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惊变(求收藏,求追读)

李铭在越国的日子过得很无趣。

即便越国也有年关佳节,李铭一个人也没有什么好过。

只在过年期间,跟自己的上司联络了一番感情。

剩下大部分时间都在练武。

又在仙城交易了一次之后,时间眨眼便来到了永和三十七年三月。

几个月的时间刻苦修行。

李铭的实力,已经到了内气初期巅峰。

体内的内气,也壮大到了筷子粗细。

便是狮心爆这种宗师招法,他一口气也能使用十次才会内气枯竭。

气力更是翻了番的往上涨。

短短几个月的功夫,取得了他之前两年的成就,气力达到了足足近两千斤。

举手投足威力非凡,实力翻了可不止一倍。

李铭这才明白,为何内气境界武者,便能在军队之中担当高位。

不说能附带在招式上的内气,光是这力气,就比起练力大成强了不知道多少。

感慨一番,又是日上三竿。

李铭慢慢悠悠地出了门,准备吃个早饭。

“老王头儿,你疯了吧,这一个包子卖二十多个大钱?”

李铭皱着眉头看向面前这长得干巴巴的老头。

老王头有一手好手艺,在附近做些吃食买卖。

因为包子做得皮薄馅大,味道十足,很受李铭的喜欢。

经常一吃就是一笼。

这一年来,是成了这老王头的大主顾。

老王头知道他的身份,对李铭十分尊敬,有时候还会把包子卖得便宜一些。

可今日这老王头不知道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一个包子卖他十几个大钱。

便是李铭脾气好,也忍不了了。

听到李铭呵斥,老王头干巴巴的老脸皱成一团,都快哭出来了。

“李爷,小老儿哪敢呐,这十几文的包子,已经算是便宜了。”

“若不是您来,我这包子能卖一钱银子。”

李铭直接气笑了,觉得这老头是疯了。

越国银贱钱贵,一两银子兑换一贯,也就是一千铜钱。

平日里,一个肉包子也就几文钱。

现在这老头竟然涨了几十倍,卖一百文钱。

这不是得了失心疯这是什么?

“我说老王头,你是不是看我脾气好?”

李铭面色冷了下来。

“李爷,我哪敢啊,您多长时间没来我这买吃食了,您也不看看现在粮食什么价!”

“不瞒您说,这包子还是特意为您做的,我平日里连吃都不敢吃。”

老王头委屈巴巴,干瘪的脸上竟然挤出了几滴眼泪。

李铭见他不似作伪,不由得一怔。

他这段时间,一直练武,倒是一直没有吃饭。

粮食还是过年的时候置办的。

放在仙城里面,抽给真空,便是放一年都不会坏。

李铭向来都有存东西的习惯,便趁着年关,存了一大笔米面粮油,把他的俸禄都花光了。

这近半个月,他几乎不是在官府摸鱼看书,就是练武。

还真是没出门。

看这样子,外面出事了?

“现在粮食很贵?”

李铭皱着眉头询问。

“贵?李爷,这不是贵不贵的问题,现在这粮食就是命啊,买都买不着。”

“以小老儿看,这县城要出事。”

老王头一大把年纪,声音颤抖,看起来异常可怜。

李铭眉头紧皱。

这平白无故,又没什么大灾,粮食为什么会涨价?

这不正常啊?

“我记得振江太平仓,里面少说有几万石的粮食吧?粮价怎么会疯涨?”

“振江衙门,干什么吃的?”

李铭不由得骂了一句。

这振江县令,真是嫌自己活得长了。

万一生了民乱,不怕皇帝砍了他?

不要看如今是永和三十七年,皇帝登基也有四十多年了。

如今已经是接近六十。

可在越国这算不得什么,有武道和仙人,皇帝一般都很长寿,一百多岁的皇帝都出现过。

所以当今永和皇帝,甚至还算是壮年。

越国治理得也不错。

这振江县令也是发了疯?

“李爷,您是衙门里面的大人都不知道,我一个平头百姓,如何能知道这衙门里面的事情?”

“若是出了事情,您可不要忘了小老儿,若是能知会小老儿一声,小老儿全家上下,都感激不尽。”

说着这老头竟然直接跪了下来,给李铭磕了几个响头。

李铭不由地皱眉,避开身子,随后将他扶了起来。

怪不得他一出门就看见这老小子了,原来是在这专门等他呢。

怪不得都说人老奸,马老滑。

“你先起来,我先去衙门里面问问,如果真的有事,我自然会告诉你一声。”

李铭将这老头给扶了起来,也顾不得这老头感谢,忧心忡忡地转头离开。

他总觉得,这振江要出大事。

莫名其妙粮食价格涨上天,这可并不是什么好事。

李铭在去驻地的路上看了看,粮食铺子竟然直接关了门,整座县城,竟然没有什么卖粮食的地方。

便是傻子也知道情况不对。

李铭板着脸,直奔玄镜司驻地。

诸多军士都是面色难看,忧心忡忡,在驻地里面不断地忙碌,整个驻地都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息。

李铭直接走了进去,想要求见庞博兴,看看到底有什么消息。

看看事情是否严重,如果事不可为,赶紧跑路才是。

便是这经营许久的玄镜司身份,也顾不得了。

李铭经过通报进入房间。

发现庞博兴正在跟彭毅交谈,面色相当的凝重。

“李铭,你来了?来得正好,跟我出城。”

“有件事情,需要你来帮忙调查。”

庞博兴注意到李铭进来,连忙开口。

李铭却没有立刻接令,反而开口询问。

“大人可知道,城内粮价疯涨?”

庞博兴和彭毅对视一眼。

“连你这足不出户的人都知道了,看来粮价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庞博兴面色凝重地开口。

李铭露出了然表情,庞博兴果然知道内幕。

“大人,发生了何事?为何振江县衙不放粮平复粮价?”

“放粮?”

“你可知如今粮价疯涨,是谁导致?”

庞博兴面露讥讽之色。

“不会是刘县令吧?”

李铭面色凝重地开口。

“没错,刘元龙这个王八蛋,在年前就已经把太平仓之中的粮食发卖一空了。”

“如今振江太平仓已空,他拿什么平复粮价?”

庞博兴满脸冷笑,怒火中烧。

李铭深吸一口气。

“大人,其中肯定有缘由吧?”

“若是没有大灾,无人囤积居奇,便是粮食能卖上什么价格?”

李铭疑惑发问。

古代运输不发达。

这太平仓的粮食,运到他处,光是折损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也就是为何古代漕河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没有河流,靠陆地运输,根本不可能。

若没有足够利润,振江县令就是卖粮食,能抵得过损耗吗?

“谁告诉你没有什么大灾?”

庞博兴闻言出口反问。

李铭脸色顿时不好看了起来。

事情看来比他想的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