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进程2019年度报告(中英文双语)
- 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秘书处编
- 3203字
- 2025-04-08 18:25:22
1.2 中阿经贸合作领域成果
1.2.1 能源合作成果
从能源对外依存度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油气进口国。2018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2%,为近50年来最高;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3%。[2]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同比增长10.1%,达到4.62亿吨,总金额15881.7亿元人民币,其中,沙特、伊拉克、阿曼、科威特、阿联酋是中国进口原油最多的阿拉伯国家,进口量分别为5673.26万吨、4505.25万吨、3290.67万吨、2321.19万吨、1219.99万吨;成品油进口同比增长13%,为3350万吨。与此同时,中国能源消费增速由2017年的3.3%增长至4.3%,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4%和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34%。[3]
能源合作始终是中阿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2018年,中阿双方继续巩固传统能源合作关系。阿拉伯国家大部分以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在天然气方面,目前全球已探明天然气总储量7043万亿立方英尺,前五大国家分别是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土库曼斯坦、沙特。在上述五个国家中,阿拉伯国家占两席,充分说明中阿双方合作前景广阔。在油气投资方面,中阿一系列重大能源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也因此,中阿在传统能源合作领域,一方面巩固和提升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贸易合作,另一方面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油田开发、管道铺设、修建炼油厂,甚至在水电站建设等领域的投资继续保持向好合作态势。
中阿新型能源合作方兴未艾。2018年,中国领跑可再生能源增长,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45%;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29%,占全球增长的45%;全球核能发电增量的74%来自中国。因此,中阿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再是单纯的商品输出关系,区域合作、合资项目等多种合作模式正逐步完善成熟。在2018年7月召开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要推动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油气全产业链合作,并承诺为中东国家提供200亿美元的贷款配套和6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援助。在此背景下,中阿双方继续推进“油气+”合作模式,共同构建油气牵引、核能跟进、清洁能源提速的中阿能源合作新格局。可再生能源对阿拉伯国家发展有特殊意义,不仅关系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还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4]
总体上,中阿能源合作已从单纯的油气产品输出关系,发展为全方位的能源产业合作,不断拓宽新能源领域,促使中阿经贸合作模式日趋多元和成熟。
1.2.2 科技合作成果
科技合作直接拓宽了中阿经贸合作的新边疆。2016年1月13日,中国政府发表的首份《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利用中阿技术转移中心,构建覆盖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一体化技术转移协作网络”[5]。同年9月2日,中国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印发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再次明确提出了中阿技术转移中心要承担的重要使命。2017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国际科技产业合作联盟”由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共同发起,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创新发展的合作体,直接对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主体。“中阿技术转移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8年,“中心”供需对接85次,达成意向57次,签署协议47次,协议金额12.1亿元。[6]在“中心”下的“中国—阿拉伯国家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促进会”,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建立持续务实的互动机制,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等领域的可持续合作,实现区域内各国共同繁荣与发展。目前,科促会成员521个,其中我国233个,占44.72%;国外288个,占55.27%。[7]合作形式多样,如图1.1所示。

图1.1 中阿技术转移中心所涉及的行业
中阿科技合作平台再上新台阶。2019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科技板块活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围绕遥感测绘、智能制造、环保科技、农业物联网及国际技术转移等领域进行对接并达成合作意向。在第四届中阿博览会期间,中阿科技领域合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例如,中国科技部联合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与宁夏共同举办了高新技术装备展暨技术成果推介对接会,包含了航天航空及遥感测绘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成果、绿色发展与新能源技术、中医药技术成果、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推进交流会等10场次专项内容;中阿技术创新合作大会,发布了“农业无人机和农业生产全过程云平台监控系统”等10项主推重要技术成果项目;中阿双方签订了绿色智能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研发示范项目等10个重点合作项目;中阿双方启动了技术转移专家咨询委员会。
中阿科技通信合作迈出新步伐。在科技通信方面,资料显示,到2024年,中东和非洲地区的5G初始用户将达到6000万人。目前,5G初始用户主要集中在海湾国家,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而沙特是最早在中东地区部署5G基础设施的国家。沙特将在2020年举办全球人工智能峰会,这充分展现阿拉伯国家“从骆驼走向5G”的未来发展趋势。2018年10月,华为在第三届“中东创新日”举办了主题为“5G已来,迈向新eMBB世界”的5G生态大会。华为宣布在中东地区已获取6个5G商用合同。截至2018年底,已有来自阿联酋、沙特、科威特、阿曼和巴林等中东国家的11家电信公司与华为签署了5G技术协议。目前,华为正参与科威特五岛规划设计工作,2018年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访华时,华为与科威特CITRA签署了北方五岛智慧城市合作协议,目前华为也是顾问企业之一;华为为科威特电信运营商提供5G解决方案,也在与科威特电信管理局合作5G的用户案例开发。
1.2.3 农业合作成果
农业既是每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基础,也是农业经济的国际合作领域。基于此,农业自然而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调同步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务实合作,促进农业领域和机构展开交流互动,符合双方利益。据统计,2018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168亿美元,农业对外投资存量达到了190亿美元。“未来三年,中国将再派出500名高级农业专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8]
2018年,中国要求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
中阿农业合作是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阿经贸关系中的一棵“常青树”。有的阿拉伯国家因地理位置、劳动力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战乱等因素,农业发展落后,尤其是对非产油国来说粮食进口安全问题面临重大挑战。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阿双方借助中阿博览会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合作交流。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期间,农业产业合作对话会在银川举行。中阿多家机构、企业和组织签署了23项合作协议或合同。宁夏依托中阿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建立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先后在毛里塔尼亚、约旦建立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海外分中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对外合作之路。
在农业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聚焦“1+5+5+X”特色优势产业,相关省区如宁夏依托地理优势和国家规划,落实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农业签约成果。在农业“引进来”方面,先后成功实施了中阿优质肉牛繁育等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对完善宁夏农业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走出去”方面,中国在毛里塔尼亚推广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在约旦河谷地区开展蔬菜种子试验示范并推广销售优质蔬菜种子,在吉尔吉斯斯坦开展设施农业冬季蔬菜栽培试验示范、日光温室建设、冬季蔬菜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等,积极挖掘国内外农业资源。[9]
中阿农业合作日益国际化,得到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支持。据悉,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将积极参与中阿农业合作交流,帮助相关阿拉伯国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改善营养状况,消除饥饿,并在联合国框架下为中国与阿拉伯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进行农业技术交流、技术合作示范、南南合作项目实施、人才培训培养、政策沟通与对话等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