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徐卫国被骗
- 重返88:40岁我成了文娱先锋
- 拿桃花下酒
- 2231字
- 2025-04-10 06:18:26
“爸……”徐卫东突然出现。
徐金柱心里的美梦,被儿子打扰。
他想把徐卫东踹飞,遂没好气地问,“你来干啥?”
“爸,我在家摸了一天银圆,摸腻歪了,我想问问,我啥时候出师,啥时候去收古董?”
徐金柱给徐卫东与杜春花这对小夫妻,规划了未来之路,让他们俩做古董生意。
然而,这俩人不懂古董,如果直接出门做生意,很可能收到假物件,赔了钱。
徐金柱把他收购的老物件拿出来,让他们俩观摩老物件,用手摸,用眼看,用心记。
正常来说,新人进入古董行当,都需要师父带着。
师父带徒弟十几二十年,教徒弟何为古董,怎么辨别真假。
然而,徐金柱不是纯粹的古董学者,上一世,他半路出家,只搞了几年古董生意,对古董有大概的了解。
他没有系统学习古董知识,无法给儿子儿媳当老师。
为了让徐卫东夫妻俩懂古董,成为古董行内人,徐金柱想了个办法,让他们亲手摸老物件。
经常摸老物件,可以培养良好的手感,拿到老物件时,用手一摸,就能摸出真假。
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是,这是真的。
就像花丛中的老手,他们一摸姑娘的手,就知道姑娘是风月常客,还是初入江湖。
徐金柱问,“你俩等不及了?”
徐卫东点头,“你给我和春花发工资,按理说,我俩应该工作,对得起你发的工资。可是,你不让我们工作,只让我俩在家坐着,摸银圆玩,我俩心里挺不安的。”
徐金柱问,“是春花教你这么说的吧。”
徐卫东不是高情商的人,说不出漂亮话。
反倒是儿媳妇杜春花,心思玲珑,心眼超级多,她专门捡好听的话说。
徐卫东点头。
徐金柱说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俩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几天。”
“几天是几天?”徐卫东问准确的时间。
徐金柱想了想,说道,“你们先学习7天,到时间了,我给你们做个考核,通过考核,你俩就出师了,就有资格出门做生意。”
徐卫东说,“7天太长了,改成2天吧?”
徐金柱冷着脸,“你分不清大小王吗?”
徐卫东顿时老实下来,啥也不说了,按照徐金柱说的做。
说完古董的事,徐卫东说起另一件事,“也不知道卫国怎么样了,有没有到羊城,找到工作了没?”
昨天中午,徐卫国出发,前往羊城。
从三晋大地到南国羊城,跨越千里,坐火车的话,需要24个小时。
从昨日到现在,过去了二十七八个小时,不出意外的话,徐卫国已到达羊城。
徐卫东作为大哥,关心弟弟的情况。
徐金柱倒是不担心。
徐卫国今年20岁了,有手有脚,是个正常人,总不能饿死吧,顶多被人骗一下。
真实情况确实是这样。
徐卫国被骗了。
昨天,徐卫国坐火车,一路南下。
火车越往南行驶,车上的乘客越多。
不过,没有十几年后火车上人挤人的壮观场面。
这个年代,大多数人思想保守,安土重迁,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轻易不愿离开老家。
南下的人没有那么多,而且,南下的人不是民工,而是精英人士,背景强大。
举例说,几十年后地产界的几位大佬,有的人在87年南下,有的人88年南下。
这些大佬,之所以放弃铁饭碗,南下打拼。
不光因为他们有勇气与魄力,还因为他们有个好爹或者其他家庭背景。
这些人属于“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二代。
就像30年的老马,功成名就后,老马喜欢忆苦思甜,经常讲他早期创业的故事。
他喜欢讲他高考失败了三次,创业失败了四次,几经拼搏才有了今日的成功。
老马从来没讲过,他有个牛逼的老爸,是曲艺界的大佬。
像老马这种人,失败100次也不怕,他们永远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换做普通人,失败一次或两次,就输光了家底,就被时代的巨浪拍死在沙滩上,根本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说回徐卫国,他南下的路上,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听过多个传奇故事,有人空手套白狼,有人做倒爷,年收入十万块。
火车晃啊晃,终于,到达终点站。
徐卫国走出火车站,站在站前广场上。
广场上人来人往,有的人说普通话,有的人说白话,还有各种方言。
马路上,车流滚滚,人潮涌动。
徐卫东在村里的时候,根本没见过小轿车,来到羊城,马路上的小轿车,一个接一个,根本看不过来。
这里是一个全新且繁华的世界。
徐卫国初到大城市,没有紧张感,只有兴奋感。
尤其看到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姑娘,他更兴奋了。
在他老家,现在是冬天,没有好风景。
在羊城,没有冬天,只有春夏,年轻的姑娘穿着喇叭裤与紧身衣,把凹凸有致的身材显露出来。
大街上有数不完的亮丽风景线。
徐卫国两眼放光,心里大喊,“羊城,我来了;姑娘,我来了。”
“小伙,住店不?”
“小伙,找姑娘陪陪吧,都是18岁的姑娘,嫩着呢。”
……
火车站附近有拉客的大妈,向徐卫国招手。
徐卫东20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对异性充满好奇之时。
他做梦都想抱姑娘。
一听有姑娘,徐卫国啥也不问了,跟着一个大妈走了。
他被带到一家偏僻的招待所。
在这里,他没有见到姑娘,倒是见到几个大汉。
大汉们搜他的东西,徐卫国不让搜,结果被人揍了一顿。
他的钱,全部被抢走。
他的人,被丢在招待所后面的垃圾堆上。
徐卫国躺在地上,肚子饿的咕咕叫,他已经一天没吃饭了。
可是,他身上连一分钱都没有。
没有钱,就没有食物,只能饿肚子。
这就是大城市给徐卫国上的第一课,不要轻信任何人。
遇到这种情况,换做其他人,可能与家人联系,让家人寄钱,拿到钱后,立刻买票跑回老家,再也不来大城市;还有的人,原地躺平,成了流浪汉。
徐卫国想过给村长打电话,让村长通知他爸徐金柱,给他寄钱。
然而,他不好意思打这个电话,他没脸求助。
其实,即便徐卫国打了电话,向他求救,徐金柱也不给他寄钱,让他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
没有经历暴风雨的雏鹰,是长不大的。
没有经过社会洗礼的男人,不可能成熟。
这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幸运的是,徐卫国有一技之长。
他爸爸徐金柱给他写了一首歌,让他用这首歌,作为闯荡的资本。
徐卫国处打听,哪里有招唱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