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18年第2期/总第2期)
- 冯正玉主编
- 8338字
- 2025-04-07 17:24:47
党建研究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策略研究
丁越[1]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结合新时代实践与制度的创新,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增强管党治党自觉性、创新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建设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是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必要任务和迫切要求,更是实现党建领域技术方法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对相关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大学生党建平台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媒体党建、智慧党建等主题提出新时代建设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大学生 党建信息化平台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建设工作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纳入新时代党建工作新阶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高校党建从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构建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平台,是新时代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必要任务和迫切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更是实现党建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逐渐成为焦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现有研究更侧重于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以及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施方面,专门针对大学生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较少,大部分文献只是结合新时代背景论述党建理论,探析党建的新思想和新任务,对新时代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支持不足,对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施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本文在对相关政策、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总结、揭示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紧跟“新时代”,借势“新媒体”,为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实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可行的策略建议与指导。
一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时代的党建思想,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行动纲领和指南,认真学习并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丰富内涵,分析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符合新时代精神的工作模式,是高校党的建设实践活动的明确方向。
在高校中,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能更好地开展党建宣传工作,高校党建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在实践中深化新时代党建理论,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党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更有利于指导高校大学生党员及群众的教育实践,因此,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必须结合当前新形势和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总而言之,新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提出了全新要求。
(一)领会新思想,增强管党治党自觉性
高校党组织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迫切的任务,吸取党建的历史经验,根据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增强管党治党的思想自觉性。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学习、表率、示范带动作用,在大学生中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浪潮,在“进课堂、进生活、进头脑”中下实功,提升学习力,将其转化为实际党建工作的能力。
(二)致力新方法,聚焦解决突出问题
新时代的党建工作必须精准地把握问题,增强“问题意识”,科学地解决问题。高校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利用互联网的运行模式,聚焦党建网站,引导党组织开展教育管理、资源共享、团队合作等工作,线上线下对大学生党员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增强党的凝聚力,筑建学生生活和网络同步进行的新的多元的党组织模式,着力解决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纵深方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
(三)搭建新平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党在新时期的主导定位,是历史发展和新时代要求的必然结果,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新时代,高校党组织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前沿群体,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信息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依托网络,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形成创新的党建网络。建设网络党建新阵地,打造覆盖全体学生的新媒体交互平台,在规范大学生党员群众生活、营造青春正能量的面貌方面下功夫,将工作落实到每名学生身上。
高校党建工作要开拓新渠道,构建集理论知识、多元化素材、信息反馈为一体的高质量的移动信息平台,发挥平台的在线聚合、适时整合、融合等功能,以达到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组织全覆盖的目的,提高大学生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党建形式向主动化、生动化转变,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 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各高校基本已建立起信息化网络党建平台,并且党建平台已初具特色,高校党建工作发展至信息化平台后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多方面的,同时新时代的党建思想科学内涵的新界定、目标任务的要求、理念方法的探索和体系的构建,也为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思想,注入了更充实的内容。由于大学生群体所具备的群体特殊性,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
为详细掌握高校大学生网络党建信息化平台的实际情况,笔者选取全国范围内150所高校,其中一本院校50所,二本院校60所,三本院校和专科院校共40所,以高校及下设学院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为调研对象,共调查校级党建网站165个、下属部门及学院网站605个,调查情况如下。
(1)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的覆盖情况。150所高校中,开设党建工作网站的有150所,比例达 100%;但是建立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党建网络平台的仅有8所,在开设大学生党建网站的同时还开通大学生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党建微博、大学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的学校仅有 3 所。总体上,全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网络党建平台,但是大多是党群部门以及下属工作部门、学院的网站,较少高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针对大学生党员及群众的党建信息平台。
(2)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的内容。从所调研的党建平台来看,其党建网站信息是分模块设置的,主要有以下几类:党建活动等即时讯息的通知公告、工作及学习会议等党建动态、理论探讨、学校党群部门相关链接、党员风采、网络课堂、资料下载等。涵盖信息较多、较全面,可谓一应俱全,但是平台内容多为党建。
(3)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的服务功能。在所调研的高校党群部门党建信息化平台中,部分高校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了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实现党员信息管理、党费缴纳、组织关系签转等一站式服务,而针对大学生党员及群众的服务则局限于大学生党员网上党校在线课程和党员培训系统,且在上述8个院校大学生党建平台中,仅有2所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党员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学生党员入党培训系统,“网上党校”虽已建立,但学生党员未能享受便捷服务,学生党建服务未能实现“信息化”,党建平台并未真正发挥服务作用。
(4)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的信息更新情况。在已设立的 8个党建信息平台中,有3个平台信息是每日更新、及时发布的,另有4个平台每周更新,1个平台每月更新,可见大学生党建平台信息更新较为及时。
(5)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的互动评价状况。在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中,有6所高校开设学习交流、反馈评价、讨论竞赛等板块,给予学生党员及群众互动交流的园地,但是焦点问题的探讨、意见反映较少,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不突出。
(6)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的数据监测情况。在8个高校党建平台中仅有4所高校开发了数据监测功能,下设学习排行榜、大数据监测、监测评价等板块,对网站访问量和学习互动情况进行统计,可根据数据量化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运行情况,有助于平台的监督与管理。
综合以上情况,8所高校针对大学生党员及群众的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平台现状调查

续表

纵观各大高校的党建平台可见其内容各具特色。“江苏教育党建”设立了特色专栏,专栏包括江苏省各高校的党建网站链接、各高校的大学生党员中的先进典型,以及老师、学生们的优秀文章,给原本呆板的内容增添了一抹亮色;从网站服务特色方面来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大学生网络党校”网站服务功能更佳,包含网校介绍、培训数据、课程资源、专家方阵、互动社区等板块,真正实现了“网上学校园地”;从网站更新和互动情况来看,“江苏教育党建”网每日更新,咨询较为及时;从网站数据监测情况来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党建平台”下设监测评价,对每日访问量和在线互动情况进行实时更新,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大学生党员群众和党组织的交流情况。
通过调研可知,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党建工作,并且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但目前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建立较少,形式单一,新媒体与新技术的应用不足。绝大部分高校并未建立针对大学生的党建信息平台,且已有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虽然涵盖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类型,但大部分没有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前沿应用明显落后,存在建设内容重复、各自封闭运行等问题。
第二,内容的吸引力不足,融合创新性不够,大学生关注度不高。目前的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过度注重形式,只有框架而缺乏生动内容,只是简单发布党的理论与方针政策,党建网站和微信平台发布的信息内容枯燥,不接地气,缺乏吸引力。大多数信息平台只是把线下党建工作内容简单地搬运到互联网,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党建平台的灵活性,且使党内生机与活力窒息,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党员的个性化需求,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结合不紧密,平台建设不能与时俱进,落后于新时代党建潮流。
第三,互动性不强,大学生党员及群众参与度不高,党建平台服务功能不完善。现有部分平台虽开放学生交流社区,但是在调研的高校党建中鲜有学生参与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大学生更加具备运用“互联网+”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大学生党员对于党建平台建设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群众不看、不评论、不参与、不分享,这种单向型建设使党建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造成“单打独奏”的尴尬局面,且平台服务功能开发程度偏低,因此平台建设在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功能、考虑大学生党员的需求等方面仍需加强。
第四,党建平台管理维护不及时,缺乏反馈、监督、督促机制。部分信息化平台缺乏有效的运行维护机制,存在管理不到位、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尚有许多仅有框架、疏于维护的“僵尸网站”,无人管理、无人监督。
第五,党建信息化平台存在信息安全风险。新时代党建理论易受到网络多元信息的冲击,为新时代思想建设工作带来挑战,互联网平台常被一些非法组织利用,发布污染信息,引发网络舆情,动摇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不良影响。
总体来说,目前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工作的影响力并不明显,而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新时代的党建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以及与时俱进的特点,用新的党建理论来充实学生的思想,运用新的平台去解决大学生党员及群众的问题,这是确保我党永葆生命力和旺盛的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三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策略
(一)借势新媒体,聚合“微能量”,整合党建信息化平台
在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有移动化、社交化和视频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 移动客户端用户中有26.6%为大学生,可见,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应“智借”新媒体,构建针对大学生的党建平台,对已有平台进行整合,致力于构建集宣传学习、党建信息传递、知识互动问答为一体的新媒体交互平台,构建高校党建网络统一体,丰富高校大学生党建平台形式及内涵。
建立“移动党校”,以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微博等即时通信方式为载体,以图文并茂、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时段、跨区域、点对点地将大学生连接,引导大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新闻,利用“双微”工具的即时交流方式,打破网络社区、微信群、QQ群、微博等各自运行的局面,统筹高校学生党办、组织、宣传等多个部门,高校党组织、院系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等多级组织联动,完善大学生党建信息互联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整合互联网、局域网和无线通信网络,发挥不同网络的优势,建立集党建网站、党建移动客户端、远程教育网络、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载体于一身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联,创建“全媒体”宣传、共享、交互服务平台。
(二)接力微平台,融合“互联网+”,创新党建信息化平台内容
在“互联网+党建”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推进党建模式与内容的更新,推进内容和形式创新,高校要在党建教育形式方面有所创新,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络宣传阵地,注重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掌握主动权,加大党建工作力度。
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内容建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深邃的政治理论演化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发布与时俱进、内涵生动的党建信息,提供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教育资源,通过网上学习园地,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党的知识通过平台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参与式、主动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
利用学校网络论坛,搭建集信息发布、网友交流和交互评论为一体的公开交流互动平台,在这样的开放性平台内开展党史、廉政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将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有机结合,开展网上组织生活会、趣味游戏互动等,融合互联网,实现教育管理、共享合作,为学生建立互动、便捷、积极的学习平台,实现教职工党员、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创新党建平台内容。例如江苏教育党建公众号增设“答题闯关”栏目,增强趣味性,提高党员参与度。
高校党支部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党建模式,紧贴大学生党员群众实际需求,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党建工作的信息化、个性化、科学化,形成内容与质量双优的网络功能平台,延展高校党建阵地,提升高校党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使得党的教育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浸润学生思想,从而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领航新阵地,打造“智慧党建”,延伸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功能
传统党建的思路方法是智慧党建的基础和保证,智慧党建是在传统党建工作上加以拓展和延伸,把传统的党建工作和新科技有机结合,积极促进高校大学生党建智慧化平台发展,开拓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全新局面,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为学生党建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在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高校应更深入探索新颖并且丰富的信息化平台,打造“智慧校园”新平台。“智慧校园”是指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泛在感知等信息技术,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信息化的新型校园。抓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建立党建智慧化平台,就是通过构建信息平台、完善学生党建网站和微平台等途径,丰富大学生党建形式,拓展党的宣传阵地。
高校要运用智慧党建思维,推进信息化建设,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智慧党建网站的内容应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开发党建线上组织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等工作,学生党员可参加网上组织生活会、汇报思想、接受组织考核等。在线上系统中有组织地发布理论学习内容和时事热点,开设专题网站宣传党的政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党建智慧网络挖掘先进典型,感染青年大学生努力奋斗,将网络宣传与互动学习结合。
推动业务上网,促进服务功能延伸,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开发和应用党建网站和自媒体平台,在线开展党费收缴、党内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等工作,设立网上“大学生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将“智慧党建”与服务充分结合,搭建党员群众表达意愿诉求的平台,真正实现“数据多走路,党员少跑腿”。基于智慧党建的交互性特点,培养大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四)利用新指标,促进“总动员”,管理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工作
“智慧党建”有利于实现党建工作考核从定性向定量、静态向动态、单一党务向综合考核、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服务的转变,使高校的“智慧党建”工作细化、量化、指标化,用大学生的体验和党建工作的效果来检验党的建设,促进党建工作的及时、客观、公平与科学考核。
利用用户黏性指标,衡量“双微”工具发挥作用的程度,实现对党建工作的量化管理。为高校党组织密切联系学生、倾听学生呼声、反映学生意见创造便捷条件,发挥大学生的积极创造性来加强党的建设,改变命令式、被动式的党建工作局面,加强监督与制约,依靠学生党员群众为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打下基石,利用新媒体平台,收集、反映大学生意见,开展党务管理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促进民主与科学决策,实现各级党支部的互联互通,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通过网上监督、考核机制等指标,提升党员监督管理效率,使大学生党员参与到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中,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公平、公正、公开,采用双向互动的模式,为学生反馈信息开辟新渠道,并以现实党支部为依托,形成微信群内通知的转评互动机制,建设和网络同步的多元化党组织,创设更加科学高效的党建工作形式。
(五)严控安全性,紧跟“新时代”,净化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环境
信息网络具备开放、即时、快捷、全面等特质,具有覆盖面广、便于互动、不受时空限制、高效等优势,打破了传统的速度、地域、受众等局限,可实现信息资源的公开化、多样化,但在有助于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即时互动的同时,也给党建信息安全带来了风险。党建工作网络平台相比其他平台,信息安全问题更为重要,在信息安全方面加强责任,除了从技术层面进行严格把控,还要对运作流程的环节进行严密监控,明确管理和安全责任,及时应对网络风险,确保健康运行。
要加强舆论引导,防止恶意炒作,净化网络空间,使党建网络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借助网络舆情,发挥“大 V”和“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知名专家、学者的个人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弘扬新时代的主旋律,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形成良好的高校舆论氛围。 筑建新媒体阵地,形成宣传合力,构建全媒体式的党建平台网络,形成全方位、科学化、信息化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格局。
四 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新机遇。本文在对相关党建文献进行梳理、对相关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平台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党建信息化平台建立较少且形式单一、平台的吸引力不足及融合创新性不够、互动性不强以及学生党员及群众参与度不高、党建平台管理机制不健全、网络多元信息对新时代党建理论的冲击五个方面的问题,阐述了利用新媒体工具整合党建信息化平台、创新党建信息化平台内容、完善网络平台服务功能、智慧党建、净化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环境五个方面的策略建议。高校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协调推进高等教育体系党的建设、创新推动网络平台育人、统筹推进党建课程育人,针对大学生党员和群众,将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网络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党建工作的有益尝试,必将对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雷蕾、雷厚礼:《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五大创新》,《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2]陶辰:《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问题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夏一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办公室业务》2017年第7期。
[4]蔡英谦:《使命自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践行党建教育探究》,《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年第1期。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Party Build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Ding Yue
Abstract:Since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 has adhered to the theory of Marxist Party Building in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new era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system, has formed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ideology in the new era of Xi Jinping, and put forward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in tube party party consciousness. We must govern the conscientiousness of the party, innovate in solving problems, carry out the comprehensive governing party's new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studies in China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arty build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y building platforms,and connect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edia, such as wisdom the party put forward a new era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strategy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Party Build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1]丁越:吉林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