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下的新就业与劳动关系变化
- 纪雯雯
- 2073字
- 2025-04-08 14:50:11
序
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中国创新增长的主要路径被提出来,并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根据《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的界定,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2018年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与渗透推动了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数字经济对中国实现创新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增速放缓,数字经济发展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某些领域,比如共享出行、知识分享以及电子商务等,中国已经引领了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数字经济领域正逐渐成为新就业的沃土,这无疑缓解了传统经济中吸纳就业不足的问题,发挥了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然而,以灵活性为特征的新就业也引起了劳动关系的变化,挑战了现行的劳动力市场协调机制和管理规范。在劳动关系的研究中,传统的劳动关系多以产业关系为基本研究对象。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型非标准就业,传统产业关系的研究已经不能涵盖新就业、新职场关系,以及劳动关系的新协调方式。传统劳动关系通常着重于工作规制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以集体劳动关系研究为重点,包括工会、集体谈判、集体争议、民主参与及政府劳工政策等。本书所研究的劳动关系的边界更宽,除集体劳动关系外,还包括个别劳动关系(包括非正规雇佣方式),以及相关的新就业问题。
从现实角度而言,本书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分析新就业的规模、结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与传统就业在工资水平、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对了解新就业特征和劳动关系变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角度看,传统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中一元论、多元论等,由此形成的协调机制难以有效应对数字经济时代中的劳动关系的争议。本书试图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研究和制度比较范式角度出发,通过对数字经济环境中新就业的特征、形态,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关系演变规律和未来可能性趋势进行研究,力图从理论层面加强和拓展数字经济下新就业与劳动关系变化的内在分析,为研究新型劳动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这样的选题背景,本书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系统阐述了数字经济的内涵、外延及特征。第二章借助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分析了数字经济、劳动力市场以及未来工作的变化趋势。第三章分析了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商业业态如何成为吸纳新就业的主要力量,并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新就业的状况、重点行业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可能性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关系的影响,进一步对相关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及现有劳动法系的争议点进行对比分析。第五章在经典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工作场所分割理论来解释网络平台就业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对网络平台就业的调查结果,研究了互联网平台就业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机制与实践表现。第六章以网络预约出租车为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新业态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重塑与挑战。第七章以新业态酒店行业为例,分析了新业态企业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第八章借助创业企业劳动关系构成要素特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厘清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下,创业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困境,最后从完善法律体系、政府分类治理,以及企业规范用工三个方面提出困境转化的策略原则和协调实践。第九章提出未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可能性选择。
相对于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而言,本书的创新和可能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题的前沿性。数字经济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了全新商业模式和经济范式。在传统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数字经济不仅发挥了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也通过新就业模式带来了就业质量提高的机会和雇佣关系的变化。这一处于发展和变化的领域也在不断变化,本书以问题为导向可能对后续研究有一定启示作用。第二,采用经济学的分析视角进行分析,通过“经济发展—新就业出现—劳动关系变化”的逻辑线进行研究,为“规范中发展,发展中规范”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选择的理论支持。第三,量化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数字经济中劳动者将以更加灵活和更多元的角色参与到社会分工中,企业将以多渠道筹集资本,并以更细化的服务参与到价值产业链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在角色互换中,利益更加一致。量化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有利于为数字经济与新就业研究,以及劳动关系研究提供更具体的描述。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的人力资本配置与创新”(项目编号:71704179)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改项目“PBL教学法在酒店劳动关系教学中探索性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1740)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