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反暹同盟

“陛下,海军既要派战列舰队支援锡兰战事,又要遣巡航舰队南下四岛镇压土人暴乱,再插手暹罗乱局,恐陷入多线开战的不利局面。”

眼看顺昌帝准备三线开战,海军大臣江彦雄坐不住了,出列劝谏道。

陆军大臣陈元恺紧随其后出列,开始给海军上眼药道:“江督此言大谬!海军分身乏术,但我陆军可是随时枕戈待旦!只需陛下一声令下,我陆师十三团虎贲可随时开拔渡海。”

说完,陈元恺还皮笑肉不笑道:“到时候还望江督拨几艘战舰护航,不需要太大,五六级巡航舰即可,不会耽误海军对锡兰和南方四岛的支援。”

听到大都督都发话了,站在陈元恺身后的几名陆军武官自然不会干看着,纷纷出列请战。

江彦雄一阵气急,自己为国筹谋划策,没想到被陆军这群跳梁小丑拿来当垫脚石了,踩在海军头上往上爬。

是可忍,孰不可忍。

向来就没正眼瞧过陆军的江彦雄再次端起手中的笏板,向顺昌帝陈情道:“陛下,陆师10个步兵团,有6个团都驻守在南方四岛,眼下岛上生乱,不宜抽调远征。

康靖岛上的一个团也需要盯住躲藏在山区的摩洛叛匪,无法分身。

吕宋三个团需要守卫京畿重地,也不宜轻动。”

陈元恺看着在那掰着手指头“诋毁”陆军的江彦雄,心中无比的气愤,但又不敢君前失仪去打断这可恶的老头,一张脸因为气急败坏而涨得通红。

“至于重炮团、工兵团和骑兵团,本身就是辅助兵种,单独出击无用。”

江彦雄顿了顿,得意的看了一眼死对头,看到对方气的胡子都快吹掉了,才心满意足的继续说道:“因此陈督和陆军健儿想要为陛下、分国分忧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战争不是儿戏,必须先确保本土的安全。”

好不容易等江彦雄说完了,陈元恺立马抢过话头说道:“陛下,陆军不需要出动多少人马,只需要抽调禁军两个步兵团,外加骑炮工三团各一部,再征召两个团的厢军(民兵),凑足八千人出征就够了,臣有把握攻破吞武里城。”

“陈督,你可别瞎说大话,郑王复国成功后,把暹罗都城从阿瑜陀耶迁到昭披耶(湄南)河西岸新建了吞武里城,还聘请西人大匠设计了棱堡。

你有把握快速攻破吞武里?万一顿兵坚城之下,又碰上了却克里带回的二十万大军,八千陆军将士将如何抵挡?

此时南海刮着西南季风,船只戗风而行,说不定在我大军抵达之前,却克里就先带兵返回吞武里了。”

江彦雄数落陈元恺一通后,又面向皇帝,语气郑重道:“陛下,此事当从长计议,不宜怒而兴兵。”

顺昌帝对海陆两名大臣的进言都不太满意,把目光投向老神在在的首相杨渊渟。

“丞相如何看?”

“回禀陛下,依老臣之见,两位大都督都言之有理。”

就当众臣都在心中嘲笑丞相又当泥菩萨的时候,只听杨渊渟不疾不徐说道:“既然却克里早有谋反之意,那么不管是救援郑王,还是救援郑王的子孙,可能都来不及了。

但此时出兵,趁着暹罗国上下一片混乱,还是大有可为之处的。

若等却克里登上王位,安定了人心,那收拾起来就麻烦了。”

满朝文武纷纷暗自点头,姜还是老的辣,丞相之言可谓一针见血,却克里早有反意,这会儿估计都已经拿下都城了,宁军轻兵前去平叛,说不定会撞得头破血流。

可要是等到却克里坐稳了王位,那大宁干预起来就事倍功半了。

只听须发皆白的老丞相继续慢悠悠的说道:“河仙跟吞武里就只隔着一个暹罗湾,交通便利,补给方便,理当为国分忧!”

顺昌帝眼睛一亮,差点把河仙这个藩镇给忘了。

最近几十年,河仙镇可没少给大宁惹出风波,暹罗和广南都想吞并这块肥肉。

同时第二代河仙郡公莫天赐又是个不醒事的,不是收留暹罗前朝王族,就是干预柬埔寨金边王朝的王位继承,仗着有大宁撑腰,把周边的柬埔寨、暹罗和广南得罪个遍。

大宁这些年没少派战舰和海军步兵团去给河仙擦屁股,这哪里是收了个小弟啊,明明是请了一尊大佛回来。

天底下没有只占便宜不出力的事,想通此节后,顺昌帝决定给莫天赐下一道旨意。

你不是喜欢搅和吗?

现在有干预暹罗王位继承的好机会,不进去搅一搅都对不起你河仙搅屎棍的名头。

这时,丞相杨渊渟又说道:“还有宋卡的吴让,此人是漳州府海澄县人,顺昌四年(1750年)渡海至宋卡谋生。

先是种植蔬菜、蒌叶,稍有身家后买奴四户从事捕鱼,后面又渐渐成了商人。

郑王复国第三年(1769年)率领大军南下征服洛坤的割据势力,吴让趁机奏请郑王,以年交税银50斤的代价承包宋卡湖上岛屿的燕窝开采权。

吴让经营有方,因此被郑王封爵“銮因他奇里颂木”(子爵)。

顺昌二十九年(1775年),吴让又被晋封为昭孟(城主),统治整座宋卡城。

若是没有郑王,吴让这辈子都只是一个任人欺凌的小商人,哪里有机会当上一城之主。

郑王对他恩重如山,现在郑王遭难,吴让难道不应该起兵勤王?”

听到丞相的话,海军大臣江彦雄看了一眼那幅还未撤走的地图,称赞道:“相国好谋略,宋卡和河仙一南一东卡住了暹罗湾,只要我军在此囤积兵粮,随时可发兵吞武里。”

杨渊渟微微一笑,一副早就将南洋万里河山装进胸中的模样。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眼下锡兰战事未结束,南方四岛又将乱起,我军无法全力出兵暹罗。

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乱臣贼子篡夺暹罗王位!

暹罗局势复杂,汉人泰人混居,围在郑王身边的还有陈联等潮州汉人势力。

眼下吞武里发生政变,这些潮州汉人正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

若是大宁不拿出拨乱反正的姿态,只需却克里稍稍宽宥一二,这些与泰人混居久了的潮州汉人说不定就宣誓效忠蛮夷之主了。

我军只需要在宋卡和河仙驻扎两支规模不大的海军舰队,时不时到暹罗湾,溯流而上炮击吞武里城,摆明汉贼不两立的姿态就够了。

只要搅得却克里不能迅速摆平暹罗的混乱局势,等到西洋舰队回师,南方四岛的叛乱也平定后,十万天兵自当以泰山压顶之势驾临暹罗,荡涤妖氛,还暹罗人民一个太平。”

顺昌帝抚须而笑,“丞相之言甚合朕意,就依此办理吧!”

江彦雄和陈元恺也不再进行海陆之争了,纷纷埋首喊道:“谨遵陛下旨意!”

就这样,在大宁君臣的策划下,一个以大宁为主导,包含宋卡、河仙的反暹同盟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