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建制立纲

新安城中央的议事大殿内,刘安将最后一卷竹简放在巨大的沙盘旁,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窗外已是繁星满天,殿内却依然灯火通明。

“都看清楚了吗?”刘安环视殿内核心成员——赵云、吕玲儿、张辽、赵大牛等十几人围坐在沙盘四周,沙盘上插满代表各方势力的小旗。

张辽拿起一根代表“新民军”的蓝色小旗,眉头微蹙:“统帅,这‘兵团制’当真比传统军制更优?”

“传统军制层级过多,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刘安指向沙盘,“兵团制下,每个兵团五千人,下设五个千人营,营下再分百人队、十人伍。层级简化,指挥灵活,更适合机动作战。”

赵云若有所思:“确实,虎牢关前,联军虽众却指挥混乱,反被董卓军各个击破。”

“不止军事。”刘安又展开一卷绢布,“政务方面,我打算设立十二个专门部门——民政、财政、军务、律法、工程、农桑、商贸、教育、医卫、外交、监察、情报。各司其职,直接向城主负责。”

吕玲儿瞪大眼睛:“这...这与朝廷六部完全不同啊!”

“正因为不同,才更高效。”刘安微笑,“朝廷六部互相掣肘,办事拖沓。我们新安城初创,必须雷厉风行。”

赵大牛挠头:“统帅,俺脑子笨,您让俺干啥俺就干啥!”

殿内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刘安拍拍赵大牛的肩膀:“你熟悉民生,就任民政司首任司长,主管户籍、婚丧等事务。”

接着,刘安一一分配职务:赵云任第一兵团兵团长,张辽任第二兵团兵团长(目前两兵团各暂编两千人),吕玲儿统领八百精锐骑兵独立编制,其余心腹也各有任用。

“最后...”刘安语气突然变得严肃,“我要成立一个特殊机构,名为‘锦衣卫’,只听命于我一人,不隶属军政任何系统。”

殿内气氛顿时一凝。张辽忍不住问:“这锦衣卫...所司何职?”

“情报收集、要员保护、特殊任务。”刘安目光扫过众人,“说白了,就是我的耳目和匕首。诸位不必担忧,锦衣卫不会干涉正常军政事务。”

赵云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出声。吕玲儿则若有所思地看着刘安,似乎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爱人的另一面。

会议持续到子时才散。众人离去后,刘安独自站在沙盘前,凝视代表并州各郡县的小旗。系统提示音响起:“成功建立新型军政体系,解锁‘制度创新’特性——行政效率提升30%,军队士气+10%。”

“系统,我要使用‘招贤令’功能,寻找合适的锦衣卫指挥使人选。”

“消耗100点影响力,启动特定人才招募。符合条件人选生成中...”

片刻后,系统列出一个名字:冷锋,27岁,前刺客组织“影阁”成员,因不满组织滥杀无辜而叛逃,现隐居太行山中。特长:潜行、刺杀、情报分析。

“就是他了。”刘安下定决心,“派人去请。”

三日后,一名身材瘦削的黑衣男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刘安书房内,把值守的亲卫吓出一身冷汗。

“冷锋?”刘安放下竹简,打量着这个如同影子般的男人。他面容普通到难以记住,唯有一双眼睛冷得像冰,却又锐利如刀。

“刘城主好眼力。”冷锋声音沙哑,“不知找在下何事?”

“请你出山,执掌锦衣卫。”刘安开门见山,“不滥杀,不虐民,只为守护新安城的未来。”

冷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城主如何知道在下来历?”

“我自有情报网络。”刘安神秘一笑,“怎么样,愿意吗?”

冷锋沉默良久,突然单膝跪地:“冷锋愿效犬马之劳。但有一条件——若城主日后滥杀无辜,在下会第一个取您性命。”

刘安不怒反笑:“好!我要的就是你这样有原则的人。起来吧,从今天起,你就是锦衣卫指挥使,直接对我负责。”

就在刘安紧锣密鼓地建制立纲时,并州局势越发混乱。吕布随董卓西迁长安后,并州太守之位空缺,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北有匈奴蠢蠢欲动,南有黑山军余部活动,而各郡豪强则纷纷招兵买马,意图割据。

“最新情报。”冷锋如鬼魅般出现在刘安身侧,递上一卷密报,“太原豪强冯异联合三家士族,集结私兵八千,准备武力夺取并州太守印绶。”

刘安皱眉:“八千?比我们多四倍啊...”

“乌合之众。”冷锋语气平淡,“冯异年过六旬,贪财好色,部下多为地痞无赖。真正能战者不过两千。”

刘安眼前一亮:“情报准确?”

“锦衣卫已渗透冯府。”冷锋递上另一卷竹简,“这是冯军布防图和粮草囤积点。”

刘安拍案叫绝:“好!有了这个,我们就能先发制人!”

次日军事会议上,刘安提出主动出击的计划。张辽第一个反对:“我军新建,宜守不宜攻。冯异势大,不如固守新安城。”

赵云却支持刘安:“兵法云,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趁敌立足未稳,可一击制胜。”

争论间,吕玲儿突然开口:“我有个主意...”

她提出的方案大胆而精妙:派小股精锐伪装商队潜入冯异老巢祁县,里应外合;同时主力部队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

“好计!”刘安赞叹,“就这么办。玲儿,你率三百精锐执行潜入任务;子龙、文远各领一千五百人正面牵制;我坐镇中军。”

会后,刘安单独留下冷锋:“锦衣卫全力配合此次行动,重点收集冯异军中各部关系,看看能否分化瓦解。”

冷锋点头:“已掌握冯异与其副将韩冲不和,可以利用。”

三日后,行动开始。吕玲儿化装成商队女主人,带着三百精锐分批混入祁县。这些士兵暗藏短刃,一进城就按计划分散到各处要害位置潜伏。

与此同时,赵云和张辽率领的新民军在祁县二十里外大张旗鼓地扎营,摆出围攻架势。冯异果然中计,亲率主力出城迎战,只留少数兵力守城。

“报——冯异军已至十里外!”

刘安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远眺远处扬起的尘土。他深吸一口气,发出第一道命令:“按计划,子龙先出战,只许败不许胜!”

赵云领兵三千前去迎敌,两军交锋不过半个时辰,便佯装不敌,向后撤退。冯异见状大喜,挥军追击,不知不觉被引入一处山谷。

“放火箭!”刘安一声令下,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弓箭手立即射出火箭,点燃了预先埋设的干草火油。冯异军顿时大乱。

就在此时,祁县城内突然火光冲天——这是吕玲儿得手的信号!冯异军见老巢被端,士气崩溃,纷纷溃逃。冯异本人被赵云生擒,副将韩冲则被冷锋策反,率两千余人投降。

“赢了!”赵大牛兴奋地挥舞拳头,“统帅神机妙算!”

刘安却无喜色:“速速整军进城,防止乱兵祸害百姓。”

进入祁县后,刘安立即发布安民告示,同时开仓放粮,赈济贫民。被俘的冯异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刘城主饶命!老朽一时糊涂...”

“冯公年事已高,本不该受此惊吓。”刘安亲自扶起冯异,“这样吧,冯家交出半数田产和私兵,我可保冯家满门平安。”

冯异哪敢不从,连连叩首谢恩。就这样,刘安兵不血刃地控制了祁县及周边两县,势力范围扩大三倍有余。

战后总结会上,刘安论功行赏:吕玲儿晋位“翊军将军”,赵云、张辽各赏金百两,赵大牛等有功之臣也各有封赏。最令人意外的是,冷锋作为幕后功臣,被授予“绣衣直指”的称号,锦衣卫编制正式扩充至三百人。

夜深人静时,吕玲儿来到刘安房中,却见他正对着地图发呆。

“还在想战事?”吕玲儿为他披上外袍。

刘安摇头:“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走得太快了。短短数月,从安民寨到新安城,现在又拿下三县...树大招风啊。”

吕玲儿靠在他肩上:“怕了?”

“不是怕,是...”刘安斟酌着词句,“就像下棋,走一步要看十步。接下来,袁绍、曹操这些大诸侯很快会注意到我们。”

“有我在,有子龙、文远他们在,怕什么?”吕玲儿信心满满。

刘安微笑不语,只是将她搂得更紧。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势力范围扩大,影响力达到‘名动一方’级别。解锁‘远交近攻’特性——与远方势力交涉成功率提升20%。”

次日清晨,刘安召集十二司长官,宣布全面推行新政:重新丈量土地,按人口分配;减轻赋税,鼓励商贸;建立学堂,普及基础识字教育;甚至设立了简单的医疗保障制度。

“城主,这些举措...前所未闻啊。”民政司长赵大牛结结巴巴地说。

刘安笑道:“正因为前所未闻,才要尝试。诸位记住,我们建立的不是又一个封建王朝的翻版,而是一个全新的秩序!”

就在新政如火如荼地推行时,冷锋带来了一个惊人消息:朝廷派来的新任并州太守已在路上,是董卓心腹牛辅!

“牛辅?”刘安眉头紧锁,“此人残暴无能,若让他到任,并州百姓又要遭殃。”

“要不要...”冷锋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刘安摇头:“暗杀朝廷命官,形同造反。我们暂时还不能与董卓正面冲突。”他沉思片刻,“这样,你派人散布消息,就说并州南部有黑山军余部活动,道路不安全。尽量拖延牛辅到任时间。”

冷锋领命而去。刘安走到窗前,望着训练场上操练的新民军将士。历史的车轮正在加速,而他已经从旁观者变成了执棋者。

“董卓...诸侯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刘安,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