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长安少年长安郎

六月份的长安,时值盛夏,长安城的各个大街上,都是姹紫嫣红,绿树成荫。

尤其那栽种大街两侧的一排排的国槐,搭配着街道两侧坊墙里时不时出来的那些各种艳丽的花朵,加上那漫天飞舞着柳絮,可以说,构成了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长孙成风和李秋寒,各自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快步穿行在这大街上。

长孙长风头戴黑色交脚幞头,身着一身圆领窄袖袍服。

他一脸英朗,剑眉锋利,眼量如炬,挺拔的身姿,更透着勃勃的雄发之气。

和李秋寒却一身飘逸洒脱,倒是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

“长安少年郎,白袂翩翩白马行。采花折枝醉长廊,三千娘子暗神伤。”

两人走了没多远,却听到了一群孩童在吟唱什么。

长孙长风微微皱起眉头,疑惑的叫道,“这些孩童都在唱什么呢?”

“参军,你不知道啊。”此时,一个小吏迅速催马上前,赔着笑脸说,“自从上次的案子破获后,你和李郎君在长安城可是出名了。为此,有人编了打油诗,将你们给写进去了。而今,这街头巷尾,大家都在吟诵这儿歌。就连那些教坊的乐人们,也都在练习。”

“胡闹,这是谁编写的,若是让本官知道,定然不饶。”长孙长风面容一凛,有些生气的喝道。

“哎,长孙参军,你何必生如此的气呢。”李秋寒柔柔一笑,看了一眼他,轻轻说道。

“李秋寒,你没看出来吗,这些人,可是将你我编排成了粉头儿,取悦那些妇人们的面首。岂有此理,这是在羞辱我等。”长孙长风冷声叫道。

李秋寒轻轻笑了几声,但丝毫没有一点生气。

他被世人误解太多了,早就不当回事了。

其实,世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如何看待自己,这才是重要的。

他想了一下,说,“长孙参军,这就好比是现在这个案子。在外人看来,这其实是杀人恶鬼索命。不过,依你所见,这案子会有这么简单吗?”

“这……”长孙长风倒是直接被李秋寒的话给问住了。

说起来,他还真没想过。

不消多久,两人就赶到了光德坊。

刘仁愿将军的宅邸,隔着很远,就能看到那非常鲜明的标志,高高耸立在宅子四周的望火楼,可以说是这些将军宅邸之中的独树一帜。

仿佛,也正标榜着他的恩宠地位。

毕竟,可鲜少有人能在自己的府宅附近建设望火楼。

刘仁愿将军的府宅,倒是与其他的功臣宅邸,并无什么太大区别,巍峨,气势磅礴,雄伟,这是他们的几乎一样的标志。

不过,刘仁愿将军的宅子门口,却树立着一尊螭首龟趺石碑。这石碑上面,洋洋洒洒的镌刻着刘仁愿将军从军以来的赫赫战功。

李秋寒下马后,也是忍不住好奇走上前,仔细的阅读起来。

长孙长风下马而来,看了一眼李秋寒,说,“李秋寒,你还真有闲情雅致。赶紧查案吧,等这个案子了结,我亲自陪着你阅读此碑。”

李秋寒轻笑了一声,他刚要说话,哪曾想,却见一匹白马疾驰到了石碑面前。

而眼看着要撞倒石碑上的时候,那骑马人却迅速拉着缰绳。

这白马前蹄悬空,嘴里发出了一声凌厉的嘶鸣,这才停了下来。

等到马停下,他们方才发现,这骑马者竟然是李月婵。

不过,李月婵的一身装扮,却让两人差点没认出来。

却见她头戴粟特人的卷檐虚帽,身着一身大翻领的织锦襈袍。

腰间的蹀躞带上,挂着绣着艳丽的牡丹的算囊和香囊。

红白相间的波斯条纹裤下,踩着一双皮质长靿靴。

当然,李月婵最引人注目的,到还是上唇上,特别沾了两撇小胡子。

这非但没有一丝的违和感,反而却让她增加了几分俏丽的美感。

不过,这种模仿番人的装扮,最近一段时间,倒是在长安城非常流行。

尤其那些贵妇们,特别喜欢这种穿搭。

长孙长风方才也是被吓了一下,他脸色一沉,一手抚着腰间挎着的横刀,恼怒的喝道,“李宗主,你想要干什么?”

他是真不想将李宗主三个字从自己嘴里说出来,因为他怎么都无法将青莲宗宗主和这个女子关联到一起。

李月婵笑嘻嘻的翻身跳下马来,上前拱手施礼,从腰间的香囊里掏出一方帕子,擦了擦手心,说,“长孙参军,你干嘛生气啊,本宗主方才只是和你开个玩笑。”

“玩笑,李宗主,你可知道,方才的行为,可是要出人命的。”长孙长风铁青着脸,气呼呼的喝道。

“行了,本宗主下次注意。”李月婵满不在乎,目光却好奇的朝宅子里张望着,“怎么样,我听说这宅子里昨晚闹鬼了,那老太君也死了。你们也是来查案的吧,本宗主现在可是特意挤出时间来帮忙的。”

长孙长风有心想要拒绝,但他还没开口,李秋寒却抢先开口。

他朝李月婵拱手施礼,忙说,“今日若得李宗主帮助,那我们的案子一定会尽快勘破。”

“哈哈,李秋寒,你太客气了。”李月婵咯咯的笑着,手里晃着马鞭,得意洋洋的朝宅子里走去了。

“李秋寒,你刚才为什么……”

“长孙参军,这李宗主有庞大的江湖势力,而且她眼力过人。这案子,兴许能用得上她。”不等长孙长风的话说完,李秋寒就打断他,忙说道。

“但愿吧。”长孙长风冷冷的丢了一句,迅速朝宅子里走去。

李秋寒无奈的笑了一声,走到了宅子门口,一抬头,赫然,就看到了大门口上悬着的一块匾额:开国第。

是啊,刘仁愿将军如今获封的爵位,正是开国公。

据说,这个宅子,也是因为刘仁愿将军泗沘城的战功,才获封的。

严格说起来,这其实也是个新宅。

从进到宅子里开始,李秋寒一面仔细的扫视着周围,一面听着周围人的议论。

其实,那些人的议论,无外乎就一个,这宅子不干净。

按照正常的规矩来说,这新宅子入住之前,总要请道士和尚来清理一下。

李秋寒听闻,这府中已经有请道士在家中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