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物料分类

随着规模扩大、物料数量增多,企业需要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实践证明,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制度,是各项物料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

2.3.1 物料分类的五大好处

科学合理的物料分类有以下好处:

(1)便于统计各种数据 质量工作,数据先行。除了质量方面的需求,采购、计划、财务等领域基于物料维度上的各种统计数据,都会有分类统计的需求。

(2)便于查询 物料有了分类的属性,可以更方便地支持查询,如研发选型时可能需要从所有的“铝电解电容”中选择合适的型号。

(3)便于通用文件编写和执行 通用文件指通用检验规范、通用工艺要求等。有了物料分类,这些通用文件就可以不用罗列覆盖到的物料编码,而是用分类来涵盖。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升版次数,提高效率,而且也不容易出错。

(4)便于人员职责分工 物料管理相关部门,如物料质量管理人员、采购订单执行人员、商务管理人员等,都按此分类进行人员分工,就可以实现每类物料整条链上人员的相对固定和明确,提高物料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5)便于公司内部沟通 当分类逐渐被企业内部接受后,会便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

2.3.2 物料分类的原则

物料分类的原则有很多种:

1)根据采购金额大小,如分为A、B、C三类。

2)根据采购的性质,如分为标准件和定制件。

3)根据物料质量权重,如分为“关键”、“重要”、“一般”三类。

4)根据物料所在的产品线,如分为无线、终端、网络或监护、超声、检验等。

5)根据物料本身功能,如分为减振、包装、标贴等。

6)根据物料材质,如分为塑胶、镁合金等。

7)根据加工工艺特点,如分为机加件、钣金件等。

8)根据物料使用方式,如分为生产原料、生产辅料等。

以上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在选择时并没有一定之规,而是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最常用的方法是以物料本身物理特性为主,如IC、电阻、电容等,再考虑加工特点、材质类型等,形成综合性的分类方法。这种方法看起来不能保证分类之间的完全相互独立性,会有耦合,如某个物料属于丝杠,但它本质上又属于机加件。这种情况下,可以结合管理的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所以,这种综合性的分类方法虽然算不上科学严谨,但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也就是最合适的。

关于物料分类信息的维护,可以采用如下原则:

1)新增物料时由申请人确定分类,物料质量管理人员审核并最终确定。

2)老物料的分类需要变更时,由物料质量管理人员维护。

2.3.3 物料分类的四个小技巧

具体到分类的细节,从实践中总结出如下一些经验:

1)层次上按两级分类,如大类、小类。如果设置更多层次,虽然可能逻辑上更清晰,但过于复杂,不方便应用。

2)分类除了描述,应该再设置分类代码,便于数据库的管理。代码最好全部使用数字,而不是字符或者字符数字混合型,目的是为了便于录入和检索。

3)物料分类规则是企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企业规模扩大,产品线扩充,甚至伴随着并购等行为时,物料分类规则也要不断修改。因此,分类代码之间要适当留空位以备日后补充。

4)我们说过,分类管理重要的作用是统计和查询,因此分类信息要和物料相关的信息系统(如ERP等)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以方便更大范围内的查询和使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案例2-2 某医疗设备公司的物料分类

该公司产品涉及物料范围很广,除了一般电子产品常见的电子元器件、机加钣金塑胶零件、包装标贴等物料之外,还有光学、机械运动、液路、气路、IT部件等专业领域十分广泛的物料。该公司采取的分类原则,是基于物料物理特性,结合考虑物料使用特点。物料分类具体如图2-2所示。

图2-2 物料的分类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