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等特征使人类所憧憬的信息快速共享和灵活开放等需求得到了满足。网络环境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创造了理想的空间,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通信效率大为提高,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共享。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上述特性,紧随信息化发展而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如信息泄露、信息污染、信息不易受控等)日渐突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将阻碍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2016年6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提出了以下八个方面的措施意见:一是加快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二是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三是加强网络安全教材建设;四是强化网络安全师资队伍建设;五是推动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六是加强网络安全从业人员在职培训;七是加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与技能培养;八是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配套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该意见精神可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规划、设计与编写的。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对信息安全技术感兴趣的人员提供帮助,为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与技能略尽绵薄之力。

本书是在编者长期从事信息安全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编写的。各章的编写分工如下:第1、6章由李冬冬编写;第2、8章由庞岩梅编写;第3章由苏铓、娄嘉鹏编写;第4、10章由娄嘉鹏编写;第5章由刘宇栋编写;第7章由董秀则编写;第9章由李冬冬、范洁编写;第11章由曹进、刘宇栋、董秀则编写。冯雁、谢四江、万宗杰、刘念也参与了书稿的整理、修改与配套资源的建设。感谢李凤华教授对本书编写工作的指导和建议。本书的编写还得到了北京市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ms042)的支持。最后,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出版做出贡献的人。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