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 1975:从跑山开始,富甲一方
- 隐秘的子弹
- 2164字
- 2025-05-01 11:51:41
“余霜,这些人很可能是骗子。”
张天放压低声音,直接切入重点。
“你凭什么这么说?”
“他们给的价格太离谱了,一根山参值一千块钱?几乎是十年工资了。而且他们给的收据和票证,看起来就不对劲。”
“可是他们看起来挺专业的,而且有公章,还有地委的介绍信……”
余霜将信将疑,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木盒。
“那些都是可以造假的。”
张天放摇摇头,这些东西都太小儿科了。
“你帮我看着这里,别让太多人上当,我去叫齐向前找大队高书记来。”
余霜点点头,尽管她还没完全相信,但张天放认真的样子让她决定先观望一下。
“齐胖子,你现在立刻去大队找高书记,告诉他村里可能来了一伙儿骗子,打着地委的旗号收药材。”
张天放快步走到齐向前身边,拉着他走到一旁。
“啊?骗子?那我们得赶紧告诉大家啊!”
齐向前睁大了眼睛,他依然选择无条件的相信张天放。
张天放深吸一口气,走向那群“专家”,在心里琢磨着该如何拖延时间。
“专家同志,我想请教几个问题。”
“小同志,有什么问题?”
那个领导模样的中年人抬起头,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样。
“我想了解一下,野山参除了年份,还有什么特征是决定价值的?”
张天放一脸求知的表情。
“这个嘛,主要看根的形状、须的多少,还有整体品相如何……”
“那灵芝呢?不同产地的灵芝有什么区别?”
张天放继续追问。
“这…”
中年人有些不耐烦了。
“小同志,这些专业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你有药材要卖,直接拿出来我们鉴定就好了。”
“那化神草的药用价值是什么?我听说它主要治……”
“你问这么多干什么?”
旁边一个村民不耐烦地打断了张天放,
“我们都排队等着呢,你占着茅坑不拉屎,你想干啥?”
“就是啊,小伙子,你是来卖东西还是来学本事的?别耽误大伙儿的时间!”
又有人附和道。
“专家们难得来一次,你别瞎耽误大家的时间!”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抱怨起来,张天放感到一阵无奈,真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这些村民已经被巨额利益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任何质疑的声音。
“乡亲们别急,一个一个来。”
中年人安抚着众人,眼睛却警惕地瞟了张天放一眼。
“这位小同志,如果你没有东西要卖,可以先回避一下,让其他人先办理。”
张天放知道自己的策略行不通了,只好退到一旁,焦急地等待着齐向前和高书记的到来。
“怎么样?”
余霜悄悄走到他身边。
“不行,他们对草药知识说得很笼统,而且村民们都被利益迷住了眼睛。”
张天放摇头。
“你的盒子里是什么?”
他指了指余霜手中的盒子。
余霜小心翼翼的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株被红绳绑的结结实实的人参。
这株人参不仅品相极佳,而且根须保存的也很完整。
“这不得有‘五品叶儿’了吧?!”
五品叶儿的人参,少说也在地里长了百十来年,只差半步那就是一株参王!
“你快把这东西收好,财不露白的道理你还不懂吗?”
高书记终于和齐向前一起匆匆赶来。
“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高书记走上前,直接问那个中年领导。
“我们是地委中医研究所的,这是我们的介绍信。”
中年人立刻拿出一张盖着红章的纸递给高书记。
高书记接过介绍信,仔细查看起来。
张天放和余霜也凑了过去。
“看起来没问题啊,地委的章都有。”
高书记皱着眉头说。
“但是他们给出的价格……”
张天放小声提醒。
“小张,你懂什么?现在国家重视中医了,价格高点很正常!”
再看了看村民手里的收据和粮票,高书记陷入了犹豫。
他见过的全国粮票也不多,无法判断那些票证的真假。
介绍信上的红章看起来也很正规。
就连高书记也开始觉得是张天放有些多疑了。
“真的没问题吗?”
张天放压低声音,他越看那些收据和粮票,越觉得有问题。
“小张啊,国家办事儿哪有这么儿戏,你就是见识少了。”
高书记拍了拍张天放的肩膀,似乎是在安抚他过度的担忧。
“这位同志,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中年“专家”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礼貌的笑容,但眼神中闪烁着警惕的光芒。
“没有问题,我们村里人挺朴实的,就是不太相信这么高的价格。”
高书记笑呵呵地说,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和试探。
“这是国家政策,现在我们正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名贵药材,为国家医药事业做贡献嘛。”
中年人说得头头是道。
“齐向前,你信我吗?”
张天放转向自己的好友。
“当然信啊!”
齐向前毫不犹豫地点头。
“那你帮我盯着这些人,我去准备点东西。”
张天放低声说完,转身离去。
他没走多远,余霜就追了上来。
“你真的确定他们是骗子?”
余霜手里紧紧抱着木盒,声音中透着一丝迟疑。
“你愿意相信我吗?”
张天放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她。
“我信你。”
余霜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木盒,又抬头看向张天放坚定的眼神,轻轻点了点头。
“那你就别把东西卖给他们。”
告别了余霜之后,张天放跑回家,拿起刘瘸子给他的三八大盖,又取出了几发子弹,快速装填好。
他知道这是冒险,但他不能眼睁睁看着整个村子被骗。
“小乌鸦,你在吗?”
他在心里呼唤道。
“主人,我在呢!”
小乌鸦的声音立刻在他脑海中响起。
“待会儿可能有情况,需要你帮我盯着一些人。”
张天放简单交代了几句,然后将步枪藏在大衣下面,快步返回村子中心。
当他回到打谷场时,情况已经变得更糟。
十几户村民已经交出了他们的宝贝,换来了那些收据和票证,脸上带着兴奋和满足的笑容。
那些“专家”则开始收拾东西,似乎准备离开了。
“各位乡亲们,今天的收购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中年人高声宣布。
“我们还要赶往下一个村子,就先行告辞了。”
马车在村民们的欢送声中,缓缓驶离了二道沟村。
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在马车的上头,一只小乌鸦始终跟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