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南风效应 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首先就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如果你想要孩子认同你的意见,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们遇到的问题,体谅孩子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试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

北风先来。他鼓起劲,呼呼地吹着,直吹得冷风凛凛、寒冷刺骨,可是越刮,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行人越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接下来是南风。南风徐徐吹动,轻柔温暖,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渐觉有点热,于是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人们把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达到目的的做法称为“南风效应”。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

“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宽容比惩戒更有效。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父母要尊重、关心、激励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一味地要求或者命令孩子,有时效果反而不好;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孩子,就能很容易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漂亮的牛奶海洋】

妈妈不在家,6岁的詹姆士想喝牛奶,于是他决定自己去拿。牛奶在冰箱里,小小的詹姆士根本够不着,他搬来一把椅子,踩在上面,左手扶墙,伸出右手去拿大罐子的牛奶,却没有拿稳,手一松,整罐牛奶都打翻在地上。牛奶淌了一地,几乎整个厨房的地面上都是。詹姆士吓坏了,他想妈妈一定会很生气的。

意外的是,回家后的妈妈看到这些后并没有发火,却说:“好漂亮的牛奶海洋啊!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看到詹姆士的紧张情绪已经缓解,妈妈接着说,“你愿不愿意跟妈妈一起把牛奶打扫干净呢?牛奶海洋是很漂亮,但是这样子的话地板上就很脏了。”

接下来,妈妈拿着拖把、扫帚,和詹姆士一起把厨房打扫了一遍。然后,妈妈又把他先前打翻的牛奶罐子装满水,放进冰箱,教詹姆士怎么拿才不会把罐子打翻——即用双手一起拿。

小孩子都是这样,他们常常会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不了解,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许会因为自己的举动给父母带来麻烦。

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打翻饮料、牛奶瓶时,你会怎么处理呢?是怒气冲天,大声呵斥孩子:“你那么笨啊,连牛奶都不会拿?”是赶紧自己收拾残局,告诉孩子:“没关系,没关系,你不要过来,不要踩到牛奶,让妈妈来收拾。”还是叫孩子一起来收拾,一起承担自己不小心做错的事?事后,再教孩子怎么去做就不会再次出错?

父母应该选择的是第三种做法,这样,你的孩子以后做事就“不怕做错事”,也有信心和勇气不断尝试、实验;尽管有时还是会出错,但他都学习用“心平气和”的心来看待,并勇敢地“自我承担”所做的一切。

心理学家说:“当一个错误已经发生、覆水难收时,你发再大的脾气,也都于事无补。”大声责骂小孩,也只是使小孩更害怕、更恐惧而已;而且,愤怒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错误。在生活中,当错误已是既成的事实时,教会孩子勇敢面对、勇敢承担;父母避免歇斯底里地发脾气,这样不仅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父母也会深受其害。

【凯瑟琳妈妈的迂回战术】

纽约地铁站治安混乱,最严重的问题是地铁站里的小偷和抢劫现象。历届政府都采取很强硬的措施,但是无论惩罚措施多么严厉,犯罪率仍旧高居不下。

安东尼奥就任纽约市市长之后,力主采取新的治理措施。他采取的办法不是暴力,而是在地铁站里不间断地播放贝多芬、莫扎特的古典音乐。其中《圣母颂》是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

结果,地铁站内多发的抢劫、偷盗行为大为减少,发案率也创下历届政府中的最低,纽约市的地铁秩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拯救还是制裁?”对于执行者来说,这只是选择的方法不同而已。但对于被执行者来说,两种不同做法给他们的感觉是不同的。安东尼奥是智慧的,他选择了拯救,因为拯救一个人的灵魂,要比任何手段都要高明有效。制裁的终极目标也应该是拯救一个人的灵魂。灵魂得救了,才是制裁的最终目的。

父母教育孩子也要讲究方法,但不同于拯救和制裁,父母要做的是:用宽容代替惩罚,给孩子以尊重和耐心。

布兰妮跟男朋友威尔逊分手了,起因是威尔逊接受了凯瑟琳的邀请,做了她圣诞舞会的男伴而冷落了布兰妮。一贯泼辣的布兰妮因此对凯瑟琳心有怨恨,于是,乘着凯瑟琳一家周末出去度假,布兰妮带了几个朋友砸碎了凯瑟琳家的玻璃,并向屋里扔鸡蛋和垃圾,以此来报复凯瑟琳。

周末出去度假结束,回到家的凯瑟琳一家发现,家里地上撒满了打碎的鸡蛋,屋里被弄得臭气熏天。

弄清楚情况后,怒不可遏的凯瑟琳妈妈立即打电话到布兰妮家,她愤怒地指责布兰妮妈妈没有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儿。一头雾水的布兰妮妈妈直到她平静下来才明白事情的缘由。

布兰妮的妈妈很清楚自己女儿的一贯泼辣作风,她开始相信这是女儿的作为,于是她说:“让我先同她谈一谈,再给你回话,我为你的不幸感到抱歉。”

放下电话,妈妈问布兰妮:“凯瑟琳的妈妈说你把鸡蛋扔进了他们的屋子里,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没有,妈妈。”布兰妮嘴上十分肯定地说。

“那好吧,我打电话给凯瑟琳妈妈。”布兰妮妈妈说。她拨通了凯瑟琳家的电话:“你好,我是布兰妮妈妈。我想你是误会了我女儿,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而且,我希望你能向我和我的女儿道歉,因为你错怪了她……”

一旁的布兰妮很是感激母亲这样为自己辩护,但同时,她也因为自己向妈妈撒了谎而难过得无地自容。她觉得应该告诉妈妈真相,不让妈妈为自己背黑锅。她做了个手势告诉妈妈挂电话。

妈妈照做了,布兰妮含着泪说出了事实的真相,她等着妈妈大发雷霆,但出乎意料的是,妈妈并没有发火,反而跟她讲起自己过去的类似经历。

最后,妈妈说:“做父母很难,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任何伤害,他们愿意同任何人争吵,为自己的孩子辩护,但这样做不明智,通常只能看着自己的孩子承受这一切风暴,从中吸取教训。”

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使布兰妮感觉到了母亲的爱与理解,这也给了她纠正自己错误的勇气,她勇敢地打电话给凯瑟琳的母亲,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愿意做一切来补偿自己所犯的过失。

对待犯错的孩子,我们应该像布兰妮的妈妈一样,给予孩子爱与理解,让他们自己认识自身所犯的错误,如果一味以强硬的方式来解决的话,往往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反而使孩子与自己产生隔膜。宽容,是比惩罚更有力量的教育方法。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们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

【与孩子做个约定】

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首先就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也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15岁的朱迪已经知道什么是流行了,她学着电视里的明星,穿花花绿绿的T恤和磨得破破烂烂的牛仔裤,并拒绝听妈妈的意见。

对此,妈妈很不理解。每天早上,在女儿上学前,妈妈总会盯着她一身打扮,然后叹口气说:“我的女儿居然穿成这副德行。”她不明白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喜欢穿破旧的衣服,把自己搞得邋邋遢遢,所以,当她看到朱迪在用泥土和石头猛擦新牛仔裤的裤脚时,她急忙上前阻止女儿,并搬出当年自己清苦过日的经历来进行说教。

女儿仍旧不为所动,只顾低着头使劲擦。面对妈妈的疑问,她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还不紧不慢地说:“我就是不能穿新的。现在不时兴穿新的牛仔裤,一定要弄旧才能出门。”

新牛仔裤经过加工,裤管上多了一把须须儿(流苏)。朱迪对此很满意,她给它配的是爸爸的一件旧T恤,上面染满了蓝色的圆点和条纹。每天上学朱迪都开开心心地穿着它们招摇。

妈妈很不满意,但唠叨一点实际效果都没有。一天,妈妈突然想到:自己并不清楚其他的初中女孩穿成什么样子,那何不亲自去瞧瞧呢?

于是,当天妈妈决定开车去接朱迪回家,以便观察其他女孩的穿着,结果发现穿得比女儿更“惊世骇俗”的大有人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向朱迪表示:“也许我对‘牛仔裤事件’反应过度了些。从现在起,你去上学或和朋友出去玩,爱穿什么随你的意,我不过问。”

“太好了!”朱迪欢呼起来。

“不过你跟我一起上教堂、逛街或拜访长辈时,你得要乖乖地穿些像样点的衣服。这样做你只需让步百分之一,我却得退百分之九十五,你说谁比较划算?”

女儿听了之后,眼睛一亮,然后伸出手来跟妈妈握了握:“妈,就这么说定了。”

从此以后,朱迪每早快快乐乐出门,不再有妈妈对她的衣服的啰唆和评价,而朱迪和妈妈一起出门时,也会自动装扮很得体。这个协定让他们母女皆大欢喜。

我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也适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争执。一直有代沟这一说法,说的就是因为时代的不同,两代人之间有太多的不同看法,如果双方都坚持己见,就无法达成一致。不妨理解一下对方,互相多一些让步,事情就可得到圆满解决。

苦口良药的严格和无限宽宏的理解都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做的是,如何将他们良好地结合起来。

【会幽默,让你事半功倍】

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教子的故事一直在教育界广为流传。

某一天,斯维特洛夫回到家,发现儿子坐在沙发上得意地吐着黑黑的舌头。而家里人则慌作一团,他们一人拿一部电话,都在向医院请求急救。原来,诗人的小儿子舒拉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

看到爸爸回来,儿子舒拉还冲爸爸做了个鬼脸。诗人明白:舒拉一定是想以此成为全家关注的中心。喝下的那种墨水孩子不至于中毒,所以用不着惊慌。而现在正是教育舒拉的好时机!

于是,他问舒拉:“你真的喝了墨水?”

舒拉没回答,他仍旧得意地坐在那里继续伸出黑黑的舌头。

父亲一点也不恼火,而是从屋里拿出一沓吸墨水的纸来,对小儿子说:“现在没有办法,只有请你把这些纸使劲嚼碎吞下去了。”

一场虚惊就这样被诗人一句幽默的话冲淡了,“危机”在家人的嬉笑声中结束。此后,舒拉再没犯过类似出风头的错误。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有时会故意打破常规做出异常的举动。通常,他们是想证明自己勇敢,并希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

此时,如果父母采用“硬碰硬”的简单方式,孩子很可能会变得更加蛮不讲理。遇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最好借助幽默,用轻松的口吻指出他不通情理之处,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孩子的想法跟父母也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或伙伴那儿出了洋相,对成年人来说,可能一笑置之。可对孩子来说,那是世界末日:他的脸丢大了,也许他整天都在考虑该转学了。

这时候,幽默的重要作用就显现出来了:父母的安慰远不如父母的自嘲或幽默更有效。父母可以跟孩子回忆他们童年时代出丑的事,告诉他们当时自己的心情和别人的评论,让孩子意识到:当时,这类似的事情也曾让身为父母的我们觉得痛不欲生,犹如世界末日,可是,现在我们还不是过得好好的?父母的自嘲和幽默既让孩子放松了心情,也让孩子对未来抱有信心。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幽默感,不仅可以缓解父母和子女之间发生冲突时的紧张气氛,更可以将幽默感渐渐传给孩子,让孩子学会幽默轻松地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