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魏明帝巨工,怎能擅焚?
- 晋:假如我肉糜帝,是在装傻呢
- 黑啤男爵
- 2061字
- 2025-04-14 11:23:40
太极殿内。
气氛焦躁难安。
司马衷不时从龙椅上站起来,在殿中来回挪步,显得很焦急。
一会儿,又坐下去,挠挠头。
作为一个一向冷静的人,他只能发动演技,尽力演出慌乱的样子。
这时,董猛上前道:
“陛下!既然太傅谋逆,还请陛下下令,宫内外戒严,并下一封诏书,剥夺杨骏的官职,命令他回府邸等候。”
虽然董猛制作的诏书早就先斩后奏,发出去了。
但要是没有司马衷的口头允许。
即便事成,难免也要落下一个欺君之罪。
因此,董猛还是小心为上,向陛下要了一个口头诏谕。
司马衷自然内心舒畅,当即便要答应下来。
心中暗哼道。
这阉党还算识相。
还晓得给自己这皇帝一点参与感。
这么重大的事变,自己这皇帝要是一点事都没得干,岂不是显得自己划水?
“陛下——!!!”
只听殿外一声哭嚎。
杨骏的外甥,也就是在这太极殿上任职的段广。
一个滑跪,便跪倒在了司马衷面前。
只见段广匍匐在地上,说道。
“陛下——!!太傅杨骏受先帝厚恩,一直以来尽心辅政,不过是个孤苦的老头子,岂有谋反之理?臣舅父枉受奸人构陷,望陛下明察——!!”
说着,便涕泪俱下。
“这……”这就让司马衷有些不好办了。
说回来,这杨骏到底有没谋反呢?
要较真来说,其实是没有的。
谋反那是多大的罪名啊??
可是要夷灭三族的。
杨骏再傻也不可能做到这个份上。
但是要说杨骏没有专权,那也是假的。
杨骏专权是个不争的事实。
对于司马衷来说,这同样不能忍受。
所以该怎么回答段广呢?
很不好回答。
但其实不重要了。
死人,是不会为自己辩解的。
段广是杨骏的外甥,也在杨骏的三族之内。
也是一个死人。
司马衷想想历史上晋惠帝的反应。
当时段广这样问时,惠帝没有回答。
于是司马衷便也装傻,不回答他的问题。
见陛下木然不语。
段广最后一丝生的希望也破灭了。
他瘫软在地上,嚎哭起来。
“舅父!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司马衷别过脸去。
不再看他。
这便是斗争!
自有文明以来,素来如此!
人与人的斗争,向来是你死我活。
刘权作为一个历史系出身的人。
从前在翻阅史书时,看到许多历史人物,终其一生,在史书上,也不过是一页纸、一行字。
便已经生出了这样的感慨。
很多人在看历史时,只是把它当故事一样看待。
仿佛这只是古人的无病呻吟一般。
他们却没有感受到。
在短短的几百一千年前,这些人和我们一样,全都亲身经历了这些事情。
这些或传奇,或离奇,或神奇的故事,当年是真实发生在他们身上的。
先人们在兵败身亡时的不甘苦痛,在起事成功后的欣喜若狂,在满门被屠尽时的绝望悲怆。
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有些人感受不到。
但刘权可以。
这一世,他为司马衷,亲自经历这个朝代以后,有了更深的体会。
历史,绝不仅仅只是历史!
……
与此同时。
曹魏大将军曹爽的故府。
也就是杨骏现在的府邸。
太极殿的眼线已经传来消息——
宫中有变!
太傅杨骏一下慌了神。
还是手下给他出主意,让他速速召集众官商议对策,他才反应过来。
“对,对,对……召集众官!本太傅要与众官商议对策……”
不多时,杨骏麾下的官僚们,以及杨骏的朝中亲信们都聚集在了杨府。
待杨骏在正堂坐定。
太傅主簿朱振便开口说道。
“明公!现在宫中有变,目的可想而知,一定是宦官们为贾后进献的计谋,想要图谋对明公不利。”
杨骏的手指不断摩擦着衣袍,手心也渗出阵阵冷汗。
他一向不是一个冷静有决断的人。
于是只能发问道:“眼下该当如何?”
太傅主簿朱振接着说道:
“明公!不如先放火烧了云龙门,向贼子们示威!并且逼迫他们交出制造祸乱的罪魁祸首。”
“再打开宫门,引进外营兵为援。眼下,陛下必然置于奸人的控制之下,明公可以亲自带着太子,入宫索取奸人!殿中军必将因此受到震慑,进而斩杀奸人献上首级。这样,明公便可免于遭难了!”
杨骏的眼珠子一刻不停地颤动,嘴里却含含糊糊地念念有词。
没人知道此时他在思考些什么。
也许什么都没想,只是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杨骏平素就甚是怯弱犹豫,遇到这样的大事,自然又是无法抉择。
只见杨骏最终犹犹豫豫地说道:
“云龙门是魏明帝建造的大工程,怎能一下子烧掉呢……”
府上的群僚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没想到最后杨骏憋了半天。
憋出了个屁……
都什么关头了,还管前朝皇帝留下来的一个破宫门?
太傅主簿朱振更是止不住地摇头,连连叹气。
“既如此,下官就没有办法了……”
侍中傅祗这时上前一步,说道,“太傅,不如与众僚一起进入云龙门,以观察宫中事态!”
杨骏却回绝说:“可是这宫中,却不能无人照料。”
杨骏平日里,便不怎么听幕僚的意见。
对于其弟弟杨济的劝告,都多次无视。
群僚们知道,此时多说也无益。
见没有什么新的建议,杨骏最后便起身对群僚们揖拜了一下,就这样转身离去了。
见此,群僚们也只得都散场走开了。
杨骏这次,显然是严重低估了事态的严重性!
不仅情报工作做得不好。
在这样生死关头上,府上也无人拼死相劝。
可见杨骏平时有多闭目塞听、不得人心。
司马衷前世对历史研究多年,深刻懂得,在信息闭塞的古代,政变大多时候,主打的便是一个信息差!
杨骏这次显然也是败在了这一点。
别看杨骏权倾朝野,情报工作却是短板一块。
贾南风早已经在隐秘处密谋而动,杨骏却对此一无所知。
不仅如此。
即便到了被屠的最后一刻,他也没能意识到,这些兵冲进来竟是要来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