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废帝名叫司马奕,字延龄,是晋哀帝的同母弟弟。咸康八年被封为东海王。永和八年被任命为散骑常侍,不久加授镇军将军;升平四年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升平五年,改封为琅邪王。
隆和初年,转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兴宁三年二月丙申日,晋哀帝驾崩,没有子嗣。丁酉日,皇太后下诏说:“皇帝最终没能治愈疾病,艰难灾祸接连到来,皇位的继承人没有了,我内心悲痛万分。琅邪王司马奕,品德高尚且是皇室近亲,应当成为皇位继承人,应该尊奉祖宗,继承皇位。马上举行即位大典,以安抚人心和神灵。”于是百官到琅邪王的府邸迎接司马奕。当天,司马奕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三月壬申日,将晋哀帝安葬在安平陵。癸酉日,散骑常侍、河间王司马钦去世。丙子日,慕容暐的部将慕容恪攻陷洛阳,宁朔将军竺瑶逃奔到襄阳,冠军长史、扬武将军沈劲战死。
夏天六月戊子日,使持节、都督益宁二州诸军事、镇西将军、益州刺史、建城公周抚去世。秋天七月,匈奴左贤王卫辰、右贤王曹谷率领两万部众进犯苻坚的杏城。己酉日,改封会稽王司马昱为琅邪王。壬子日,册立庾氏为皇后。封琅邪王司马昱的儿子司马昌明为会稽王。
冬天十月,梁州刺史司马勋反叛,自称成都王。十一月,率领部众进入剑阁,攻打涪城,西夷校尉毌丘暐弃城逃走。乙卯日,在成都包围益州刺史周楚,桓温派江夏相朱序前去救援。十二月戊戌日,任命会稽内史王彪之为尚书仆射。
太和元年春天二月己丑日,任命凉州刺史张天锡为大将军、都督陇右关中诸军事、西平郡公。丙申日,任命宣城内史桓秘为持节、监梁益二州征讨诸军事。
三月辛亥日,新蔡王司马邈去世。荆州刺史桓豁派督护桓罴攻打南郑,魏兴人毕钦起兵响应桓罴。夏天四月,发生旱灾。五月戊寅日,皇后庾氏驾崩。朱序在成都攻打司马勋,司马勋的部众溃败,朱序擒获司马勋,将其斩杀。
秋天七月癸酉日,将孝皇后安葬在敬平陵。九月甲午日,特赦梁州、益州二州的罪犯。冬天十月辛丑日,苻坚的部将王猛、杨安攻打南乡,荆州刺史桓豁前往救援,军队驻扎在新野时王猛、杨安退兵。任命会稽王司马昱为丞相。
十二月,南阳人赵弘、赵忆等人占据宛城反叛,太守桓澹逃到新野自保。慕容暐的部将慕容厉攻陷鲁郡、高平。
太和二年春天正月,北中郎将庾希有罪,逃入大海。夏天四月,慕容暐的部将慕容尘进犯竟陵,太守罗崇将其击败。苻坚的部将王猛进犯凉州,张天锡抵御,王猛的军队战败。
五月,右将军桓豁攻打赵忆,将其击退,进而擒获慕容暐的部将赵槃,送往京城。秋天九月,任命会稽内史郗愔为都督徐兖青幽四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冬天十月乙巳日,彭城王司马玄去世。
太和三年春天三月丁巳初一,发生日食。癸亥日,大赦天下。夏天四月癸巳日,天降冰雹,大风折断树木。秋天八月壬寅日,尚书令、卫将军、蓝田侯王述去世。
太和四年夏天四月庚戌日,大司马桓温率领部众讨伐慕容暐。秋天七月辛卯日,慕容暐的部将慕容垂率领部众抵御桓温,桓温将其击败。九月戊寅日,桓温的副将邓遐、朱序在林渚遭遇慕容暐的部将傅末波,又将其大败。戊子日,桓温到达枋头。丙申日,因为粮草运输供应不上,焚烧船只后返回。辛丑日,慕容垂在襄邑追击并击败桓温的后军。
冬天十月,有大星向西流动,响声如同打雷。己巳日,桓温收拢零散的士兵,驻扎在山阳。豫州刺史袁真占据寿阳反叛。十一月辛丑日,桓温从山阳与会稽王司马昱在涂中会合,谋划接下来的行动。十二月,在广陵修筑城池并居住在那里。
太和五年春天正月己亥日,袁真的儿子袁双之、袁爱之杀害梁国内史朱宪、汝南内史朱斌。二月癸酉日,袁真去世,陈郡太守朱辅拥立袁真的儿子袁瑾继续统领事务,向慕容暐求救。
夏天四月辛未日,桓温的部将竺瑶在武丘击败袁瑾。秋天七月癸酉初一,发生日食。八月癸丑日,桓温在寿阳攻打袁瑾,将其击败。
九月,苻坚的部将王猛讨伐慕容暐,攻陷上党。广汉的妖贼李弘与益州的妖贼李金根聚众反叛,李弘自称圣王,部众有一万多人,梓潼太守周虓将其讨伐平定。
冬天十月,王猛在潞川大破慕容暐的部将慕容评。十一月,王猛攻克邺城,擒获慕容暐,完全占据了慕容暐的地盘。
太和六年春天正月,前秦苻坚派部将王鉴去援助袁瑾。东晋将军桓伊迎战,把王鉴打得大败。丁亥日,桓温攻克寿阳,斩杀袁瑾。三月壬辰日,监益宁二州诸军事、冠军将军、益州刺史、建城公周楚去世。
夏天四月戊午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还赐给穷困无依的人每人五斛米。苻坚的将领苻雅攻打仇池,仇池公杨纂投降。六月,京都以及丹杨、晋陵、吴郡、吴兴、临海都遭遇了大水灾。
秋天八月,朝廷任命前宁州刺史周仲孙为假节,监益梁二州诸军事以及益州刺史。冬天十月壬子日,高密王司马俊去世。十一月癸卯日,桓温从广陵率军驻扎到白石。丁未日,桓温前往皇宫,图谋着废立皇帝。他诬陷皇帝司马奕在藩国时就一直患有阳痿之疾,说皇帝的宠臣相龙、计好、朱灵宝等人在后宫侍奉,而田氏、孟氏两位美人却生下三个男孩,还打算将孩子封王,当时的人都感到疑惑。桓温借此暗示太后,要行伊尹、霍光那样废立皇帝的事。
己酉日,桓温召集百官到朝堂,宣读崇德太后的命令。命令里说,王室一路走来艰难,穆帝、哀帝在位时间都不长,皇室继承人一直没能顺利确定,储君之位空缺。琅邪王司马奕是先帝同母弟弟,所以被迎立为帝。没想到他不注重德行修养,竟到了如今这般地步。他昏庸糊涂,行为混乱,一举一动都违背礼度。这三个孩子都不知道是谁的。人伦道德丧失,丑闻传得很远。这样的人既不能守护国家,也不能恭敬地继承宗庙。况且这几个孩子逐渐长大,他还想立他们为储君。这是欺骗祖宗,妄图动摇皇室根基。这种事如果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现在要把司马奕废为东海王,让他回到自己的王府,供应和护卫的规格,都按照汉朝处置昌邑王的旧例。只是我这个未亡人很不幸,遭遇这么多忧患,想到生死之事,心里像刀割一样。但为了国家大计,实在不得已。我对着纸笔,满心悲戚,难以言表。
于是百官进入太极前殿。当天,桓温就派散骑侍郎刘享去收缴皇帝的玺绶。司马奕头戴白色便帽,身穿单衣,走下西堂,乘坐牛车从神兽门出宫。群臣向他拜别,个个都忍不住叹息抽泣。侍御史和殿中监带领一百士兵护送司马奕到东海王府。
当初,桓温就有谋反篡位的心思,他想先在河朔立下战功,赢得众人的威望和支持。但枋头之战失败后,他的威名受挫,就暗中谋划废立皇帝,以此来扩大自己的权势。然而他忌惮司马奕坚守正道,怕引发众人议论。因为宫廷隐秘,床笫之事容易编造谎言,于是就造谣说皇帝不能生育,是个阉人,最终实现了他废黜皇帝的目的。
其实,司马奕一直都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担忧,他曾找来术士扈谦占卜。扈谦占完卦后回答说:“晋室的根基如磐石般坚固,但陛下您有出宫的迹象。”没想到,最终真的应验了。
咸安二年正月,司马奕被降封为海西县公。四月,他被迫迁居到吴县,朝廷命令吴国内史刁彝负责防卫,还派遣御史顾允前去监察。
十一月,妖贼卢悚派弟子殿中监许龙,一大早就来到司马奕的住所,声称奉太后密诏,前来迎接他复位,复兴晋室。司马奕一开始有些心动,差点就答应了,好在听了保姆的劝阻才打消念头。许龙急了,说道:“大事眼看就要成功,何必听妇孺之言呢?”司马奕却很清醒,回答道:“我获罪于此,有幸得到宽恕,哪还敢轻举妄动!况且要是太后真有诏书,理应是朝廷官员一起来,怎么只派你一人?你肯定是来作乱的。”说完便喝令左右侍从将许龙捆绑起来,许龙吓得赶紧逃走。
经此一事,司马奕深知自己复位无望,更害怕招来横祸,于是开始装糊涂,什么都不过问,整天饮酒作乐,沉迷于后宫的妻妾,即便有了孩子也不敢养育,只求能平安度过余生。当时的百姓都很同情他,还为此作了歌谣。朝廷见司马奕安于这种屈辱的生活,也就不再对他有所防备。
太元十一年十月甲申日,司马奕在吴县去世,年仅四十五岁。
史官评论说:晋孝宗(司马聃)即位时还是个幼儿,得益于母亲的教导,国家内外太平了十多年。要是凭借武安君那样的军事才能开拓疆土,以周文王的风范影响江汉地区,那就像孔子所说的,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晋哀帝(司马丕)宽厚仁惠,本可以成为贤君,可惜却因迷信方术祈求长生,损害了自己的德行。东海王(司马奕)拒绝许龙的迎立,屈服于专权的臣子,正所谓柔弱能胜刚强,得以尽享天年。
赞辞写道:晋孝宗在位时无为而治,以大孝著称,遵循母亲的教诲,成就了恭敬的美德。向西征伐玉垒,向北进军金墉。迁徙旧地的僰人,他们无不前来归顺。晋哀帝宽厚仁义,神灵已有所感应。东海王司马奕遭遇诸多变故,时运不济灾祸降临。他不同于霍光辅佐的昌邑王,处境却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