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血印垂天阙

在朝臣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久居深宫的李太后,也接到了从河南来的急报。

这是潞王被海瑞羁押后,命令心腹星夜兼程送过来的。

虽然不知道朝廷会怎么处理自己,但海瑞的大名潞王却是知道的,这个刚正不阿的海刚峰,到了河南的第一时间便是将自己的潞王府而查封了。

不仅没给自己留任何脸面,更是在自己找其理论的时候,把自己羁押在了河南提刑按察司的衙门里,连看守都换成了锦衣卫的番子。

好在一日三餐并无苛刻,潞王便是趁着府内仆役送饭的时候,将消息传出来。

李太后拿着潞王的亲笔书信,眉峰高耸。

她对于自己这个小儿子的所作所为了解不多,在她心目中,潞王仍然是那个在自己膝下承欢的小孩子。

即便有些过错,也不会太恶劣,而且必然是旁人挑唆。

李太后将潞王的信看完,道:“那海刚峰到底想干什么?这点小事居然揪住不放?”

潞王还是心里有点数的,在他给李太后的信里,将自己的所有过错都美化了一下。

侵占民田写成了用银子买来的,劫掠商旅写成了商人的孝敬,至于那数千幼童,则被写成了从幼童父母手中买回,且并无强迫。

“太后,现在乾清宫大朝会,不知道万岁爷会如何圣裁”身旁的太监小声说道。

以前大明皇宫跟个筛子一样,不管发生什么事,宫外的官员都有可能会比皇帝先知道。

自从朱翊钧亲政后,皇宫内的太监、宫女都已经掌握在了自己手里,皇宫内的各种眼线、探子早就被其清理干净。

即便是李太后,也没办法想以前一样及时得到皇宫内的消息,对于这点李太后虽然气恼,但也理解,毕竟皇帝能够将皇宫内打造的铁板一块,也是能证明皇帝能够治理好大明。

李太后吩咐道:“你去将皇帝请来,就说哀家身体不适。”

“遵旨”

太监迈动着小碎步向乾清宫疾驰。

但小太监刚走出慈宁宫的大门,便被人拦住了去路。

“小德子,去哪啊”尖锐的声音从小德子的身后传来。

小德子停住脚步,转头过发现出声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整个宫内太监的老祖宗——冯保。

潞王亲信进宫的事,如何瞒得过朱翊钧,冯保第一时间便从宫门口的守卫处得到消息,并告知了朱翊钧。

朱翊钧知道李太后必定会遣人相召,索性提前将冯保派出,将人拦住。

只要消息传不到乾清宫,朱翊钧就有推脱的理由,到时候尘埃落定,李太后便是想反对也没了办法。

冯保拦下小德子的时候,朱翊钧也在加快进度。

朱翊钧突然将奏折摔在龙案上,眼眶发红:“诸位爱卿是要朕亲手杀了自己的胞弟?“

他猛地站起身,龙袍下摆扫翻茶盏,碎瓷片溅到丹墀下:“潞王与朕同吃母后乳汁长大,七岁那年朕染天花,是他偷溜出宫给朕寻的民间偏方!“

海瑞“扑通“跪地,膝盖砸得金砖闷响:“陛下可还记得正德年间宁王作乱?当年若有人敢直言弹劾,何至于三万将士血染鄱阳湖!“

他从怀里掏出卷发黄的《皇明祖训》,哗啦抖开:“太祖亲书'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陛下若今日徇私,他日九边将士谁还愿为大明死战?“

朱翊钧踉跄着跌坐回龙椅,手指死死扣着扶手雕刻的龙鳞:“你们...你们是要让朕背上残害手足的骂名?百年后史书工笔,叫朕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张居正看到朱翊钧的动作,感觉自己学生现在的演技是越来越好了。

而后突然跨前三步,象牙笏板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臣请陛下细思——太祖逐蒙元、成祖迁帝都,哪位明君不是为天下舍私情?“

他转身扫视百官,声如洪钟:“如今我大明正是开疆拓土之时,数十万将士此刻正在‘雕翎境’厮杀,若百姓见亲王违法尚能逍遥,边疆儿郎岂不寒心?“

“宣宗皇帝御批的《削藩例》,潞王所犯五罪皆在'斩刑不赦'之列!”

朱翊钧仰头望着藻井上的盘龙,哑声道:“张先生,依祖制该如何......“

“除爵、抄家、赐白绫。“张居正跪得笔直,声音却柔和下来:“陛下可下罪己诏,称管教胞弟无方,自罚三月俸禄充作河南赈灾银。“

海瑞突然重重叩首:“臣请监刑!事后愿自请廷杖,为陛下担'苛待宗亲'之名!“

朱翊钧怔怔望着殿外盘旋的乌鸦,一滴泪砸在龙纹袖口:“准奏......让潞王妃带着世子回凤阳守陵吧。“

他猛地扯断玉串砸在地上,翡翠珠子噼里啪啦滚下御阶:“退朝!“

慈宁宫的翡翠珠帘被疾步带来的风掀得哗啦作响,李太后扶着紫檀雕花门框的手指节发白:“冯保!你如今翅膀硬了,连哀家的消息都敢拦!“

冯保跪在碎瓷片上,额头渗出细汗:“老奴万万不敢。陛下早有旨意,大朝会期间任何事不得打搅...“话音未落,鎏金鹤嘴香炉突然被扫落在地,香灰撒了满地。

“好个旨意!“李太后抓起案上的《女诫》摔在冯保脸上,“当年哀家扶他亲政时,怎么不见这般雷厉风行?“镶着东珠的护甲划过朱红廊柱,留下三道白痕,“即刻传皇帝来!“

朱翊钧踏入慈宁宫门槛,龙袍下摆甫一撩起,迎面砸来潞王幼时的虎头鞋。

“你如今连亲弟弟都不放过?“李太后的金丝缀珍珠护甲直指他眉心,“当年你说要学汉武推恩,哀家由着你;你说要效仿始皇收拢皇权,哀家也允了。如今四海升平,倒容不下个孩子?“

朱翊钧任由虎头鞋砸在肩头,他抬眼直视母亲:“孩子?谁家孩子有数百后宫?“

李太后抓起多宝阁上的和田玉镇纸,“镠儿不过多纳几个婢女...“

“他强征五千幼童净身时,母后也说不过多纳几个?“朱翊钧突然提高声音,惊得檐下鹦鹉扑棱翅膀。

“啪!“李太后扬手就是一记耳光,镶着红宝石的护甲在皇帝脸上划出三道血痕:“当年你出天花烧得说胡话,是谁冒死出宫给你找药?如今你翅膀硬了,倒学会拿百姓当借口!“

朱翊钧挺直脊背,血珠顺着下巴滴在五爪团龙纹上:“母后可记得万历六年黄河决堤?当时御史弹劾潞王强征民夫修王府,母后是怎么说的?'小孩子胡闹罢了'!如今他害死的百姓尸骨能填平黄河!“

李太后踉跄着跌坐在罗汉榻上,掐丝珐琅的炕桌被撞得移位半尺:“那是你亲弟弟啊...你小时候被先帝责罚,他偷偷给你送桂花糕...“

“母后!“朱翊钧突然提高声音,惊得檐下鹦鹉扑棱翅膀,“去年山西地震,您带头捐出体己银子赈灾。可您知道潞王府的地窖里藏着多少粮食?整整三万石!够十万灾民吃三个月!“

李太后抓起榻上的《金刚经》砸过去,经书擦着皇帝耳畔飞过:“那你就不能削了他的王爵?非要取他性命!你让哀家百年后怎么去见列祖列宗!“

朱翊钧从袖中掏出血迹斑斑的诉状,膝行两步举过头顶:“这些是开封百姓咬破手指写的万民书,三万五千八百七十八个血指印。母后要不要听听他们怎么哭诉?七岁男童被阉割时血流了三日未止,城南张家为保祖坟被活活打死...“

“别说了!“李太后突然捂住耳朵,鬓边的金凤步摇乱晃,“你如今是威风了,连哀家的话都当耳旁风!“她突然扯下墙上挂着的先帝御赐宝剑,“咣当“扔在皇帝面前,“索性连哀家也杀了!“

朱翊钧重重磕了三个响头,起身时额头的血和脸上的血混在一起:“儿臣告退。慈宁宫上下听着,若太后有半点差池,朕诛你们九族。“

暮色透过万字纹窗棂爬进来时,李太后还攥着那枚褪色的长命锁。老嬷嬷端着药碗轻声道:“太后,皇上派人送来了潞王妃的手书...“

“烧了!“李太后突然把长命锁砸向铜鹤烛台,“传哀家懿旨,着武清伯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