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秩序恢复,民心渐安

时间,悄然流逝。

距离苏文抵达凉州,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这一个多月里,凉州城,这座曾经笼罩在绝望、混乱和腐朽阴影下的西陲重镇,正在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官场之上:

随着赵同知、孙主簿等一批首恶被斩,以及后续数十名贪官污吏被清除或罢黜,整个凉州官场的气氛为之一肃!

那些被苏文“戴罪立功”留用下来的官员们,慑于苏文的雷霆手段,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敷衍塞责、中饱私囊。他们小心翼翼地执行着钦差大人的命令,效率虽然未必有多高,但至少……不再添乱了!

而那些被苏文破格提拔起来的年轻官员和士子们,则充满了干劲和热情!他们感念苏文的知遇之恩,又渴望着建功立业,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为这死气沉沉的官僚体系,注入了一丝新鲜的活力!

虽然整个吏治体系的彻底革新,还需要漫长的时间,但至少,基本的行政秩序,已经恢复了!政令能够有效地传达下去,各项工作(虽然还很粗糙)也开始重新运转起来。

军营之中:

变化更是显而易见!

在足额粮饷和“军功兑换制度”的双重刺激下,再加上张铁柱的铁腕治军和以身作则,凉州守军的士气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士兵们不再是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叫花子兵”,他们的脸上有了血色,眼中有了光芒,身上……也终于穿上了相对整齐(虽然依旧简陋)的号服!

校场上,操练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士兵们挥汗如雨,队列整齐,动作虽然还不够标准,但那股子精气神,已经完全不同了!

军纪也得到了极大的整肃!聚众赌博、酗酒闹事的现象基本绝迹!欺压百姓的行为更是被严厉禁止!

虽然这支军队的装备依旧简陋,战斗力距离真正的精锐还有很大差距,但至少……他们看起来,像一支真正的军队了! 一支有纪律、有士气、并且……能打仗的军队!

老将孙承对此更是赞不绝口,几乎将城防事务完全交给了苏文和张铁柱负责,自己则乐得清闲,偶尔指点一下张铁柱枪法,或者跟苏文探讨一下兵法战策。将帅之间的关系,日益融洽。

城池之内:

那些之前被苏文“敲打”过的乡绅富商们,虽然心中不忿,但在见识了苏文的狠辣手段和掌控军政大权的事实后,也不敢再有丝毫的炸刺。

他们“捐献”出来的钱粮,在钱浩的精打细算和严格监管下,被用到了刀刃上。

一部分用于发放军饷、补充军需。

另一部分,则用于安置和救济城内以及周边涌来的灾民。

苏文下令,在城郊设立了数个大型的粥棚,每日两次,向所有登记在册的灾民施粥(虽然只是稀粥,但至少能吊住性命)。

同时,他还组织灾民中的青壮劳力,参与到修缮城墙、挖掘沟渠(为可能的引水或存水做准备)、制作守城器械等工作中去,并给予一定的口粮作为报酬,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也减轻了城内的治安压力。

对于那些老弱妇孺,则尽可能地提供一些临时的住所和基本的照料。

虽然这些措施,相对于庞大的灾民数量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

但至少……秩序,开始恢复了!

城内不再像苏文刚来时那样,死气沉沉,饿殍遍地。

街面上虽然依旧萧条,但至少有了一些生气。

百姓们看向官府(主要是钦差行辕)的眼神,也从之前的麻木、敌意,渐渐变成了……感激和……依赖!

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苏大人,是真心在为他们做事情!是真心想让他们活下去!

苏文的声望,在凉州本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甚至有人开始私下里称呼他为……“苏青天”!

这一切的改变,苏文都看在眼里,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

虽然过程充满了艰难、凶险甚至……血腥。

但他终究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手腕和团队的力量,硬生生将这座濒临崩溃的凉州城,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初步的秩序,已经建立。

初步的人心,已经凝聚。

他在这片绝境之中,总算是……站稳了脚跟!

然而,苏文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眼前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

真正的危机,还远远没有解除!

旱灾,仍在持续!

地里依旧长不出庄稼!水源依旧匮乏!

城内储存的粮食,就算加上乡绅“捐赠”和后续朝廷可能运来的(杯水车薪的)赈济粮,也支撑不了太久!

一旦粮食耗尽……

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民心,随时可能再次崩溃!

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军心,也可能再次涣散!

城外,那号称数十万、由刘源领导的起义军,虽然暂时没有动静,但他们同样面临着缺粮的困境!为了活下去,他们随时可能再次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击!

粮食!

这才是压在凉州城头顶上,最沉重、也最致命的一块巨石!

不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化为乌有!

苏文站在凉州城头,望着远处那片枯黄干裂、毫无生机的大地,眼神变得无比深邃。

是时候……去寻找那真正的“希望之种”了。

凉州城,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血腥和铁腕整顿之后,终于迎来了一段相对安宁的时期。

城墙在加固,军营在操练,粥棚在施粥,衙门在运转……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百姓们脸上那麻木绝望的神情,也渐渐被一丝微弱的希望所取代。

街面上,甚至偶尔能看到一些重新开张的小店铺,以及……孩子们追逐嬉闹的身影。

然而,在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定表象之下,一股更加沉重、更加令人窒息的阴影,却始终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尤其是……苏文的心头。

那就是——粮食!

缺粮!

极度缺粮!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也无法依靠权谋、武力或者小聪明就能解决的……根本性危机!

苏文比任何人都清楚,凉州城目前的“安定”,是建立在一个极其脆弱的基础之上的。

他靠着雷霆手段,从那些为富不仁的乡绅地主手中,“压榨”出了一批救命的钱粮。

但这批钱粮,相对于整个凉州城内外的数十万军民(包括涌入城内及周边的灾民)来说,又能支撑多久?

一个月?两个月?

最多三个月!

而朝廷的赈济呢?

苏文对此,根本不抱任何幻想!

就算京城那些衮衮诸公们,这次真的“良心发现”,拨付了足额的粮款。

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再加上沿途可能存在的层层克扣和效率低下的官僚体系……

真正能运抵凉州、发到百姓手中的,又能剩下多少?又能及时到达吗?

更何况,北境战事正酣,军需开销巨大,国库早已捉襟见肘!朝廷又能拿出多少真金白银来填西境这个无底洞?

指望朝廷?

那纯粹是等死!

而旱灾呢?

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

根据最新的气象观测(古代简陋的方式,比如看云、看风、问询老农经验)和暗香从更西部地区传回的情报来看,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旱,恐怕……还将持续下去!

这意味着,下一季的收成,依旧是……绝收!

没有新的粮食补充,仅靠消耗库存和那点杯水车薪的赈济,凉州城……迟早会断粮!

一旦断粮……

苏文简直不敢想象那后果!

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军心,会瞬间崩溃!士兵们为了活命,哗变、抢掠、甚至投靠起义军,都有可能发生!

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民心,会再次陷入绝望!到时候,恐怕不需要刘源煽动,城内的灾民自己就会为了抢夺最后一点食物而互相残杀,或者……直接冲击官府!

到时候,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这点秩序和威信,将在绝对的饥饿面前,被撕得粉碎!

而他自己,这位被寄予厚望的“苏青天”,恐怕也会被愤怒的饥民和哗变的士兵,撕成碎片!

更别说完成皇帝那“三个月平定西境”的军令状了!

粮尽!人散!城破!身死!

这似乎……就是摆在他面前,唯一可以预见的结局!

一股巨大的焦虑和紧迫感,如同沉重的枷锁,死死地扼住了苏文的咽喉,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可以杀贪官,可以整军队,可以玩权谋,可以搞发明……

但他……变不出粮食啊!

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地方!

在绝对的生存危机面前,一切的智慧、权谋、武力,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不行!

绝不能坐以待毙!

苏文猛地站起身,在书房内焦躁地踱步。

一定还有办法!一定还有出路!

靠天?靠朝廷?显然都不行!

只能……靠自己!

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可持续的粮食来源!

一种……能够在这片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生存下去,并且……带来希望的粮食来源!

可那又是什么呢?

麦子?稻谷?粟米?

这些大夏传统的作物,在这场大旱面前,早已被证明不堪一击!

难道……真的要去寻找那些……只存在于传说和古籍记载中的……域外奇珍?

苏文的眼中,闪过一丝疯狂,更有一抹……破釜沉舟的决心!

无论希望多么渺茫!无论过程多么艰难!

他都必须……去试一试!

为了凉州数十万军民的性命!

为了他自己的前途和野心!

也为了……不辜负那些看向他时,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

他必须……找到那传说中的……希望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