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 职业教育根本问题新探:技术哲学视野下的省思与构建
- 徐宏伟
- 1812字
- 2025-04-02 15:36:30
《职业教育根本问题新探——技术哲学视野下的省思与构建》,是徐宏伟在其博士学位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稍事修改而成的。作为他的导师,我为他第一本学术专著的出版而万分高兴。在此,也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徐宏伟曾多次与我就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现状交流看法。正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相比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我国的职业教育哲学研究着实太过冷清,致力于职业教育哲学研究的学者可谓寥若晨星。而职业教育哲学研究不仅极其重要,而且极为迫切。此话绝无否认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要性之意。事实上,职业教育哲学研究与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是彼此依存、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
诚然,职业教育哲学必须以职业教育科学为基础,但我们却不能将其归结为职业教育科学。众所周知,非科学的领域是大量存在的,如宗教、艺术等。职业教育哲学就是职业教育知识体系中的非科学领域,许多为职业教育科学所不关心或不能解决的事务,都汇集在职业教育哲学之中。这使得职业教育哲学研究的范围远远超出了职业教育科学的界限,并能对职业教育科学之发展发挥指导作用。职业教育哲学对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指导作用,主要是一种咨询、参谋作用,即为职业教育科学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具体体现为,它能指明现有的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自身有欠缺因而需要完善的,哪些是实践已发出呼唤而当下尚无学者涉足的。从此角度看,我国职业教育哲学研究的贫弱,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赖于职业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观念的变革,而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与观念,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哲学来提供。总之,职业教育哲学研究不仅有助于职业教育科学的发展,而且能以其特有的逻辑力量和理论威力触动职业教育的现状,助推职业教育的变革与进步。正因如此,当徐宏伟与我讨论其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并提出拟从哲学层面探讨职业教育根本问题时,我当即兴奋地表示完全赞同。
对职业教育问题进行哲学层面的研究,适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式的选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迄今为止,国际上对“职业教育”的称谓尚不统一。例如,我国大陆不少学者称之为“职业技术教育”,台湾学者习惯于称之为“技术与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4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将其表述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尽管对“职业教育”的称谓有所不同,但是人们普遍认为,技术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的核心构成要素,它贯穿和渗透在职业教育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到实践过程、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客观的逻辑也确实如此。由此所决定,站在技术哲学的层面探讨和解答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诸多困惑,特别是探讨和解答职业教育世界中的根本问题,应该是一个颇为恰当的视角。徐宏伟的研究工作正是从此视角介入和展开的。他以技术哲学的技术生存论、技术认识论、技术价值论三个理论维度为分析框架,对职业教育的本体、职业教育的认识论基础以及职业教育的价值三个方面的根本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阐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关于理想的职业教育实践的理论构想。
得益于自身良好的技术哲学功底、扎实的职业教育学科知识基础,以及善于对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理论思考的学术研究习惯,徐宏伟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而新颖的观点。例如,职业教育的本体在于人的技术生存与教育允诺的统一,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依据技术知识的转化规律进行知识选择,职业教育的教学应该依据技术知识的意会性特点进行方法选择……凡此种种,均在本书中有着清晰的阐释。此外,本书呈现的对于职业教育价值的探讨,以及关于理想的职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理论构建,也都有可贵的创新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是表达理想的,理想性品格是哲学之最主要的核心性品格。毫无疑问,职业教育哲学是表达职业教育理想的。本书是作者的博士学位学位论文,所以,其从技术哲学层面对职业教育根本问题进行的探讨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也难以做到对每一个观点的阐述都一步到位。但是,本书仍然可以视为作者对理想的职业教育实践一次值得大加称道的个性化表达。
作为一名年轻的职业教育理论工作者,徐宏伟的最大特点是为人厚道、为学踏实。真诚地希望他不为不良世风和浮躁学风所熏染,始终保持自己为人为学之特点,多进行有风格、有力度、有深度的职业教育研究,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哲学研究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庞学光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