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黄芩无假,阿魏无真

“大爷,你这大青叶怎么卖的?”

李旭走过去,抓了一把大青叶。

和情报中说的一样。

叶子的品质很差。

不仅比正常的大青叶更小,而且几乎每一片叶子都有虫子咬过的痕迹。

这种大青叶能治疗流感?

什么原理?

李旭来时的路上就一直在想。

此时,心中有了猜测。

中医上有一种说法,毒蛇出没之处,七步之内必有解药。

意思是万物之间相生相克。

眼前的这些大青叶遭受了虫害,那些虫子应该携带了病毒。

菘蓝受到刺激,长出的叶子,就具有了抗病毒性。

这种情况概率非常小。

否则的话,每年遭受虫害的中药材有很多。

都产生抗病毒性的话,早就被人研究出来了。

王老三听到有人问价,急忙说道:“咱也不瞒你,我今年种的菘蓝遭受了虫害,你也看出来了,长出来的大青叶品相不好,正常市场价是10块钱一斤,我卖你8块怎么样?”

其实,药材贩子给他的价格是三块钱一斤。

连本钱都不够。

所以他一气之下,才跑到药材市场碰碰运气。

“8块呀……”

李旭装作一脸犹豫,“你这品相也太差了,你看虫子咬的……药效说不定都会被影响。”

“7块,7块怎么样?”

王老三主动降了一块钱。

“好吧。”

李旭没有再继续讲价。

这些大青叶可是实打实的珍贵药材。

讲价只是为了不引人怀疑。

还不至于非要压低到最低价。

“你要多少?”

王老三很高兴。

没想到刚来市场,就有人要了。

“你有多少?”

“这一袋子有20多斤。”

“不,我问的是你家里还有吗?”

“啊?有有有……我种了10亩地,虽然减产了,但是也收了900多斤。”

“我全要了。”

王老三又惊又喜。

本以为这个小年轻只买几斤。

没想到竟然是个大客户。

“老板,给你送到哪里?”

“城西李氏中医诊所知道吗?”

“没听说过。”

“在建设路上,建设路和吉祥路的路口一直向北走,大概1千米,这是我的电话,你如果找不到,给我打电话。”

“没问题,我这就回家,下午开车给你送去。”

……

王老三屁颠屁颠的回去。

李旭先收下了王老三拿过来的一袋大青叶,他没有着急离开。

因为还需要再买一味药材。

今天的情报虽然说大青叶能有效治疗流感。

但也不能只靠这一种药材。

还需要再买一种。

大青叶最适配黄芩。

大青叶清营中热毒,黄芩泻肺经实火。

这种配伍方式的清热解毒效果非常显著。

能有效的治疗热痛发热烦躁及咽喉肿痛的流感症状。

拖着大青叶袋子,李旭再次来到了灵芝堂。

相比于其他药材店铺。

灵芝堂还算有些良心。

“老板,你要买点什么?”

女服务员还认得李旭。

“买一些黄芩。”

“你要多少?”

“500斤。”

李旭说道。

他打算按照大青叶和黄芩2:1的比例配药。

王老三家有900多斤大青叶。

那就需要买500斤左右的黄芩。

“好勒。”

女服务员眼睛一亮。

这笔交易虽然价值不大,但数量不少。

“老板,请跟我来。”

女服务员领着李旭来到后面的仓库。

仓库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药材。

其中有大量的黄芩。

“老板,你要不要检查一下?”

“我看看。”

李旭随机抽了一个袋子,把手伸进去,掏出来一些,放到灯下看了看,品质还不错。

其实对于黄芩来说,没有什么可以检查的。

因为在中药行里有一句话,“黄芩无假,阿魏无真”。

说的是两种药材,黄芩和阿魏。

黄芩的产地遍布大江南北,而且产量极高。

所以非常普及,价格也很便宜。

药用价值也很稳定。

造假的成本要高于直接买真品。

所以,在药材市场里,黄芩几乎成了“真金不怕火炼”的代名词,这就是“黄芩无假”的由来。

与之相反的就是阿魏无真。

阿魏是一种极为稀有的药材。

市面上几乎绝迹。

关于阿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阿魏产自遥远西方,因气味独特,药用价值极高。

另一种说法是,阿魏是从死人棺材盖中长出来的菌类,其根发于死人之口,而这个人生前还必须是富贵之人。

阿魏因为它的稀有和神秘,成为药材市场中的稀世珍宝。

正因为如此,药材市场中的阿魏,几乎没有真的。

于是便有了阿魏无真的说法。

“没问题,能帮我送货吗?”

“当然可以,送到哪里?如果出了城区,需要额外收费。”

“不出城,就在城西,李氏中医诊所。”

“好,我这就让人安排箱货。”

黄芩的便宜是相对而言。

灵芝堂要价22元一斤。

比大青叶还要贵。

李旭买了500斤,花费11,000元。

他可怜的存款,瞬间缩水一半。

剩下的钱,在买了大青叶之后。

已经寥寥无几。

“所以,必须尽快把我的名头打响……”

李旭跟着送货的车一起回到了诊所。

“师傅慢走。”

送走货车师傅。

李旭正想休息休息,看到了扫地的李阿姨正咳嗽着走来。

“李姨,你干什么去?”

“去为民卫生所,这个点儿他家人少。”

“李阿姨,别去他那里了,来我这里,我给你开副药。”

“算了算了,我身子骨可经不起你折腾。”

李阿姨心直口快,说话一点也不留情。

“李阿姨,我研究我父亲留下的方子,配出来了一个新方,治疗流感绝对有效,如果没有效,我不收你钱怎么样?”

李旭诱惑道。

李阿姨干清洁工,工资不多,平时花钱斤斤计较。

面对李旭的保证,她追问了一句:“没有效果真不收钱?”

“当然。”

李旭继续加码,“你算算,打吊瓶不便宜,一次至少打三瓶吧,就将近五六十块,而且打一天效果不大,至少也要打两三天,好几百就出去了,而我给你开药,一副药最多20块钱,给你开三副药,也就是60块钱而已。”

“好,你给我看看吧。”

李阿姨心动了,跟着李旭走进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