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刘秀废后 二
刘秀的原配夫人是阴丽华,早在跟王莽大战的时候,刘秀就已经娶了阴丽华。可是刘秀做皇帝以后,并没有立阴丽华为皇后,而是立郭圣通为皇后。
对郭圣通的爱是一方面,对郭圣通背后力量的忌惮,则是另一方面。
刘秀在诛灭刘杨以后,并没有立刻对郭圣通下手。还让她安安稳稳地做了十几年皇后,还跟她生了5个儿子,不得不说,刘秀还是喜爱郭圣通的,他后宫里佳丽无数,没有必要假装。
可是在刘秀做了17年皇帝以后,郭圣通还是被废了。刘秀的理由很简单,他认为郭圣通行事有吕霍之风,不可以托以幼孤恭承大位。所以给废了。
这可是天大的笑话,首先太子刘强不小了,这时已经17岁。其次刘秀的岁数还不大,还没到传位给儿子的时候,而且他活得比郭圣通还要长。
阴丽华是一位贤后,后汉书中说她性格恭谨节俭,不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
然而在立后一事上刘秀并不能自己做主。阴丽华知道丈夫为难,主动放弃了皇后之位,并劝其立郭圣通为后,这使得刘秀十分愧疚。
阴丽华其实比郭圣通看得更远,她知道刘秀选择郭圣通为皇后,并不是源于爱情,不过选择她对于刘秀的地位更有帮助。
当刘杨倒台之后,面对在后宫之中嚣张跋扈的郭圣通,刘秀对阴丽华十分愧疚。没有了利益牵扯,郭圣通又年老色衰,刘秀毫不犹豫地把她废黜为中山王太后。
郭圣通跌下尊位,光武帝不但没有顺势将郭氏一族赶尽杀绝,反而是加封她的弟弟郭况为阳安侯。
尤其是一场大病过后,光武帝担心自己百年之后,郭氏会被人欺负,便以身作则,要求百官多亲近郭氏一族,表明自己没有放弃他们,也让后世子孙不要放弃他们。所以汉明帝即位之后特别优待郭氏,跟自己的母家阴氏没有多大区别。
郭圣通被废之后,她的母亲郭主去世,光武帝率领百官亲自送葬,光武帝还命人将郭圣通早已去世的父亲郭昌陵墓迁到洛阳,与郭主合葬。郭圣通去世的时候,光武帝更是亲选墓地,并命名为北陵。
这一切,在历朝历代的废后中,都是极其罕见的。除去郭氏本人并没有恶行之外,这与光武帝的为人也不无关系。刘秀本来就不是暴君,他仁爱谦恭,不祸害百姓,对于郭圣通本身就有一份愧意。为了当年的诺言,他不得不扶正阴丽华,但为了报答辅佐之恩,又不能太亏待郭圣通。
阴丽华对于郭圣通的几个儿子视如已出,尤其对郭圣通的小儿子刘焉宠爱有加,刘焉可以随意出入阴丽华的寝宫。历朝历代,像阴丽华这样对待别人家儿子的独此一家。
郭圣通被废不久,刘强选择辞职。
刘秀表现得很不舍,毕竟培养了二十年的太子,就这么浪费了实在可惜。
而刘强作为帝国的继承人,只要他熬到登基称帝的那一天,他的老妈,包括他的母族们,都能够因他而崛起。无论从自身的角度还是从母族的角度去考虑,刘强都没有理由辞职。唯一的原因就是刘秀旁敲侧击逼着他辞职。
刘强可以赖在太子位置上等着刘秀上天就行了;可他如果赖在太子位置上,他可能比刘秀更早上天。
刘秀的废后诏书上说得明明白白:郭圣通有吕霍之风。有吕霍之风的人的儿子还能当皇帝吗?
所以刘强选择辞职,从自己的安全考虑,只有辞职才能保护自己和娘家人。因为主动辞职,刘强最后得到善终,终年34岁。
建武十九年,单臣、傅镇等造反,占据原武城,刘秀派大将臧宫等率兵围剿。由于单臣、傅镇粮草充足,所以臧宫虽然把他们困在城里,但就是攻不破城池。刘秀招集大臣们研究对策,大家多提议悬赏攻城。只有东海王刘阳主张不要围城太急,让叛军可以突围,这样一个亭长就能对付他们。结果真如刘阳所料,叛军分散突围后都被平定、消灭。刘秀认为东海王刘阳聪敏有君人之度,而皇太子刘强又上表辞位。刘秀于是废刘强为东海王而以刘阳为皇太子,刘阳改名刘庄。皇太子与东海王互换了一下。
刘秀重建汉朝后,由于国力不足,对匈奴的策略由攻势转为防御。后来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主动要求内附,光武帝册封南匈奴而且和他们和亲。北匈奴看到东汉与南匈奴和亲,也要求和亲。光武帝一时难以决定。这时已是太子的刘庄说,北匈奴因为南匈奴内附和亲所以害怕我们,如果我们也与他们和亲。南北匈奴都不会怕我们了,光武帝一听便决定不与北匈奴和亲了。
却说卷县人李广通过妖言惑众拉起自己的杆子,然后冲进皖县杀死皖侯刘闵,然后自称“南岳大师”,再击败朝廷派出的数千讨伐大军,一时间风光无限。
刘秀点名让马援前去平叛,马援也不推辞,他带着亲随来到庐江郡,召集附近诸郡郡兵万人向皖县杀去。
如同高射炮打蚊子一样,马援以一万杂牌军对抗更加杂牌的数万反贼,毫无悬念地取得了胜利。贼首李广不是飞将军李广,一不敢自杀,二不会飞遁,乖乖地被马援抓到洛阳吃了板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