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接下来的日子,周明调整了工作安排,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办公。

他不再直接问程小雨的写作情况,而是每天带些小东西回来—

一株多肉植物、一本图画书、一盒彩色铅笔。

“今天路过美术用品店,想起你说过小时候喜欢画画。“

周明把铅笔放在茶几上,语气随意,

“要不要试试?就当换换脑子。“

程小雨盯着那盒铅笔看了很久,终于伸手拿起来。

她抽出一支红色铅笔,在废纸上画了一道歪歪扭扭的线。

“我画得真烂。“她自嘲地说。

程小雨站在书桌前,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那个装满铅笔的盒子上。

那盒子是木质的,表面有些磨损,但看上去本质依然坚固。

铅笔的颜色五彩斑斓,从深沉的黑色到鲜艳的蓝色,再到温暖的棕色。

她的眼睛最终停留在一支红色铅笔上,仿佛被那鲜艳的色彩所吸引。

她犹豫了片刻,终于下定决心,伸手拿起那支红色铅笔。

她感觉到铅笔尖端的微小凹凸。她坐在桌前,铺开一张白纸,开始她的创作。

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始在纸上画了起来。

起初,她的手还有些颤抖,线条显得有些不稳。

她试图画出一条直线,但铅笔在纸上留下的却是一道歪歪扭扭的痕迹。

她尝试调整握笔的姿势,试图让线条变得平直,但似乎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她皱起了眉头,看着那条不完美的线条,心中涌起了一股挫败感。

她自嘲地笑了笑,轻声说道:“我画得真烂。”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但也有着一种自我调侃的

幽默。

尽管如此,她并没有放弃。

她再次拿起铅笔,这次她决定不再追求完美,而是随心所欲地在纸上挥洒。

她画出了各种形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还有的是不规则的图形。

虽然有点抽象,但她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不再关心结果如何。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线条变得越来越流畅,她的画作也显得越来越有生气。

她开始尝试着在图形中加入阴影和高光,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立体。

她开始尝试画一些简单的物体,比如一个苹果或者一朵花。

最终,她放下铅笔,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

虽然线条依然有些不完美,但她发现了自己的进步。

她意识到,艺术并不总是关于完美,更多的是关于表达和探索。

她微笑着,将那张画作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准备下次继续她的创作之旅。

渐渐地,程小雨开始用那些铅笔涂鸦。简单的线条、色块,没有任何意义的组合。

她有时会一整天沉醉于其中,完成后却又无声地将画作揉作一团,弃之不顾。

周明始终未发一言评语,却始终如一地为她补充着新鲜的画材。

之后的一个雨夜,天空中乌云密布,雷声隐隐,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倾泻而下。

在这样一个夜晚,程小雨突然从卧室里走了出来,步伐显得有些犹豫,手里紧紧地握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我...我写了一些东西。“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的声音吹散。

周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中正拿着一本他最近在读的小说,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

听到程小雨的声音,他抬起头,目光从书页上移开,落在了她那张略显苍白的脸上。

他放下手中的书,伸手接过那张纸。

纸张因为被多次折叠而显得有些破旧,但上面的字迹却异常清晰。

那是一段用蜡笔写的话,字迹歪斜得像小学生初次握笔时的笔迹,但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书写者的认真和努力。

周明仔细地辨认着,纸上的文字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情感,仿佛是程小雨内心深处的呼唤。

“你写得真好。“周明抬起头,目光温柔地看着程小雨,试图用这句话来鼓励她,让她知道她的努力是被看见的。

程小雨听到周明的夸奖,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但很快又变得严肃起来。

她知道,这只是她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她内心深处还有更多的话想要说出来。

她希望周明能够理解她,不仅仅是理解她的文字,更是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雨夜,程小雨和周明之间的交流,就像窗外的雨一样,虽然细小,却充满了情感的力量。

而那张用蜡笔写满字的纸,就像是他们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连接着彼此的心灵。

'今天下雨了。雨滴打在窗上,像很多小小的手指在敲门。我想起小时候,妈妈告诉我雨是天空的眼泪。

现在我知道,天空也会难过。'

简单、直白、没有任何修饰,却有一种原始的力量直击心脏。

周明感到眼眶发热——这是两个月来程小雨写出的第一段文字。

“很美。“他轻声说,“像一块未经雕琢的原石。“

程小雨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下来:“我以为我再也写不出来了...“

周明把她拉进怀里,感受她瘦削的身体在颤抖:“创作就像呼吸,有时急促,有时平缓,但永远不会真正停止。“

程小雨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同时继续用蜡笔写作。

那些粗粝的、不完美的文字像一条隐秘的溪流,慢慢冲刷开她堵塞的创作通道。

周明在她状态见好时,提议去自驾游。他们去了一个湖边小镇,住在能看到水面的小屋里。

程小雨拿着她的蜡笔和笔记本,周明则背着速写本。

湖边的风景如画,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天空的色彩,为程小雨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她坐在小屋的阳台上,手中的蜡笔在纸上舞动,描绘着湖边的每一处细节。

周明则在不远处的草地上,用铅笔勾勒着小镇的轮廓和远处的山峦。

他们彼此不打扰,却又相互陪伴,享受着创作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程小雨发现,随着心理咨询的深入,她对色彩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蜡笔下的世界也更加生动。

她开始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和笔触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她的作品逐渐展现出一种新的生命力。

“我们来玩个游戏。“第二天清晨,周明递给她一张折叠的纸,“我画你写。“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神秘和期待,仿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而是一场心灵的交流。

程小雨接过那张纸,手指轻轻触摸着纸张的边缘,她能感觉到纸张上细微的折痕。

她缓缓地打开纸张,仿佛在揭开一个未知的秘密。

当她的眼睛落在纸上的那一刻,她的心跳不禁加速了。

上面是一幅简单的速写:一只站在芦苇上的翠鸟,眼神警觉。

这幅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生动的细节,仿佛那只翠鸟随时会从纸上飞出来。

“就写这个?“程小雨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惊喜。

她看着周明,期待着他的回答。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画画和写作的游戏,这是一次心灵的沟通,是周明想要与她分享的某种情感或故事。

周明微笑着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鼓励和信任。“是的,就写这个。“

他轻声说道,“我想看看你会如何用文字来描绘这幅画中的世界。“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温柔的期待和鼓励,仿佛他知道程小雨能够理解他的心意,能够用她的文字赋予这幅画新的生命。

程小雨再次低头看向那幅画,她开始想象那只翠鸟背后的故事。

她想象它在清晨的阳光下,站在芦苇丛中,警觉地观察着四周的环境。

她想象它在寻找食物,或是保护自己的领地。

她想象它在芦苇丛中轻盈地跳跃,或是展翅高飞,划过清澈的湖面。

她开始在纸上写下她的想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情感和画面感。

“它站在那儿,羽毛被晨光染成金绿色。我们四目相对的瞬间,它振翅飞走,留下一根羽毛旋转下落。我想,这就是美——永远无法真正拥有,只能短暂邂逅。”

随着文字的流淌,程小雨感觉自己仿佛也融入了那个画面,成为了那只翠鸟的一部分。

感受到了它的自由,

感受到了它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当她完成写作时,她将纸张递给周明。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她想知道周明会如何评价她的文字。

她想知道,她的文字是否还会像之前一样,触动他的心灵。

程小雨凝眸远眺,窗外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阳光洒落,犹如铺陈了一条熠熠生辉的金色长径。

在那一刻,她恍然大悟,这段漆黑的时光赠予了她一份无价的礼物——

那些曾经刻意追捧的文风与技巧,如同斑驳褪色的油漆,剥落之后,反而显露出她文字的本质之美。

“我想重新开始写那本搁置的小说。“她说,“但不是从上次停下的地方,而是从头开始,换一种更真实的表达方式。“

周明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早就为你准备好了。“

笔记本扉页上,“给最真实的程小雨——愿你的文字如野草般自由生长。“

程小雨抚过那些字迹,心中涌起久违的创作渴望。

这一次,她不再为奖项、销量或评论写作,只为那些切实发生的真相而写。

回程的火车上,她靠在周明的肩膀上,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第一句话:“在自然界中,森林大火常被说是一场灾难,但事实上,分明是清理管家-森林大火可以清除过密的植被,为新植物的生长腾出空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更新和促进生物多样性。

同样,在人类社会和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些时候,崩溃也是必要的,它们往往会重塑人的内心。

在精神层面,人们有时会经历内心的崩溃,比如信仰的动摇或价值观的转变。

这种精神上的“大火”可能会让人感到迷茫和不安,但同时它也为个人提供了重新构建自我认知的机会。

就像大火之后的森林,新的生命得以萌发,个体在经历精神上的重生后,往往能建立起更加坚定和丰富的内在世界。''

周明转头看着窗外飞驰的景色,轻轻捏了捏她的手。

他知道,笼罩在他们头顶的乌云已经散去,而他们的故事,才真正揭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