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自然资源
缅甸是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其森林面积很广,一向有“森林之国”的美称,以出产柚木而著名;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大。
(一)动植物
2010年缅甸森林覆盖率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脉是柚木储量最大的地区,国际市场上75%的柚木产自缅甸。柚木成材需80年至150年,质地坚固,耐腐蚀,膨胀和收缩系数极小,花纹美观,可用其造船、建桥梁、修码头、造房屋、制家具等。缅甸可供采伐的柚木面积约610万公顷。缅甸还盛产檀木、灌木、鸡翅木、铁力木、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种硬木和名贵硬木,硬木潜在年产量约130万吨。缅甸每年主要向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出口共20多万吨的柚木,其中约50%被印度购买;近1万吨柚木原木直接被欧洲购买,其中以意大利、瑞士、法国、瑞典和德国为主要买主。自2014年4月起,缅甸政府禁止原木出口。此外,缅甸还有丰富的竹类和藤木资源。竹类品种97种,竹林面积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开、缅中地区。藤木32种,年产量约7600万根,主要分布在克钦邦、掸邦,有水藤、红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在缅甸茂密的森林中,还栖息着无数的飞禽走兽。鸟类中以孔雀最为名贵,动物以猿猴为最多。食肉动物,如老虎、豹子、狼等也很多,爬行类动物有蛇、蜥蜴、鳄鱼等。缅甸最具特色的动物是亚洲象。缅甸是东南亚著名的产象国,缅甸人民很早就学会了驯象。古代缅军中有专门的象兵;近代象则被用作林区运送木材的主要工具。
缅甸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起步较早,从1856年起,当时的下缅甸就开始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1879年制定并开始实施《大象保护法》,1912年制定了第一部《野生动物保护法》,1918年开始建立第一批禁猎区、动物保护区和植物园。1948年独立后,为保护森林和动植物,又建立了一些国家公园和保护区。1997/1998年度,缅甸森林保护区面积已达41038平方英里,占森林总面积的30%。缅甸的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详细情况见表1-2。
表1-2 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续表

(二)矿产
缅甸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钨、锌、铝、锑、锰、金、银等,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因缅甸缺乏地质通盘勘查的能力,因此对整个矿藏的储量及分布情况不完全清晰,可能还有其他未知的矿藏。
缅甸是世界闻名的翡翠矿石开采地。缅甸翡翠矿区位于北部密支那地区,在克钦邦西部与实皆省交界线一带,亦即沿乌龙江上游向中游呈北东—南西向延伸,长约250公里,宽60~70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缅甸翡翠玉石矿床,按其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习惯上划分为8大场区(这种所谓的场区,只是行政管理的划分,不是翡翠成因类型的划分),即龙肯场区、帕敢场区、香洞场区、达木坎场区、会卡场区、后江场区、雷打场区、南其-小场场区。每个场区又再划分为许多小的“厂口”。
缅甸铜矿点约45处,主要位于曼德勒以西105公里的望濑及望濑以东11公里处的礼勃东,已探明矿石总储量约为9.55亿吨。
缅甸铅、锌、银储量分别为30万吨、50万吨、750万吨,分布在东部掸邦高原以西的铅-锌-银矿带中。该矿带向北延伸到中国云南省,向南延伸到泰国,全长2000多公里。最大的矿床是掸邦北部的包德温矿,储量约1000万吨。
缅甸镍矿位于曼德勒以北,主要有达贡山镍矿和莫苇塘镍矿。达贡山镍矿拥有4000万吨镍矿储量、80万吨镍金属储量。莫苇塘镍矿有6个镍矿区,其中第四矿区预计产量为3000万吨,镍平均含量为1.19%;第六矿区预计产量为8000万吨,镍平均含量为1%。
在缅北克钦邦有一个帕敢铁矿,属大型褐铁矿,矿带面积为9.92平方公里,储量约2.23亿吨,综合品位50.65%。
缅甸金矿主要集中在缅甸中北部实皆地区,金矿品位平均为10~20克/吨。缅甸最大的国有金矿山是Kyaukpathto金矿,位于实皆省,金矿储量40吨,远景储量100吨,平均品位3.6克/吨。另在曼德勒省中部的Yamethin金矿,探明金矿储量45吨,平均品位38克/吨。
(三)能源
1.油气资源
缅甸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缅甸中部和沿海地区,石油开采有百余年历史,1853年仁安羌油田的石油开始出口到欧洲。据亚洲开发银行能源评估报告,缅甸共有104个油气开采区块,其中内陆开采区块53个,近海开采区块51个。根据2007年世界能源理事会的资料,缅甸拥有石油2.069亿桶(陆上1.06亿桶,海上1.009亿桶),拥有天然气447.7万亿立方英尺(海上428万亿立方英尺,陆上19.7万亿立方英尺)。2013/2014财年,缅甸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在全球排名第41位,已探明石油储量排名第78位。
2.水资源
缅甸国内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国。其中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均发源于中国。
伊洛瓦底江为缅甸第一大河,是缅甸的“母亲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察隅地区,称吉太曲,在中国云南称独龙江,全长3244公里。在云南贡山县中缅边境41号界碑附近出境后,在康兰普汇入恩梅开江。从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汇合口起算,伊洛瓦底江在缅甸境内全长2714公里,由北向南纵贯缅甸,流经北部山区、中部干燥地区和南部三角洲,还有30多条支流。其流域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包括了缅甸的克钦邦、钦邦、曼德勒省、实皆省、马圭省、勃固省、伊洛瓦底省和仰光省8个省(邦)、32个县、90个镇区的广大地区,最后从仰光注入印度洋。伊洛瓦底江总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为13600立方米/秒。萨尔温江是缅甸的第二大河,发源于中国西藏东部唐古拉山脉,由云南潞西边境进入缅甸,在西藏境内称那曲,在云南境内叫怒江,缅甸人把它称作丹伦江(缅甸的掸族称之为南孔河),萨尔温江系英文音译。萨尔温江流经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孟邦,在毛淡棉附近注入莫塔马湾。怒江—萨尔温江全长2816公里,在缅甸境内长1279公里。由于萨尔温江奔腾在万山丛中,江水落差很大,水流湍急,流入克伦邦后,地势较为开阔,越接近入海口,水流越平稳,最后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双版纳进入缅甸,主要流经缅甸掸邦与老挝及泰国的边境线。缅甸水力发电潜力很大,据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勘测,缅甸蕴藏水力的装机容量为1800万千瓦。
(四)农作物
缅甸的农作物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分布在不同的地带。常绿林和季风林地带的农作物主要有稻谷;干旱地带的农作物主要是花生、芝麻、玉米、旱稻、豆类、棉花等;草地和山林地带的农作物主要有棉花、茶叶、小麦、土豆、花生等。稻米是缅甸最主要的农作物,也是国家经济的主要资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输出国,占世界稻米总输出量的40%以上。稻米主要产地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平原及其他沿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利用天然降水灌溉农田,稻谷一年一熟。另一产地是伊洛瓦底江中游的干旱地区,主要依靠灌溉。芝麻是缅甸重要的油料作物,全国种植比较普遍。一般分为早熟和晚熟两种,早芝麻在4月、5月间播种,经60~100天收获,晚芝麻在10月播种,经100~120天收获。花生于20世纪初传入缅甸,是缅甸的重要油料作物。由于花生喜欢干燥的气候和沙土,多产于缅甸中部干旱地区。豆类是缅甸人的主要副食之一,多产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及干旱地区北部,种类繁多,主要有豇豆、鸽子豌豆、白豆、红豆、印度豆、绿豆等。小麦主要产区在掸邦高原、实皆和曼德勒地区。棉花是缅甸的重要输出品之一,主要产地在实皆、第悦茂、敏建等地区。甘蔗喜欢潮湿的气候,主要产地在彬文那、东吁及密支那地区。
(五)渔业资源
缅甸海岸线漫长,内陆湖泊众多,渔业资源丰富,因受资金、技术、捕捞、加工、养殖水平等条件限制,对外合作开发潜力大。缅甸海岸线长2832公里,专属经济区48.6万平方公里,适宜捕捞海域22.5万平方公里,平均年捕捞量105万吨。缅甸沿海鱼虾5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石斑鱼、鲳鱼、龙虾、黄鱼、带鱼、鲨鱼、比目鱼、鲥鱼、虎虾、琵琶虾等约105种,820万公顷的内陆江湖也有大量淡水鱼虾。缅甸水产档次高、品质优,适宜海水、淡水养殖。缅甸现有淡水鱼塘18.24万英亩,虾塘20.5万英亩,海水养殖主要养虾。1990年缅甸政府颁布《缅甸海洋渔业法》,1993年颁布《缅甸海洋渔业法修正案》,1994年撤销国家渔业公司,所有鱼塘、冷库、加工厂转让个人,国家只保留示范鱼塘、苗塘。水产已成为仅次于农业、工业的第三大经济产业和重要创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