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 杨晶
- 3215字
- 2025-04-08 19:47:27
绪论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本选题的确定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考量。理论层面在于丰富国内外学界对古巴绿色发展的研究;实践层面在于探讨古巴经验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启发。
1.理论层面
工业文明涌现出的种种技术手段,为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提供了方案,但这类方法通常以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导向,着眼于短期目标,功能单一,忽视与生态系统的关联性,本身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1]片面依赖技术手段实施生态治理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生态危机。如何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问题。西方绿色左翼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当前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新自由主义的统治下,社会倾向于以金钱和物质财富作为增长的主要目标。这样的一种市场逻辑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转向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古巴是全球唯一在人类发展指数(0.82)和生态足迹指数(1.5ha/p)两方面都达到很高标准的国家,古巴生态环境治理及绿色发展方面的努力在国际范围内获得认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06年地球生命力报告》称,古巴是世界上唯一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与世界其他发展水平类似的国家相比,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建设更为系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在“资强社弱”的格局下、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绿色发展何以在古巴被提出并持续推动,其探索历程、主要经验、主要特征以及其实践成效无疑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界对古巴绿色发展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笔者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从事古巴绿色发展研究的学者尽管对本研究的相关问题做出若干研判,但他们对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大多从属于环境领域和经济领域的研究,对社会主义与绿色发展二者之间的学理联系阐述不足;二是从事社会主义研究的学者在各自学科领域内只侧重生态环境的某一维度研究,对其整体发展逻辑和经验研究不足。
本研究以古巴的绿色发展为主题,在批判资本主义反生态本质,评析社会主义进行绿色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范畴内、在公有制的框架下对古巴的生态环境治理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通过对古巴绿色发展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发展历程、主要经验、基本特征、建设成效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中国的有益启示等几大部分进行分析,探索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态势。
2.实践层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科学系统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了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了中央环境保护监督制度,实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产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也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3]目前美丽中国的建设仍旧面临诸多挑战:不同地区环境治理与改革力度不均衡,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自上而下层层衰减,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化认知仍需加强等,成为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更加强烈。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持续、稳步地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是当前关注的焦点。
与资本主义的环境治理不同,古巴的绿色发展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虽然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古巴,其社会主义“更新”模式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路径及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但二者在公有制框架内进行的生态环境治理与发展却有着共同的规律。古巴的绿色发展是建立在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更新”模式内,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选择独立探索、寻求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的具体结合等经验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谋而合。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保障下,古巴的实践经验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绿色发展道路。古巴政府在都市农业、有机替代、新型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实践成效对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古巴政府坚持将绿色发展融入医疗、教育、旅游等特色行业发展的经验对世界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深入研究古巴的绿色发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可持续发展规律,汲取古巴经验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完善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生态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二)研究意义
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顺应自然、着眼长期的发展目标已成为共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绿色发展,不仅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聚焦的一个崭新命题。深入探讨古巴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无疑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理论意义
第一,有助于总结古巴社会主义绿色发展建设模式。作为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绿色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群众力量即通过上下联动模式进行的;是在实际国情的背景下发挥本国的特色优势,统筹环境与教育、医疗、旅游等行业协调发展的。强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古巴的绿色发展经验符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更是古巴社会主义模式“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巴绿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对丰富科学社会主义内容,扩大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视野和思路只有好处”[4]。
第二,有助于把握发展规律,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拓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视野。生态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留给我们的一份重要的理论遗产,如何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不少重要论述。充分掌握这一部分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生态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武器。但不可否认,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现成的答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文明的基本追求,其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把握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特点,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推动可持续发展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本研究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古巴的绿色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对其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经验进行理论思考,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路径,拓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应用价值
通过对古巴的研究,总结其绿色发展经验。
第一,有利于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提供经验参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八大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首次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论述,并把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中。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把建设美丽中国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重要支撑。本研究对古巴绿色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对中国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现实意义。
第二,有利于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吸收绿色发展研究成果。世界上现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均处于不断探索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重心。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森林砍伐、饮用水污染、城乡垃圾、工业化农业危机和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对古巴绿色发展的深入研究,让我们认识到绿色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探索适合本国的绿色发展之路,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