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4版)
- 谭雪松 李芃荃主编
- 1433字
- 2025-04-02 16:34:08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为解决远程计算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形成的联机系统开始,发展到以资源共享为目的而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又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按年代划分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1.1 第一阶段——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出现了以批处理为运行特征的主机系统和远程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早期的计算机系统均设置在专用机房里,人们在自己的终端上提出请求,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到中央服务器,分时访问和使用中央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后,再将信息处理结果通过通信线路送回到各终端用户。通常根据中央服务器的性能和运算速度来决定连接终端用户的数量。第一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
(1)以主机为中心,面向终端。
(2)分时访问和使用中央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
(3)中央服务器的性能和运算速度决定连接终端用户的数量。
1.1.2 第二阶段——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阶段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通过公用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第二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第二阶段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
要点提示
通信子网是由用作信息交换的节点计算机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通信系统,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交换等通信处理工作。资源子网则是计算机网络中面向用户的部分,负责全网络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工作。CCP为通信控制处理机。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
(1)以通信子网为中心,实现了“计算机—计算机”的通信。
(2)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阿帕网)的出现,为Internet以及网络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出现大批公用数据网。
(4)局域网的成功研制。
1.1.3 第三阶段——计算机网络互连阶段
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了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时代。在这一阶段,人们加快了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研究。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经过多年努力,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即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O制定和公布的ISO/IEC 7498国际标准。
要点提示
在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Internet技术也蓬勃发展,人们开发了大量基于网络通信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的应用软件。该协议具有标准开放性、网络环境相对独立性、物理无关性以及网络地址唯一性等优点。随着Internet的广泛使用,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最终成为了计算机网络的公认国际标准。
第三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3 第三阶段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
(1)网络技术标准化的要求更为迫切。
(2)制定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
(3)随着Internet的发展,TCP/IP簇广泛应用。
(4)局域网的全面发展。
1.1.4 第四阶段——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处于第四阶段。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对于用户来说,它像是一个庞大的远程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全球范围的电子邮件、电子传输、信息查询、语音与图像通信服务功能。
实际上,Internet是一个用路由器(Router)实现多个远程网和局域网互连的网际网。它已经并将继续对推动世界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网络的全球化将地球变得更像一个“村落”,它让人类彼此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
(1)网络的高速发展。
(2)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应用。
(3)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