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书房的青铜烛台上,九枝灯芯噼啪作响,将雕花木窗上的狸猫剪影映得扭曲变形。
蔡夫人手中的鎏金护甲划过黄花梨桌面,在木纹上留下三道浅痕:“必须在天亮前动手,否则等刘琦审完蔡赟,咱们满门都要陪葬。“
她腕间的翡翠镯重重磕在砚台上,墨汁飞溅在蔡瑁草拟的调令上,将“提牢司“三字染成漆黑。
蔡瑁握着狼毫的手青筋暴起,笔尖在绢帛上洇开一团墨迹:“死士已分三队,一队扮作送菜庖丁从侧门入,二队伪装成巡夜武侯,三队...“
他忽然顿住,抬眼望着房梁上悬挂的祖父画像,声音低了几分,“三队由我亲自带队,若事败...“
“事败?“蔡夫人猛然站起,珠钗上的东珠簌簌作响,“你别忘了父亲临终前的话——蔡氏与荆州共存亡。若刘琦坐大,咱们蔡家满门都是案板上的鱼肉!“
她从袖中掏出一个檀木盒,开盖便是刺鼻的药味,“这是西域'牵机散',只需半粒就能让蔡赟心口溃烂而死,不会留下毒理痕迹。“
与此同时,刺史府的三进院落里,刘琦正就着牛油灯研读《六韬》。
案头摆着三张羊皮地图:第一张标着襄阳城十三处粮仓位置,第二张用朱砂圈出蔡氏姻亲宅邸,第三张密密麻麻记着大牢的通风口、排水道走向。
雷军送来的密报压在砚台下,纸角还带着夜露的潮气:蔡氏死士已在城南铁匠铺打造七把无纹短刀。“
公子,城西驿站传来急报,江夏水军副将连夜入城。“亲卫呈上密封的竹筒,刘琦拆开火漆,抽出的丝绢上只有“卯初刻“三个暗语——这是他与朱跃约定的紧急信号,意味着蔡氏即将行动。
他指尖划过地图上的大牢标记,那里用墨线画着双环符号,正是诸葛亮留下的“八门金锁阵“改良版。
转头对候在廊下的张成道:“去告诉陈明,把三号牢房的稻草换成浸过鹅血的,再在排水沟里撒上硫磺粉。“
见张成面露疑惑,又补了一句,“蔡氏若用迷烟,鹅血能破;若用水攻,硫磺自会警示。“
卯时三刻,襄阳城的更鼓刚刚敲过,西市的粮车队伍突然失控。
五辆装满麸皮的牛车受惊狂奔,撞翻了街角的酒坛,浓烈的酒气混着麸皮在青石板上燃起暗火。
巡逻的武侯刚要泼水,就见二十余个壮汉举着“替天行道“的白布冲出来,人群中有人高喊:“蔡氏克扣军粮,刘琦私通江东!“
刘琦站在刺史府角楼,看着城东腾起的黑烟,嘴角掠过一丝冷笑。
案头的沙漏显示还有两刻钟到辰时,他提起绣着玄武纹的披风,对身后的亲卫道:“传令下去,所有暗卫收缩至大牢周边,准许蔡氏死士进入第三重门,但绝不能让他们靠近水牢。“
大牢深处,蔡赟蜷缩在草席上,盯着石墙上跳动的火把影子。
突然听见头顶传来鼠群跑动的声响,他刚要抬头,就见一块浸着药汁的糕点从送饭口滑进来。
正要伸手去拿,牢门外传来陈明的暴喝:“把桶里的水泼到墙角!“
两名狱卒刚将水桶泼向西北角,墙根突然腾起淡蓝色火焰——正是硫磺遇水的反应。陈明握着环首刀冲进来,刀刃在火光中映出三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为首者袖口绣着蔡氏家纹,腰畔牛皮袋装着的正是“牵机散“的药香。
“果然是调虎离山。“
陈明反手将刀架在假狱卒脖子上,看着对方瞳孔骤缩的模样,忽然听见头顶传来瓦片碎裂声。
十三名黑衣人破顶而入,手中弩箭却被预先张设的渔网缠住,纷纷跌落在涂满桐油的地面上。
刘琦此时正站在大牢天井的石拱桥上,看着下方如同困兽的死士。
雷军带着武侯从四面八方涌来,火把照亮了每一张惊惶的面孔。
他从袖中取出蔡赟的供状,声音在空旷的牢狱中回荡:“蔡氏死士私闯刑狱,按汉律当处腰斩。但若如实供述,可免三族连坐。“
话音未落,就见东侧阴影里闪过三道寒芒。
刘琦早有防备,旋身躲进石柱后,耳旁只听见弩箭擦过甲胄的锐响。
这正是蔡瑁的亲卫,用的是江东特有的三棱弩箭。
他抬手击掌三下,预先埋伏在排水道的暗卫立刻射出钩索,将试图从水道逃脱的蔡瑁拽倒在泥泞中。
“蔡叔父深夜造访,为何不提前通报?“
刘琦缓步走近,看着蔡瑁护甲上沾满的青苔,“若我猜得不错,夫人此时该在城南码头准备船只吧?“
他转头对陈明示意,后者从蔡瑁贴身衣物里搜出的,正是盖着蔡氏印信的通关文牒,目的地赫然写着“柴桑“。
蔡瑁瘫坐在地,看着刘琦手中翻动的供状,突然发现每一页纸角都盖着极小的玄武印——这是荆州军机密信的标记,意味着蔡赟的证词早已通过特殊渠道送往各郡县太守手中。
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刘琦宴请襄阳士族时,曾特意展示过从曲阿缴获的江东战旗,原来那时就已在布局。
“你...你何时...“
蔡瑁的话卡在喉咙里,看着刘琦眼中冷静的光芒,突然明白这个看似文弱的公子,早在蔡赟被抓时就已算准了所有退路。
从故意泄露审案时间,到放任骚乱发生,再到在大牢布置多重机关,每一步都算准了蔡氏的急切与冒进。
辰时正刻,第一缕阳光穿透牢顶的气窗,照在刘琦衣摆的暗纹上。
他看着被押走的蔡瑁,忽然想起诸葛亮离开时的叮嘱:“治乱世如烹小鲜,需知火候,更需知人心。“
此刻掌心的供状还带着墨迹的温热,而远处传来的马蹄声,正是江夏水军入城护驾的信号。
蔡夫人在城南码头等到天光放亮,才看见浑身湿透的家仆跌跌撞撞跑来。
“夫人,老爷...老爷被抓了...“
家仆话未说完就栽倒在地,怀里掉出的,正是刘琦让人转交的竹简,上面用蔡瑁的笔迹写着八个大字:“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宗庙看见的场景:刘琦跪在祖先牌位前,亲手为刘表擦拭灵位时的眼神——那不是悲伤,而是一种看透全局的冷静。
此刻江风卷起她的鬓发,远处传来官差查封蔡氏商铺的锣声,终于明白这场博弈从一开始,就不是蔡赟的生死,而是整个荆州的归属。
大牢深处,蔡赟看着狱卒送来的新被褥,忽然发现草席下藏着半块烧焦的帛书。展开一看,上面用朱砂画着蔡氏在江东的三个暗桩位置——原来刘琦早就通过秦超的暗卫,掌握了所有证据,却故意让蔡氏一次次出手,只为将整个朋党网络连根拔起。
当正午的日头照在襄阳城楼上,刘琦站在城堞之间,看着街道上重新恢复的秩序。
雷军递来最新的军报:濡须口的坞城已加固三重鹿角,甘宁的锦帆军在江面布下三十里游船烽楼,而秦超的密信里说,江东士族的密使已在前往新野的途中。
他忽然轻笑一声,指尖划过城墙上新刻的“荆“字——这是今早工匠们刚完成的郡徽,比之前的“刘“字旗多了几分沉稳。
远处传来更夫报时的声音,惊起一群栖息在谯楼的寒鸦,而属于刘琦的时代,正随着蔡氏的覆灭,在这秋日的晴空下,缓缓展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