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霍光废君 二
却说刘旦死后,他的同母弟刘胥并没有警醒。这位广陵王更是一个荒唐的王爷,他从小不爱读书,是个纯粹的武夫。他的最大爱好就是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要是一般人,早吓得魂飞魄散了,人家刘胥一点都不怂,你要是刺客,想要谋杀他,那真是比登天还难,人家跟李元霸一个级别的。
可惜汉武帝并不喜欢这个力能扛鼎的儿子,没有选择他作为继承人。
刘胥虽然头脑简单,野心却比自己的哥哥还大。他一心想成为皇帝,但方式却完全不同。刘旦到处联络准备造反,刘胥没那么大的胆子,他的手段是诅咒,只要谁当上皇帝,他就诅咒谁。他的思路是将所有可能的继承者都咒死了,皇位就该轮到他了。
当时他信任一个叫做李女须的女巫。汉昭帝在位时,不断诅咒汉昭帝,想不到的是,刘弗陵真的驾崩了。元平元年,长安城传来讣告,皇帝陛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享年二十岁,朝廷成立以霍光为首的治丧委员会。收到消息,刘胥表面上非常悲痛,感觉天塌了,实际上心里早就乐开了花。陛下没有儿子,先帝爷健在的皇子就剩我一个,皇位十有八九应该让我来坐。从这天起,广陵王心里就非常煎熬,怎么立我为天子的诏书还没到呀!是朝廷的问题?还是物流的问题?效率太慢了!终于,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诏书盼来了。
可是一接旨,刘胥傻眼了,新皇不是他,而是昌邑王刘贺,年方十八,小鲜肉一枚!刘胥气急败坏,说好的国赖长君呢!一打听,原来是霍光不同意,"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说刘胥德行太差,先帝都看不上他,大臣们要相信孝武皇帝的眼光。再说刘胥年龄太大了,不好控制,刘贺初来乍到,小白兔一只,比较好忽悠。
接连错过两次机会,广陵王又气又恼,他还不死心,让巫师诅咒刘贺。很快,刘贺真的倒大霉了,朝廷宣布:刘贺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就犯下上千条罪状,平均每天三四十条,皇太后决定将他废黜。太好了,这回总该轮到我了吧!刘胥暗自得意。一段时间后,诏书又来了,大意是新帝即位,普天同庆,封广陵王子刘圣、刘曾、刘宝、刘昌为列侯,刘弘为高密王,赏赐非常丰厚。儿子们都得到好处,刘胥却高兴不起来,他说:"我大哥的的孙子能够当皇帝,怎么就轮不到我呢?女巫!快出来,给本王接着诅咒!
这回巫师不灵验了,诅咒了好久,死的是霍光,汉宣帝安然无恙。他不仅大权在握,还立了太子,确定了汉帝国未来的接班人。刘胥垂垂老矣,知道皇位彻底轮不到自己了,就让女巫停止工作。
可一段时间后,发生了两件不愉快的事情。刘胥的儿子刘宝在外地杀了人,被废除了爵位;回到广陵,又和父亲的姬妾私通,最后被官府处死。刘胥名下的良田又被朝廷没收,分给了贫苦百姓。晚年丧子,利益受损,刘胥怒不可遏,把前段时间辞退的女巫又请回来,继续诅咒皇帝。刘询啊刘询,看本王咒不死你!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刘胥诅咒天子的事情败露了。中央成立专案组,千里迢迢赶赴广陵,彻查刘胥图谋不轨等违法行为。刘胥吓得魂飞魄散,起初想要隐瞒,把女巫通通毒死,然而在铁的事实面前,纸终究包不住火,一切狡辩都是徒劳的。审讯后,犯罪嫌疑人刘胥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他希望见一见家人,与他们做最后的告别,专案组同意了。
当天晚上,刘胥把妻妾、儿子们都叫来,在显阳殿摆酒,大吃大喝,唱"卡拉OK",用实际行动,上演一出中国版"最后的晚餐"。快活的时间非常短暂,公鸡打鸣,太阳出来了,刘胥心里明白,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他对太子刘霸说;"陛下待我不薄,我却深深辜负了他,我死后,应该会暴尸街头吧。如果朝廷允许我入土为安,只需草草埋葬就可以了,不用大操大办。说完便自杀了。汉宣帝见刘胥已死,考虑到他是汉武帝的儿子,自己的爷爷辈,就同意他安葬在神居山自己修建的陵墓里。黄肠题凑、金缕玉衣也可以用,皇恩浩荡,收买人心。刘霸等人废为庶民,广陵国也不存在了,由朝廷直接管辖。后来汉元帝即位了,又将刘霸重新立为广陵王,传承了好几代。
却说太子刘据尝纳史女为良娣,良娣系东宫姬妾,位居妃下。生子名进,号史皇孙。刘进纳王夫人,生下了一个婴儿,称为皇曾孙。小婴儿刚出生就遭到“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等亲人都遇害身亡。小婴儿尚在襁褓之中,政敌们不知道如何处置他,就将他关在大牢之中,一班狱吏也不替他寻觅乳母,每日遣人喂以稀粥,有一顿,无一顿,任其屎尿淋漓,也无人替他更换。读者试想平常人家数月小孩,若无人乳养保护已难望活。何况他是龙生凤养,平日异常娇贵,更难受此折磨,所以不过月余,便弄得黄瘦不堪奄奄一息。狱中犯人见了,都道他不久于人世,谁知他命中合有帝王之分,虽遭患难不该夭死,正当危急之际,却遇丙吉到来做了救星。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生性慈善,幼习律令,由鲁国狱史积功升为廷尉右监,因事失官归里。不久却值巫蛊事起,犯人甚多,京师各狱皆满,刑官办理不下。武帝遂召丙吉到京,命其专审郡邸狱中巫蛊人犯。
在政治高压和白色恐怖之中,所谓的案件“审理”完全是一句空话。一切都已经定性,丙吉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贯彻上意、完成程序、惩罚犯人。
丙吉到了郡邸狱,命将狱中人犯逐一唤来点验,忽见狱卒抱着一个小儿,丙吉听说他是皇曾孙后不由大惊。心想他是帝王子孙,无辜受罪已觉可怜;又见他憔悴到不成人样,愈加恻念。于是命人将皇曾孙移到高燥宽敞地方居住,又从轻罪女犯中选择谨慎忠厚并有乳汁者二人,(一个是淮阳人赵征卿,一个是渭城人胡组)轮流喂养这个婴儿。又恐二人偷懒疏忽,每日早晚必来看视两次。有时候丙吉实在太忙或者生病,也派家人前来探望。丙吉还给小婴儿找了一间通风、干燥的牢房,提供了冷暖适中、物品齐全的条件。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丙吉每月得到俸禄,就先换来米肉供给牢房中的小皇曾孙。他坚持每天检查婴儿的生长情况,不准任何人惊扰孩子。按时给孩子服药,才使孩子转危为安。丙吉的俸禄原本就不宽裕,现在又要照顾一个体弱的婴儿和两位奶妈,但他总是先想着婴儿,精心照料。如果没有丙吉无微不至的照顾,小皇曾孙早就死在狱中了。两位犯罪在监的奶妈也将小皇曾孙视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就这样,可怜的孩子在狱中奇迹般地成长起来。
当丙吉在监狱中细心照顾尚是犯人的皇曾孙的时候,监狱外的“巫蛊之祸”还在继续,连年不绝。小皇曾孙已5岁了,还没有离开过监狱的高墙。丙吉觉得将孩子终身养在监狱中终究不是办法,就试探着请高官贵族收养这个孩子,给孩子正常的成长环境。当时的高官显贵们一知道孩子的来历,都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收养。没有办法的丙吉只好继续照顾着小皇曾孙。在小孩子一次大病痊愈后,丙吉看着体弱多病的小皇曾孙,替他起名为“病已”。意即孩子的病已经全好了,以后再也不会得病了。这个孩子于是就叫做了“刘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