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野议·盐政议》中分析当时商人势力时说:“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陕商(秦商)在明清时期排名全国十大商帮之首,对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商业贸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陕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势崛起和遽然衰落的历史使其成为三秦大地的口碑传奇,长期湮没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很少引起现代学者关注。一个显著的例证就是山西省研究晋商历史和安徽省研究徽商历史的学者队伍各自有数千人之多,而陕西省研究陕商历史的学者寥寥数十人而已。研究陕商历史的领军人物西北大学李刚教授(也是我在西北大学历史系读书时政治经济学任课老师)常常为此扼腕长叹,感慨良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刘立云博士长期致力于陕商历史的研究工作,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明清时期陕商川藏贸易研究》即将付梓,并嘱余作序。余本普通学人,生性散淡,鲜为别人作序或者题词。但仔细研读本研究成果后,不禁为其深厚的功底、深刻的笔触、深沉的思考所吸引,故写了这篇读后感,姑且作序。

《明清时期陕商川藏贸易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访谈法,以明清时期陕商西南贸易为研究对象,紧扣“商帮”“商道”“商品”三个方面,挖掘文献资料,走访川藏地区,寻找秦商后裔,最后形成了这部共八章逾20万字的著作。全书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四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还原历史真相。该著作以“明清时期陕商川藏贸易发生了什么”这一问题为导向,梳理相关研究成果,考察了明清时期陕西商帮的兴起、繁盛状况,分析了陕商开拓的西北商道、西南商道的发展及其演变,清晰勾画出陕西商帮物流路线网络,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陕西商帮贸易路径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关联与转向,在进行量化史学的多维度分析与行业性整理的基础上,明确回答了“明清时期陕商川藏贸易发生了什么”的问题。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作者深入三秦大地,寻访陕西商帮遗址,走访商帮后裔;穿越四川盆地,登上青藏高原,走过河西走廊,探寻陕西商帮足迹。细读该书,作者经历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赤诚的学者之心自不待言。

二是坚持求真务实,旨在寻根溯源。为了研究陕西商帮当年筚路蓝缕的开拓之路和“厚重质直、忠义仁勇”的文化精神,作者不仅挖掘陕西的府、州、县志记载,遍访关中鄠邑区、泾阳县、三原县、富平县等陕西商帮后裔,而且沿着陕西商帮当年开拓或者走过的商道,寻找会馆、客栈、祠堂、锅庄等历史遗迹,不仅探索了陕西商帮各大家族起根发苗、兴盛衰落的实际状况,而且考察了陕商经营的八大产品(茶叶、食盐、布匹、药材、烟酒、皮货、木材、典当)的生产—流通—交易—消费等实际状况,并以宏观的笔触,分析了陕西商帮入川进藏贸易的地理、经济、制度、文化、历史五大因素,拓展了陕西商帮研究的视野。特别是第五章“明清时期陕商川藏贸易商品研究”的内容与观点,可以说是拾遗补缺、弥补空白之作,具有较高的地域文化研究价值。

三是坚持发微抉隐,力求稽古振今。作者的研究视野比较开阔,一方面致力于钩沉稽古,细心梳理学术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致力于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在第二章“文献综述”中,作者力图构建丝绸之路与古代商道的全景认识框架,详细梳理了古今中外对丝绸之路、古代商道、陕西商帮、汉藏贸易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个人的观点,认为目前学术界对基于丝绸之路“特殊性和互联性”视角下的“商道”关注不足,对明清时期陕川藏商道整体性研究不够,并强调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极强的历史关联性需要特别注重历史特性的经济学研究。因之,这部著作的突出特点就是坚持以史学研究为主,结合经济学研究理论,勾勒陕西商帮入川赴藏贸易过程、经营种类与主要特点,通过典型历史案例和地方志典记载,发微抉隐,探究经济演变历程及其规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商帮发展道路。将明清时期的陕西商帮西南贸易研究置于现代“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之下,聚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分析西藏如何依托内地(陕、川)参与西北、西南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意义。

四是坚持文化自信,弘扬诚信精神。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文化基础。为了探求陕西商帮的文化精神,作者与课题组成员深入乡村农户,拜访户县“炉客”后裔,解剖典型个案,总结归纳出户县“炉客”经营商业贸易的主要精神是勤奋学艺、吃苦耐劳、以诚为本、以信为先,追求开源节流,讲究才智。认为秦人厚重质直,淳朴归真,以诚实闻名天下,这是明清时代陕西商帮几乎垄断西部贸易的坚实基础。陕西商帮创新商业贸易模式和制度的基础是立足于诚实守信。如陕西商帮开创的中国最早的合伙股份制企业制度中以“万金账”为主要宗旨的融资制度、以委托经营为主要特色的“东西制”企业管理制度、以“记名开股”为主要追求的利益分配制度、以“驻中间、拴两头”为主要方式的企业经营制度、以“学徒制”为主要商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无不建立在诚信为本的基础之上。作者指出,深入挖掘陕西商帮的文化精神特别是诚实守信精神,对于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总之,《明清时期陕商川藏贸易研究》这本书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论证细密,逻辑严谨,堪为近年来研究陕西商帮文化不可多得的一部学术佳作。当然,正如作者在文后所言,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研究面向略显单一、注重经济现象而对文化交流着墨不多等。相信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会持续发力解决这些问题,成为陕商文化研究的一颗学术新星。

[1]

2019年夏于古城西安南郊


[1]卢鹰,陕西省二级教授,陕西省委党校硕士生导师,陕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陕西省历史学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