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郫县天演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早服谓之重积德

**秧马惊蹄**

芒种前三天,郫县农人的秧马不肯下田。那匹枣红马原是驯惯了的,此刻却扬蹄踏碎秧盘,鼻孔喷出的白气把青秧都灼成了焦黄色。王大帅蹲在田埂上扒开烂秧,见根须间缠着许多半透明的虫壳,壳内残留的荧绿粉末沾手即燃。

“往年这时节,萤火虫该把田埂照成银河了。“老农李叟捏碎虫壳,绿火在他掌心凝成个扭曲的蜀字,“自从引种都江堰新稻种,田里的虫子死的死、逃的逃,连泥鳅都长出了铁鳞。“

**阴阳水田**

老子牵青牛到李叟家借宿。牛不肯饮檐下雨水,犄角却反复磨蹭西墙一块苔砖。王大帅掀开苔砖,底下露出半截三星堆玉璋,璋面阴刻的云雷纹竟与烂秧根须形态暗合。更奇的是,当夜暴雨冲垮西墙,墙内涌出两股泉水:一股赤如鸡血,一股清若冰髓。

“赤泉养过蜀王祭田,清泉浸过先民谷种。“老子以玉璋舀水,两股泉水在璋面纹路间自成疆界,“古人分阴阳田,不是迷信,是要留块干净地养救命虫。“

**虫卦蓍草**

李嫂在灶房煮饭时,发现陶甑里的新米会自己跳动。王大帅拾起蹦到灶灰里的米粒,米壳上赫然浮现蝗虫啃咬的牙印。老子取蓍草占卜,草茎在火塘边自动排成古蜀“虫卦“,卦象显示西南沼泽有异变。

众人寻至沼泽,见本该化蛹的萤火虫幼虫正在啃食同类。虫尸堆成的小丘上,几只幸存的老萤火虫拖着残翅,尾灯忽明忽暗地拼出个警示的图腾。

**青铜秧马**

老子从青牛背上取下件蒙尘的青铜器。那物件初看像马镫,细看镫面铸着三百六十个虫形篆文。当王大帅将其沉入赤泉时,篆文竟化作活虫游出,在焦黄稻田里重新织就一张星光罗网。

七日后,被灼伤的青秧根部冒出水晶状根瘤。李叟掰开根瘤,内里裹着奄奄一息的萤火虫蛹,蛹衣上黏液正将土壤里的赤毒凝成琥珀颗粒。

“早服谓之重积德...“老子将琥珀颗粒撒入清泉,泉眼立刻涌出成群透明小鱼,鱼腹内隐约可见未孵化的虫卵,“就是说在灾祸成形前,先给天地备好解药。“

彩蛋·论道

李叟:这种水晶根瘤能保几季收成?

老:比不过你留阴阳田养三年虫。

王:可百姓等不起三年...

老:你看秧马铁蹄下的烂秧,可曾因赶时辰少死一株?

青牛:(突然舔舐根瘤)哞——

老:(笑)连牛都知晓,救命虫比催熟药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