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艺考朗诵的形式与类目

艺考朗诵一般以文学作品为基础,衍生出诸多类别。2021年9月24日,教育部印发推进艺考改革的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到2024年全部实现。在改革后的统考和校考中,朗诵科目所选取的作品形式主要围绕指定稿件朗诵和自备稿件朗诵两种;类目主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几大类。

一、艺考朗诵的形式

(一)指定稿件朗诵

指定稿件朗诵是艺考中一种考查考生台词能力的考核方式。考生需要朗诵指定的文本,在一些表(导)演艺考的校考中,通常会指定一些戏剧作品进行指定稿件的朗诵。这些指定内容通常会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公布给考生,让考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练习。

指定稿件朗诵考查的是考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口齿清晰度、语言的准确性与流畅度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用声音将文本呈现出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指定稿件朗诵不单纯考查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它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用声音呈现文本的内涵和思想。例如,在2023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音乐剧)专业的三试中,特别指定了两段戏剧念白台词,即从外国戏剧作品《培尔·金特》中任选一段念白和从中国话剧作品《狗儿爷涅槃》中任选一段念白。考生需要从戏剧作品文本中提取适合自己的台词段落进行朗诵,同时需要将自己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体现在朗诵作品中。

(二)自备稿件朗诵

自备稿件朗诵是在艺考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朗诵考核方式。自备稿件朗诵是指考生在艺考考试中,自行准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寓言等,然后在考试中朗诵出来。这种考试方式主要考查考生的口语表达、语音、语调和情感把握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展示考生的个人魅力和表现力。

在自备稿件朗诵中,考生需要依照个人风格选择一篇自己喜欢或者熟悉的文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对文本情感的把握,将文本以有声语言表达出来。除要达到准确、流畅的标准外,考生还需要注重语音、语调和语速,以使自己的朗诵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考生在选择自备稿件时,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类型和难度,不要选择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的文本,同时也要注意考试时间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二、艺考朗诵的类目

(一)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

古代诗歌采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情感,字斟句酌,文体工整,情感充沛。《观沧海》《蜀道难》《长恨歌》《满江红》等都属于古代诗歌。

现代诗歌也称“白话诗”,不受格式与韵律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更为自由、灵活的文体形式。新月派的闻一多先生曾经主张诗歌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音乐美强调诗歌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诗歌的辞藻之美,诗画同源,凭借诗歌的内涵就可以想象到所对应的画面和动态;建筑美强调节奏,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最终达成现代诗歌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再别康桥》《雨巷》《乡愁》《致橡树》《长江之歌》等都属于现代诗歌。

(二)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形式,通常用于表达个人对人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它具有独特的审美和思想价值,常常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中,作者通常将自己的经历、观察和感受作为素材,通过对自然、人物、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描绘和阐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体悟。散文不受严格的情节结构的限制,形式自由,可以根据作者的创作需要随时变换叙述方式、表达手法和语言风格。

在中国文学中,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古代散文,如《庄子》《孟子》等,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学价值。现代散文则更加丰富多样,许多作家以散文为阵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鲁迅的叙事散文《朝花夕拾》、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和抒情散文《荷塘月色》等,都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在艺考的朗诵考核中,一般更倾向于让考生选择叙事性散文。因为叙事性散文是一种兼具文学性、叙事性和审美价值的散文形式。它拥有较强的叙事线索与具体情境,同时多运用人物和环境描写,通过对话、细节描写等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更适合考生朗诵。

(三)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性情节、人物和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通过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构世界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价值观。

小说的开头通常会先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作者会通过描写人物、环境等元素来展现虚构世界的细节,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作者会运用各种不同的叙述手法和技巧,使情节更加曲折、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环境描写更加生动逼真。

因小说的篇幅有长有短,在考试中,考生应尽可能选择小说中最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片段,当然,不排除有些院校更崇尚平实的语言风格。小说所具备的特殊的结构特征,方便考生在参加考试时针对文本进行适当节选及改编,从而达到考试要求,以更符合考生的个人特色与风格。

(四)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涵盖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元素,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达到娱乐、教育、宣传等目的。

戏剧的情节通常由几个不同的幕组成,每个幕又分为不同场次。情节通常以冲突和解决冲突为主线,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变化和命运。戏剧的情节应力求生动、紧凑、扣人心弦,同时要与人物形象和思想紧密结合。

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通过角色的语言、行动和内心独白等手段来表现。戏剧中的角色分为不同类型,包括主角、配角、丑角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戏剧兼具文学性与表演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戏剧拥有叙事功能;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戏剧还具备舞台表现力。所以,在艺考中,能力较强的考生可以选择戏剧中的台词段落。在艺考朗诵考试中,考生选择较多的往往是一些戏剧独白段落。

(五)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常是指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化的动物来比喻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来传达深刻的道理或内涵的一种文学形式。

寓言的特点是情节简单、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通常采用幽默、讽刺、夸张等手法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寓言通过符号化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寓言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表(导)演考试中,声音和表演可塑性非常强的考生可以选择寓言作为自备稿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塑造不同的声音形象。但请注意,大多数院校在招生简章中都会提及自备稿件所包括的类别,个别院校不支持以寓言作为自备稿件。因此,报考时考生要认真查看考试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