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全史1:群雄逐鹿(笔记插图版)
- 南门太守
- 3168字
- 2025-03-24 16:21:48
五、“屠彭城”真相
初平四年(193)夏天,中原及华北地区出现了罕见的自然现象,正值炎夏,却刮起了寒风,像冬天一样,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鼓励了那些想造反的人,在他们看来这是天亡刘汉的又一明证。徐州刺史部下邳国一带原本就有个叫阙宣的人领头造反,响应他的人很多,当他看到上天也出来惩戒当权者时,于是不再客气,自称天子,与长安的汉献帝分庭抗礼。
当时敢造反不算什么本事,而敢于自称天子那绝对勇气可嘉。北有强敌曹操,随时要来复仇,内部又出了个不要命的阙宣,陶谦头很大。不过他有办法,他不去讨伐阙宣,而是跟他联起手来。阙宣自称天子,是大逆不道、夷三族的人,跟他联手等于造反,为此刚刚接受了徐州牧头衔的陶谦耍了个两面派,一面派人跑到长安向天子宣誓效忠,誓死讨伐叛逆,一面私底下跟那位自称天子的人称兄道弟。朝廷太远,就是不相信也没办法,陶谦既得到了名分,又增强了实力。
曹氏血案发生后,陶谦知道和曹操的一场决战不可避免,他这时候倒不太紧张,因为他有把握打败曹操。作为一个老牌军人,一个在地方上深耕多年的实力人物,造反称王的人都搞得定,一个刚出道的曹孟德应该不在话下吧?所以,曹氏血案发生后,作为最大的犯罪嫌疑人,陶谦没有派人去曹操那里解释,也没有向曹家人表示哀悼和慰问,直接出兵了。
自信满满的陶谦指挥人马进攻兖州刺史部,兖州刺史部的南面和东面与徐州刺史部相邻,陶谦进攻的方向是东面,主战场是兖州刺史部的泰山郡。泰山郡本来就不是曹操势力的核心区域,应劭弃官逃走后这里一时又群龙无首,泰山郡很多地方都被陶谦占领了,附近任城国的一些地方也相继失守。
面对陶谦的先发制人,曹操立即兵分三路给予还击:第一路由夏侯惇统领留守兖州刺史部,重点是鄄城、濮阳、定陶、东武阳等战略要地,荀彧、程昱留下来协助他;第二路由曹仁率领,由东郡的北部进入东平国、任城国,进而到泰山郡迎击那里的徐州军;第三路由曹操亲自率领,由济阴郡南下,进入已为陶谦所控制的豫州刺史部沛国的北部,进而攻击徐州刺史部的彭城国、下邳国等地,直捣陶谦的大本营郯县。
曹操的策略是以偏师对抗陶谦在东边的主力,而将自己的主力向敌人防守相对薄弱的南边发动进攻,对于已失去先发优势的曹军来说,这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对手毕竟是陶谦,结局无法预料,曹操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离开鄄城前他告诉夫人卞氏说:“我如果回不来了,你就领着孩子们到陈留郡投奔张邈吧!”
初平四年(193)秋天,曹操的反击战开始了。陶谦的主力都在东面,曹操亲自率领的南面这一路势如破竹,一口气拿下兖州刺史部南部十几座被陶谦占领的城池,直逼徐州刺史部境内的战略要地彭城。陶谦完全没料到曹操会来这一手,放着东面不管出击南面,这就像两个人格斗,一个人举枪刺向对手的喉咙,按照人的本能反应,应该举刀去挡,但对手却没有,放着咽喉不管,一刀奔着对方的胸脯就去了。
这是自杀式打法,比的是谁更狠。陶谦没有曹操心理强大,于是从东面撤军,亲自率主力到南面战场迎敌,双方在彭城一带展开了激战。彭城即今江苏省徐州市,这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处古战场,400年前刘邦和项羽曾在此有一场大战,结果刘邦完败,项羽险些把刘邦生擒。彭城四周虽然被大小不等的丘陵、高地所环绕,周边还有泗水、汳水在此交汇,但交通却十分发达,东汉时有一条起自洛阳的东方大道,基本走向在前半段约沿着现在的陇海铁路,后半段约沿着现在的京沪铁路,彭城就是这条大道上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与陶谦的彭城之战没有楚汉相争时打得那么惨烈,战事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曹军大胜,陶谦向东撤退。
对于这场彭城之战,《三国志·武帝纪》里只有16个字的记载:“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三国志·陶谦传》的记载与此大体相同,只是多了10个字:“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后面这句大意是:被杀死的接近上万人,尸体使泗水都要断流了。打仗会死人,一场战役死上几千人并不太奇怪。《三国志·陶谦传》裴松之注引《吴书》也写到彭城之战,称曹操“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说得更严重:“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而到范晔撰写《后汉书·陶谦传》时,相关记载变成了:“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对于范晔的说法,司马光予以采用,并结合了《曹瞒传》的情节。《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述的:“秋,曹操引兵击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保郯。初,京、洛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之不流。”就这样,在史书记载中曹操杀的人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残忍,最终成为“坑杀男女数十万口”,这就是“屠彭城”的由来。一次活埋了几十万人,简直骇人听闻!如果曹操真的干了这件事,那么他的恶名将超过董卓,成为汉末最凶残的屠夫。
可是,这不是真相。由于史料缺乏,还不太清楚这件事是如何从“陈寿版”演变到“司马光版”的。在较早一些的汉桓帝时期,彭城国全部人口是493027人,当时全国人口有5000多万。经过黄巾起义、自然灾害、群雄混战,到再晚一些时候全国人口已锐减到1000多万,此时彭城国的人口想必也大为下降。曹操一边打仗,一边派人四处出击,把彭城国全国的人都抓到一块,然后全部活埋?难道不匪夷所思吗?
曹操远途奔袭,此时用在彭城战役的充其量只有几万人。现在,攻破彭城后,曹操给大家下令,先不要打扫战场,也不忙追击敌人,而是分给每个人10多名从敌占区抓来的士兵和老百姓,让大家把他们领到泗水河谷里,全部活埋。即使被抓来的人已提前被捆好、绑牢,即使将要被活埋的这些人也愿意配合,完成这项任务所涉及的工程量也是惊人的。但是,由于被《资治通鉴》误导,很少有人动脑筋去细想,使得曹操“屠彭城”的说法在后世颇为流行。
曹操攻克彭城后又率军东进,直扑郯县。郯县属徐州刺史部的东海郡,今山东省临沂市的郯城县,是山东省最南边的一个县,这里是当时徐州刺史部的治所、陶谦的大本营。陶谦退无可退,组织人马与曹军殊死一战。双方在郯县以东的武原县又进行了一场恶战,曹军再次取胜,攻占了武原县,之后兵临郯县城下。从鄄城出发到郯县,直线距离已有上千里,曹军远道而来,虽然节节胜利但自身消耗也很大,士卒减员,战斗力下降,对方又拼命死守,曹军攻城不克。郯县难攻的原因还有一个,城里来了生力军,这就是公孙瓒派来的刘备,刘备此时尽管还不太有名,却是个战斗力很强的人物。
刘备字玄德,幽州刺史部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到他父亲时家道已经中落了,父亲死后,母亲靠织席贩履为业,供养刘备读书。刘备曾拜著名学者卢植为师,与同在那里学习的公孙瓒是同窗。学习结束后刘备在家乡无所事事,结识了关羽和张飞,三人情同手足,一块参加了朝廷镇压黄巾起义的军队,之后因功被任命为县尉,老同学公孙瓒成事后刘备前往投奔,被公孙瓒任命为平原国相。
陶谦开始并没有把曹操放在眼里,本想一举把兖州荡平,没想到曹操这么厉害,眼看郯县危急,他赶紧派人向盟友公孙瓒求救。当时的情况是,袁绍、曹操、刘虞结成一个集团,袁术、公孙瓒、陶谦为另一个集团,陶谦是公孙瓒的盟友,所以对他的求援公孙瓒不能不管,公孙瓒命令距离徐州刺史部最近的青州刺史田楷和平原国相刘备驰援郯县。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等人率先到达郯县,他只带来了1000多人,人马虽然不算多,但却是生力军,兖州军和徐州军已经打了几个月都很疲惫了,郯县因为有刘备的加盟,防守力量有所增强,所以曹军几次猛攻都没能攻下。
对曹操来说,长期围城是不现实的,因为这里是敌占区,敌人是守城,而且后援也会逐渐聚集,而自己的队伍将面临后勤补给方面的难题。考虑到这些情况,曹操决定放弃攻城,回师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