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自然惩罚法则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孩子在行为上犯了错误时,父母不应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而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给孩子以心理惩罚,使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自觉改正错误。

【自然惩罚法则】

一个孩子不爱惜家里的东西,这天又把椅子弄坏了。爸爸毫不留情地让他连续几天站着吃饭,让他体验体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劳累之苦。

一个孩子很任性,动不动就摔东西来表示自己的“抗议”。一天因为妈妈没给他买他想要吃的,就把一件新玩具摔坏了,把一本书撕烂了。妈妈更是“强硬”,马上宣布一个月之内不再给他买新玩具和书,若他没有改正的行为则继续延长。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这就是卢梭的“自然惩罚法则”,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如果孩子打破了他所用的东西,莫要急于添补,让他自己感受到需要它。他打破了自己房间的玻璃窗,让风日夜吹向他,也不怕他因此而伤风;伤风比起漫不经心还要好些。

自然惩罚法则的含义是:当孩子在行为上犯了错误时,父母不应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而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给孩子以心理惩罚,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心情的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从而让孩子自我反省,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简单地说,自然惩罚法就是让孩子在自作自受中体验到痛苦的责罚,强化痛苦体验,从而吸取教训,改正错误。“自然惩罚法则”的关键就是要让孩子感到受惩罚是自作自受,是应该受惩罚的。

“自然惩罚法则”的另一种方法是:给机会去试试,如孩子一定要穿那好看但太单薄的衣裙,或适合宴会穿的硬底皮鞋时,就让她穿,结果必然是“太冷了”“鞋太滑太硬不能在操场上跑、追不上同学”。总之是让孩子自作自受。

【生活费花完了,那就饿着吧】

让孩子从自己的错误中直接体验到后果,父母不对此加以评论和指责,效果会更好。上大学的鲍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鲍勃从小花钱就没有计划也不节约。转眼间,鲍勃上大学了,爸爸为了限制他花钱的速度,跟他约定:每月的15号爸爸给他寄500美元的生活费。多年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就改的,鲍勃照旧花钱如流水,毫不节制。有时,他跟朋友出去到餐馆或娱乐场所挥霍,一次就能把一个月的生活费都花光。因此,每月不到15号鲍勃就囊中羞涩了。

每当这时,鲍勃就会打电话给爸爸,要求爸爸提前寄下个月的生活费过来。爸爸爱子情切,他容忍了儿子的行为,于是,父子俩的约定就只剩下了形式,这也使鲍勃更加没有顾虑,一连几个月,鲍勃已经预支了半年后的生活费了。他花钱无度的毛病不但没改,反而更加严重。

这时鲍勃的经济状况又出现危机了,他给爸爸发了封邮件,说:“爸爸,我饿坏了。”按照惯例,爸爸明天就会寄钱过来。然而,这次鲍勃没有看到有自己的汇款,他打开邮箱,发现爸爸回了封信给他,信也很简单:“孩子,饿着吧。”

接下来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鲍勃绞尽脑汁地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对每一美分都计划安排,事情很奇妙,身上只剩20美分的鲍勃居然撑到了下个月15号,也就是爸爸再次寄钱过来的日子。

体验到吃苦受罪滋味的鲍勃,学会了有计划地花钱。以后的每个月,鲍勃居然还能每月省下100美元来存款,这样,鲍勃的生活更丰富也更有意义了,用这些钱他买了好多自己喜欢的书、唱片,还可以出去旅游。他的大学生活比以前过得更充实了。

教育孩子就是这样,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不应当由父母来承担子女的过失,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穿脏衣服的蒂娜】

有时候,父母的强迫、命令态度也会给孩子带来反感,从而无法达到自然惩罚的效果。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感受错误。

蒂娜满13岁了,已经懂得追求漂亮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她换衣服的频率越来越高,这直接加重了妈妈的负担。于是,妈妈决定找她谈谈,妈妈说:“宝贝,妈妈工作很忙,你已经13岁了,可以为妈妈分担些家务,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以后你的衣服要自己洗。如果你忘记的话,就只好穿脏衣服了。”蒂娜很痛快地点了点头。

一周过去了,妈妈发现洗衣机里塞满了蒂娜的脏衣服,她很生气,于是很严厉地批评了蒂娜,蒂娜答应妈妈下次不会了。

接下来的一周,蒂娜还是没有洗,脏衣服更多了,洗衣机里已经放不下了,它们都堆在了蒂娜屋里,几乎占了一地,最严重的是蒂娜已经没有几件干净衣服可以换了。妈妈决定用“自然惩罚法则”好好教育教育她,但是蒂娜有她的应对办法:她从脏衣服堆里捡出稍微干净的衣服继续穿,就是怎么也不肯自己动手把它们洗干净。

几周下来,妈妈彻底被激怒了。终于有一天,她狠狠地骂了蒂娜一顿,把她的几件脏得不得了的衣服扔了,最后把蒂娜拉到洗衣机旁,逼着她把衣服洗了。然而接下来的日子,事情并没有多大改观,蒂娜照旧还得需要妈妈催促才会去洗衣服。

事实上,蒂娜不可能一直穿脏衣服,女孩子一般都是爱打扮、爱干净的,她懂得什么是美观漂亮,什么是邋遢肮脏,她不可能长期穿脏衣服。她的“消极怠工”可能是出于对妈妈干涉的抗议,她只是想让妈妈知道,她并不愿意让别人强迫自己干什么事情。她宁愿自己穿脏衣服,也不愿意受妈妈支配。

妈妈在恼火的时候强迫蒂娜洗了衣服,问题并不能解决。也许下次情况还是这样。

对于这件事,如果妈妈不再对蒂娜是否洗衣服提出意见,而是直接告诉她,她已经很大了,她有能力清洗这些脏衣服,而且也该为此负责,洗或不洗是她自己的事情,妈妈不会再干涉或操心。蒂娜妈妈如果真能平心静气地和女儿进行谈话,了解她不洗衣服的原因,可能就会避免一场长时间的斗争,实际成效也会大不一样。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不由自主地运用自己的“权力”,强迫孩子做事,就像蒂娜妈妈最后强迫她洗衣服一样。单纯地命令孩子做事情,或强迫他去做,是在利用父母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无非是身份、年龄或体力的差别,孩子当然无法在这些方面去与大人竞争。强迫孩子做事会导致他们用其他的方法来抗争,很难想象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运用“权力”教育孩子是种很武断的教育方法,孩子不听你的话,并不是挑战你,他们只是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自主权。正确地应用这种方法是一种帮助避免矛盾产生的有效方法。

【大人也要承担自己的过错】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都要承担它的后果,无论好坏。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着力培养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孩子更要尽职尽责,有条理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就会给自己和大家带来麻烦。

学校组织去国家公园野餐,老师将需要带的东西分派了下去,由班上的同学每人负责回家准备一项。同学们有的负责去超市买食品,有的负责准备烤肉的炉子,有的负责所有的餐具……威尔逊分到的任务是负责准备烤肉要用的调料。

期盼这次野餐已经很久了,因此,消息一得到确认,威尔逊就开心地蹦了起来,直到放学回家,他都开心地楼上楼下地欢呼着,惹得爸爸妈妈一阵怜爱。妈妈提议威尔逊列一个单子,把需要带的东西先想好了,然后交给妈妈检查,这样不但可以防止遗漏,还可以防止没有经验的威尔逊漏拿了东西。

但是威尔逊说要先出去跟小朋友宣布这个消息,回来后再列清单。他说:“放心吧,爸爸妈妈。我会带好的,别担心。”

爸爸虽然不是很相信他,但一想,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就没有再要求他必须现在开列出清单来。

小威尔逊在外面玩了整整一天,临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他才匆忙跑到厨房里收拾。

第二天,当全班人准备就绪,开始野餐时,小威尔逊却怎么也找不到烤肉汁,他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次教训让他意识到由于自己的疏忽,使这次活动大为逊色,影响了自己,也麻烦了别人。

在“自然惩罚法则”上,父母作为孩子直接的榜样,也应该以身作则,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后果决不推卸到孩子身上,成为自己承担后果的表率。

7岁的埃迪坐在靠近门边的书桌前写作业,外面风很大,作业本被风吹得“啪啪”直响。埃迪不得不一次次跑去关门,每次关上没多久,一阵猛烈的风就又把门吹开了。

这时,邻居山姆叔叔来找埃迪爸爸,他没有进门,和埃迪爸爸俩人就站在大门外闲聊起来。

没多久,风又把门吹开了,埃迪于是跑去关门。他猛地把门合上,然而大门却因为碰到障碍物反弹了回来,与此同时,埃迪爸爸压抑的叫喊声响起。

埃迪惊恐地看到,门外的爸爸五官痛苦地扭曲在一起,头发一根一根地竖着,而他的五根手指则怪异地缠来拧去……看到埃迪出来,爸爸暴怒地冲他扬起了手。原来,刚才爸爸的手放在门框上,埃迪突如其来的关门,差点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埃迪吓坏了,以为这次一定免不了一顿暴打。但是爸爸的巴掌一直没有落下来,埃迪的脸颊,感受到的也仅仅是一阵掌风而已。

事后,爸爸对埃迪说:“当时我实在痛得厉害,原想狠狠地打你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你。”

父亲的这句极为普通的话,却给了埃迪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启示: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于他人,不可推卸责任,无论你是一个父亲、老板还是领袖,即使你受到了伤害。这件发生在埃迪童年的小事,对埃迪的一生或多或少地都有了影响。

【一次体验胜过万句叮嘱】

卡尔一家要去山上野营,临行前爸爸妈妈和卡尔定好了“纪律”:这次活动为期两天,参加者需要自带相关用品,不得互相借用,并且需要在山上度过一个晚上。

定好规矩后,一家人开始分头收拾自己的营地生活用品。卡尔拒绝了妈妈的帮助,并很自豪地告诉她:“妈妈,我能够照顾自己的。”

妈妈没有再坚持。出发前,妈妈检查了卡尔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带足够保暖的衣服,也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必须要带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多说什么,她想,应该试用一下“自然惩罚法则”,让卡尔亲身体验一下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会对以后的生活有益处。

爬山、蹚河……经过一下午的跋涉,一家人终于到了山顶上。望着正在下落的太阳,每个人都很有成就感。然而,问题很快就来了,太阳下山了,天越来越黑,气温也开始下降。由于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卡尔冻得瑟瑟发抖。因为有约在先,卡尔不得不咬牙忍受着,不能向爸爸妈妈求助。

看到冻得可怜兮兮的卡尔,爸爸妈妈很心疼,但是他们决定不帮忙,好让卡尔从自己的错误中懂得今后该怎么做。

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由于没有带手电筒,卡尔根本没办法在漆黑的山顶看清楚路况,为此,被山上的草丛、矮树划伤了胳膊和腿。

这次的野营,卡尔搞得很狼狈,怏怏地回到家里,妈妈问:“这次玩得不开心是因为什么呢?”

“我以为那里的天气会和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平常穿的衣服,没有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那如果下次去的是佛罗里达,你也带同样的衣服吗?”妈妈试探地问道。

“不会的,佛罗里达很热,我会带凉快一点的衣服。”

“对了,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做决定。那手电筒呢?”

“我想到要带手电筒,可我一忙,最后把手电筒给忘了。我想,下次野营时我应该像爸爸妈妈一样,先列一个单子,这样就不会忘记东西了。”

一问一答中,妈妈已经帮助卡尔总结了这次活动的经验教训。经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别提醒孩子,让孩子在体验中尝到自然惩罚的后果,你的孩子就能成长进步得更快。

利用孩子的过失,当场教给孩子道理也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米娜今年刚刚满4岁,最近一段时间,她对妈妈厨房里的厨具越来越感兴趣,总是想去摸摸、看看,如果妈妈允许她拿在手上玩一会,米娜会比吃到最喜欢的大白兔奶糖还开心。

这天,妈妈的朋友送来一套来自中国的仿明朝的瓷碗,素雅的颜色,精致的花纹,整个碗看起来漂亮得不行。米娜很想去摸摸看,她央求了妈妈半天,但是妈妈还是不同意。于是,乘着妈妈正在跟朋友说话的当口,米娜偷偷拿起了其中一只,在手里把玩着。

“哐——”的一声,一不小心,米娜将碗掉在地上打碎了。

知道自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米娜吓得哭了,妈妈没有动,只是严肃地冲孩子说:“去厨房拿托盘来,马上把洒在地板上的碗的碎片收拾干净,并且向叔叔和阿姨道歉,因为你把叔叔阿姨送来的礼物打碎了。”

米娜哭着,但她仍很快按照妈妈的吩咐拿来了托盘,开始把碗的碎片从地上捡起放到托盘里面。

米娜笨拙地收拾着茶杯碎片,但妈妈只是严厉又慈祥地看着她,不上来帮忙,也不允许别人帮忙。

过了一会,一切收拾完后,米娜走过来向叔叔阿姨道歉:“我太冒失了,请叔叔阿姨原谅。”

这位母亲利用孩子的过失,当场教给自己的孩子一个道理:即便你年龄再小,但只要是自己闯的祸,就要由自己来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