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小人书与电影

第二天,陆成渝搭车返回青龙桥站,他不着急,候车室在傍晚才开张。

这样的生活轻松愉快,这么快就和朱姐姐吃上饭了,可惜有个小灯泡,两人只好一本正经的聊文学。

陆成渝把《南来北往》的设定一五一十说了,朱霖展现出八卦潜质,对杨宝华和李检票两代人的故事特别感兴趣,还提了不少狗血建议。

陆成渝一一笑纳,还从金建国同志那里要来一个方宝,拆开来认真记下。

文学果然是通往心灵的桥梁啊,迎着初升的太阳,陆成渝坐在车尾,笑的开心。

傻笑一阵,他翻了翻朱霖赠送的《外国文学作品选(第一卷)》,又看起两本崭新的小人书《马跃檀溪》和《小铁头夺马记》,里面的大马画的真好。

他嘴里哼哼着:“我左手一匹大红马,右手一匹大白马,想骑哪个骑哪个!”

陆成渝很快到了青龙桥西站,距离青龙桥站不到1公里,爬个山坡就到了。

他心情爽快,蹭蹭蹭上了坡,噔噔噔下了坡,就像在骑马,转眼到了站台。

小站在走车之外的大部分时光都是一片寂静,杨宝华站长听到奔马的声音,出门一看,大叫:“小陆,有长途电话,两个!”

陆成渝走进站长室:“站长,哪里来的?”

“一个上海美术出版社,一个北京电影制片厂,我和他们约了时间,都在下午。”

长途电话相当贵,找不到人的时候,接电话的人一般会帮着问清来路,约定下次通话时间。

陆成渝心里一动,他对上海美术出版社来电有所预期,北京电影制片厂就有些奇怪了,自己的小说《四等小站》还没有交上去,怎么就找上门了?

他在候车室写了一会稿,混到中午,晃晃荡荡到食堂吃饭。

窝窝头搭配放凉的玉米粥,再从家里带来的泡菜坛里捞几块泡萝卜、几根红辣椒,一顿饭就对付过去了。

在吃不到荤菜的日子里,这样吃饭很刮油。

陆成渝回到宿舍,伴着蝉鸣睡了一场午觉,悠悠醒来有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松驰感,缺乏娱乐的时代,又是在这样的山野之间,身心都是发空的。

如果不是坑上憋出一层汗,他可以躺到晚上!

到了下午三点,陆成渝在站长室等电话,第一个长途是上海美术出版社,说的正是《猪八戒逛星城》改编小人书的事。

小说已经发表三个月了,后续又推出了系列,热度已经上来,上海美术出版社是小人书领域的旗帜,反应速度很快。

长途贵,双方都是长话短说,讲究的甚至会在打电话之前写好草稿。

先听美术出版社呱呱说了一通,陆成渝又呱呱回了一通,对方就如烫手一般飞快挂了电话。

陆成渝对改编小人书一口答应下来,提出由自己改编,对方也爽快答应,这是未来科普类小人书,怎么改编还是原作者最清楚。

稿费定在千字3块,比儿童文字给的少5毛,很不错了,小人书改编肯定没有原创稿费高。

唯一的难题在于如何绘制。美术出版社肯定掌握了不少连环画高手,问题还是出在这是未来科普类,对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这时的人不太能画到位。

一般来说需要编者和绘者反复商量共同完成,可是两边距离太远了,为了讨论细节打长途是不可能的,陆成渝也不可能跑到上海长住,书信来往耗费的时间就太长了。

人家出版社还想着尽快印行,效果好就乘热打铁推出系列小人书,这才是大头。

陆成渝也没有好办法,除非换一家BJ出版社,可是,求人和人家找上门根本不是一回事。

他放下电话琢磨半天,想到了金建军拿出的画纸,猪八戒形象比《儿童时代》的插图还好,相当符合他的心意,能不能找那个孙大妈试试?

出版社也是从外面请人来绘制连环画,陆成渝推荐人选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孙大妈靠不靠谱,需要让她画上几幅给双方把关。

陆成渝决定试试,索性在站长室给小矮墩写起信来,刚写到一半,电话又响了,正是北京电影制片厂!

一个中年女性的声音响起,带着少许川省口音,陆成渝感觉格外亲切。

她自称王好为,是北影厂导演,出差的时候无意在火车上听到正在广播小说《哦,春雪》。

她很喜欢,感觉适合改编成电影,打电话过来询问陆成渝的意见。

从BJ市区打到青龙桥站属于郊区长途,只能表达一下初步意向,约好见面详谈。

陆成渝放下电话,站在桌边想了一会,他以为最先拍成电影的会是《四等小站》,没想到情况发生了变化,这就是“铁老大”发挥的强大助推作用!

杨宝华一直在边上竖着耳朵听,见他一脸平静,忍不住叫道:“你又是出小人书,又是拍电影的,都是天大的事,怎么一点不激动?”

“激动啊,就是接下来要忙了。”

“没事没事,张段长交待过,你的事尽量开绿灯,检票工作随便找个人代替就行。”

“我这算不算不务正业?”

“你这是给大家涨脸,谁知道咱们站?以后没准就要出大名了!”杨宝华感慨着,“咱们站多少年才出你一个人物,肯定不会扯后腿!”

陆成渝没想到老杨站位这么高,这又是张段长的功劳,他向分局领导汇报后,又特意找到杨宝华如此交待一番。

陆成渝问:“王好为导演说是在火车上听到我的小说,怎么就搬到广播上了?”

杨宝华挠挠脑袋:“这事我就不清楚了,你找段长问问?”

“行。”陆成渝当场给张段长打电话,这次就是内部直通电话了。

老张接到电话很高兴,他看起来很忙,当听说《四等小站》已经写出来,便一叠声让他送过来,其他见面再说。

这下可好,陆成渝一口气要和张段长、王好为、金建军见面,老中小三代全覆盖。

陆成渝还是在小站呆了一晚,随便完成了7点钟的检票工作,坐车的乘客只有两人,送站的亲友也是两人,到站下车的乘客只有一人,真是清闲。

小站很简陋,出入站口放在一起了,加上火车只停靠一分钟,他提前就给乘客检查好行李,检好票放了进去,等火车呜呜的到了,又把唯一的下车乘客放了出去。

他拎着扫把将候车室打扫一遍,把前后门一关,轻松愉快的结束了本职工作。

第二天一早,陆成渝在食堂吃了早饭,又从寄存在这里的泡菜坛子捞出腌萝卜、泡椒,用两个水果罐子封好,背着挎包准备出门了。

在站台等待搭车的时候,杨宝华特意陪着,热情的递上一根八达岭:“这次算你出差,一定要好好完成任务!”

陆成渝迷糊了:“什么任务?”

“《春雪》小说里不是有一个台儿沟站吗?拍电影的时候能不能放在咱们站!”

杨站长真是越老越成精了,陆成渝看看四周:“台儿沟站虽然是一个小站,设定中可是新建的站台,咱们站都有70多岁了。”

青龙桥站历史悠久,是罕见的解放前中西合壁格局,放在电影里显然不合适。

杨宝华叹口气:“老古董啊,早该翻修了!”

陆成渝连忙拦住:“这可不成,咱们这没准要成历史文物。”

杨宝华耍起赖来:“我不管,你这是出公差,一定要把拍摄地点放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