在部落的生活中,自幼就耳濡目染,学习过一些基础的药理、草药包扎的知识,能够做些基础的包扎、疗伤。
“遵命,大人!”
焰灵姬脑袋点动道。
钟离昧则有些担忧道。
“大人,你一个人去......”
“无妨,有章邯将军,还有周围这么多的影密卫在这里,这个时候,恐怕再没有什么地方,比这楼下的庭院里面更加安全了。”
说完。
李由跟着章邯,迈步朝着楼梯下面走去。
很快。
两人来到楼梯下面,在酒店客栈的庭院里面,在前方的亭台屋檐下,有着一道身影。
现在背对着众人,望着头顶的明月。
背影显得挺拔,宛若青松竹柏。
当靠近以后,章邯已经恭敬上前,侍候在那道身影背后,声音格外恭敬的说道。
“扶苏殿下,他已经来了。”
扶苏殿下?
听到这句话,李由显然一愣。
而这个时候,前方的那道身影已经微微的转过身来。
在那副儒雅的面孔上面,朗月般的明眸里面,泛着明亮的眸光,此刻正略带笑意的望着李由。
正是大秦长公子,扶苏。
“扶苏殿下。”
迟疑片刻。
李由躬身施礼,立刻主动问好道。
毕竟,虽然现在始皇帝政哥他还没有任命太子的人选,眼前的扶苏还不是大秦正儿八经的太子。
但是谁都知道,这位扶苏公子,是始皇帝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并且还是男孩。
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大环境下,很多人都已经将其默认为大秦将来的继任者。
何况,至少眼前的公子扶苏,还是皇家血胤,所以作为大秦属官,必要的尊敬还是要有的。
扶苏微微颔首,示意李由不必多礼。当看到李由抬起头,眼眸中流露出的困惑与不解以后。
扶苏笑了笑,说道。
“李大人,刚刚动手的那些家伙,是铁血盟的人手。早些年的铁血盟,吸纳了七国大量的亡命徒,号称绝对中立,为七国间的财团赌约、交易做担保,因其狠厉杀伐,有债必偿的作风,曾令所有人闻之变色。”
“后来,在帝国统一的征伐中,铁血盟曾因为利益,试图阻挠父皇统一六国的进程,与大秦为敌,招致父皇的暴怒。”
“盛怒之下,父皇曾派出二十五万大秦铁骑,发布追杀令,将这些亡命徒赶尽杀绝,踏平其在七国的所有根基,将铁血盟的势力连根扫除。最后只剩下一小部分的残余势力流亡在外,但是已经不成气候,躲在暗处奄奄一息。”
“后来,濒临绝境的铁血盟,因为其中大部分都是亡命徒,刀口舔血的生活过惯了,没有其他的本领、长处能安身立命,后来迫于生计,开始重新操刀,干起他们的老本行——刺杀、斩首、潜伏之类的行当来。”
“只要雇主能够付出让他们满意的价钱,就能为雇主刺杀任何他们想要买命的目标——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虽然铁血盟组织已然没落,但是其铁一般的信义诚信作风,依旧传承下来。”
然后,扶苏跟旁边的章邯用眼神示意。
章邯心领神会,接着扶苏的话说道。
“刚刚李大人问我,到底是谁雇凶刺杀的李大人,根据影密卫的情报系统调查出来的结果,就是一些诸子百家的门人、弟子,用高额的酬金雇佣了这些铁血盟的组织最后剩下的亡命徒,来买李大人的项上人头。”
“诸子百家?”
李由闻言,显然一愣。
目光有些不理解。
自己没记得有得罪过哪一家的门派、大家啊......
自己在咸阳城的这段时间,连相府的门都没有出过几次,哪里来跟这些诸子百家结上了仇怨呢?
“是当初李大人在朝堂上面的发言。”
这个时候,扶苏跟着说道。
“当初李大人,你在朝堂上面,曾经劝谏父皇‘焚书’,甚至是‘坑儒’的那番劝谏的言论,是跟百家结怨的祸根。”
“李大人难道忘了,几天前,在百官朝觐父皇的时候,朝堂上面,李大人曾经进谏的发言了吗?”
扶苏眨眨眼睛说道。
“当初劝谏的言论......”
经过扶苏的提醒,李由瞬间回想起来。
同时脑海中像是电流穿过,陡然明白了眼下事情的前因缘由。
“所以说,是我当初在朝堂上面的那番劝谏言论,触怒、惹到了诸子百家的人,然后有心怀不满者,雇佣凶手,来刺杀的我吗......”
李由愣了一下,旋即苦笑一声。
已然明白道。
“是的。”
扶苏回答道,转过身来,望着头顶大秦的朗月。
“在朝堂上面,群臣、百官都在,那么多双眼睛和嘴巴,哪有不透风的墙?”
“昔日他们里面的很多人,都是原本诸子百家的门生故吏,很多门派、学派的掌门师尊,都曾是他们的恩师,有授业解惑的恩情。”
“所以,在后来散朝以后,立刻就有人将李大人你在朝堂上面的那番发言、劝谏内容,流散出去,然后很快在诸子百家里面掀起轩然大波。”
“当时李大人你的那番发言言论,关于焚书、坑儒的内容,特别是那句‘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话语言论,更是极大的触怒了一些门派弟子、掌门师尊的怒火。”
“于是,私下里有很多门派,联合起来,商议共同出资,联络上铁血盟这个最后的、死而不僵的没落组织,来买李大人的项上人头,并且还出价不菲。”
李由颔首。
通过扶苏的这番点拨,内心已然明白。
因为,须知,很多百官原来都还是诸子百家的门生故吏,所以自然会不满自己的这番发言。
并且,更何况父亲他位高权重,现在正如日中天,但是私下里,也招很多人的嫉恨。
嫉妒现在李家的风头,所以有这样对付自己,对付相府的机会,自然是巴不得落井下石,把这个消息扩散开来,在背后推波助澜。
不过,虽然如此。
但是李由并不为此感到后悔。
因为当时,自己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帮父亲解围,帮忙给始皇帝垫台阶说话。
另一方面,自然也是因为历史上面,这些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的事件,的确是导致后来很多动乱的罪祸元凶。
在后来秦灭以后,那些儒生们可没少黑大秦,暴君、无道、残虐,劳民伤财,都是那些儒生们后来冠以祖龙的黑锅。
秦帝国的覆灭,有他们不可或缺的功劳,这些动乱的儒生因素,的确是该杀。
只不过现在,李由还有一个问题不解。
那就是有人来刺杀自己,但是现在扶苏他们......为何能刚好在这个时候,出手相救自己呢?
似乎是知晓李由的疑问,旁边的章邯已经紧接着说道。
“后来,扶苏公子在得知影密卫截获的关于铁血盟,要对李大人你动手的消息以后,特意安排属下带领影密卫,暗中进行保护。”
“我们后来根据线人的情报,得知他们定下的动手地点,就是在这南渭城中,所以我们提前来到这里,等候多时。”
“就等着他们对李大人动手,从藏身地暴露的时刻,然后杀他们一个猝不及防,将他们斩草除根,彻底清理干净。”
“不然,如果是我们在他们动手之前就行动,到时候不免肯定会有很多人察觉到不对以后,提前逃窜,因为在他们真正刺杀行动之前,谁也不能确定铁血盟里面,到底还有多少人手。”
“到时候,如若跑掉一些家伙,将来还是会对李大人你造成威胁,所以不如趁此他们动手的机会,将其全部悉数剿灭,永绝后患。”
章邯回答道。
原来如此......李由微微颔首,表示明白。
“既如此,多谢扶苏殿下的出手相助,在下感激不尽,此番救助之恩,在下将铭记于心,没齿难忘。”
李由拱手感谢道。
如果没有这些影密卫出手相助,自己虽然也有信心能把这些刺杀自己的铁血盟杀手干掉。
但是肯定难免身上将挂彩负伤。
并且,哪怕是自己不惧这些刺客杀手,但是自己随行的护卫们,肯定要葬身死在这里很多人。
现在,有影密卫出手相助,自然是自己这边的属下侍从,避免了很多的伤亡。
但是现在李由内心唯一还有些不解的地方,是虽然扶苏出手相助,自己很感激。
但是自己回想过去,与他并无多少交情,此前自己甚至都没怎么见过他。
只有先前在朝会结束,与其匆匆插肩而过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
既如此,为何会出手相助自己呢?
李由内心有些不解。
似乎是知道李由内心的疑问,旁边章邯轻笑一声。
双手环胸,说道。
“你是想问殿下为何要出手相助吧?是昔日那次,李大人你在咸阳集市里面,在一次两位妇女争夺孩子,巧使计谋,破获婴儿真正母亲的行动,深得殿下赏识。”
李由闻言一愣。
哈?
原来自己那次的行动,难道还刚好被他们看到不成?
“当时,扶苏殿下和我正在附近的茶楼上面,刚好全程目睹你的破获过程,并且在事后,李大人你不慕虚名,悄然离开现场,连姓名都不曾留下的举动,足以说明你不是那些贪图名利之辈。“
章邯笑着说道。
“再加上,经过扶苏殿下的调查,李大人的声名,素来稳重,务实、节俭,从不声张高调,实乃是帝国的栋梁。”
“殿下自然不忍看到我大秦的能臣良将,白白因言招致这样的屠戮之祸,所以特意来出手相助,也是在为帝国,为陛下留下可靠的栋梁之才。”
章邯接着说道。
“......”
李由闻言。
一时苦笑不已。
不曾想原因,原来竟然是当初在离开咸阳集市途中的一幕,刚好被他们看到了啊......所以现在出手相助自己。
“跟我来。”
接下来,扶苏忽然说道。
然后跟章邯用眼神示意不用跟上,然后迈步朝前走去。
李由则心神一动,迈步跟了过去。
而章邯,则留候在原地待命。
扶苏带着李由,来到一处无人的、空旷的地带,周围的影密卫和章邯,都距离这里有一段距离。
“我让章邯将军,出手相救,的确是在为帝国挽救良才贤臣。不过,虽然如此,但是我带人来出手相助,其实也是因为有一事不解,想要亲自向李大人讨教。”
“殿下请讲。”
李由说道。
“就是关于李大人当时,在朝堂上面的那番言论,其实我直到现在,都有所不解......”
扶苏这个时候,回过头来,儒雅的面孔在月光的朗照下显得有些感兴趣和好奇。
“看李大人当时的言论发言,似乎是对百家有颇深的积怨,但是据我了解李大人此前似乎与诸子百家并无果断的牵扯、因缘。”
“既然如此,当时李大人为何会说出此等震惊世人的劝谏言论来呢?”扶苏目露好奇道。
“......”
李由闻言,片刻的沉默。
“公子是让我说心里话吗?”
李由问道。
“那当然是。”
扶苏立刻说道。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现在周围四下无人,我自然是想听李大人的真实想法。”
“好!”
李由深吸一口气,清了清嗓子。
当重新抬起眼眸的时候。
目光灼灼,问道。
“殿下,请容在下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自春秋以来,这片土地上面,八百年来战乱、纷争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