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党的正确政治路线

党的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与执行。既要制定正确的纲领和路线,更要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纲领和路线,这关乎党的事业全局和根本方向。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党的建设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时局变化和国共力量对比,适时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行动纲领,并及时进行调整,使党的政治建设有了根本遵循,党的建设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1.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新策略

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刘少奇、邓发、张浩(林育英)、何克全、李维汉、杨尚昆、郭洪涛等十余人。

图2 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会址

会议主要讨论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及军事问题。12月25日,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规定党的策略路线是建立最广泛的(不仅是下层的,而且是上层的)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决议》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指出党必须大胆地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贯彻瓦窑堡会议的精神,通过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策略转换,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毛泽东在给抗大学员讲促进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时,打了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对付蒋介石,就要像陕北的农民赶着毛驴上山,前面要人牵,后面要人推,牵不走还得用鞭子抽两下,不然它就耍赖、捣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我们用的就是陕北老百姓这个办法,迫使蒋介石起码在口头上承认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接受了一致抗日的主张。”

2.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强调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为了进一步动员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早日实现对日全面抗战,1937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全国代表会议(当时称为苏区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60人,列席代表74人。会上,毛泽东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和《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结论,博古做组织问题的报告,刘少奇、朱德等做专题发言。毛泽东在报告中分析了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以及国民党的政策由内战、独裁和对日不抵抗开始向和平、民主和抗日转变的总形势,提出了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和早日实现抗战的三位一体的任务。

图3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手稿

毛泽东在讲话中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教训,阐明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共产党必须正确地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动员口号;共产党人在实现这些口号所规定的具体目标时,应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正确建立和发展与同盟者的关系;必须发展共产党的队伍,保持思想的统一和严格的纪律等。因此,在党内,必须继续反对关门主义、冒险主义,争取更多的群众,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也要警惕右倾错误在新的形势下复活,以免使革命事业遭到失败。

3.洛川会议提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及候补委员洛甫、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朱德、任弼时、关向应、凯丰、张国焘,各方面的负责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张浩、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张文彬、萧劲光、林伯渠、徐向前、周建屏、傅钟等22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为此起草的宣传鼓动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图4 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旧址

会议正确分析了抗战爆发后的政治形势,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会议制定了一条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针锋相对的全面抗战路线,确立了共产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并强调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一定要实行党对抗战的领导。

洛川会议是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阐明了党在抗战时期的政治路线,规定了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政策,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方向。

4.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为推动中国共产党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带来的众多挑战,更好地解决党的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1939年10月4日,党中央机关刊物《共产党人》正式创刊。毛泽东亲自为刊物写了发刊词,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建设总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党建经典文献。

在发刊词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抗日战争时期以至整个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总目标——“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还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并进行深刻阐释。由此,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便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选择。

图5 《共产党人》创刊号

在发刊词中,毛泽东还精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结合党的历史,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三大法宝”的提出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为以后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5.中共中央做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历史经验,统一思想认识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17人,各中央局、分局和其他方面的负责人12人。这次全会是与全党的整风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会期长达11个月,其间先后召开了八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六届七中全会的任务有两项:一是为党的七大做准备,二是在全会期间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

六届七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成果是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以毛泽东1942年写的《历史问题草案》为蓝本,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从1944年5月开始起草,历时一年,数易其稿。

《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做出结论;批判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领导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错误,并着重分析了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同时,在总结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经验时,强调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决议》提出,全党今后的任务,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的召开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在思想上做好了充分准备。

6.党的七大制定“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

图6 七大代表进入会场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共755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毛泽东主持了七大开幕式,并在致辞中指出,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斗争,党的任务是要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24日,毛泽东向大会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了一条完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5日,朱德做《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阐明了人民革命军事路线的完整体系。30日,周恩来做《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总结了大革命以来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5月14日,刘少奇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和新的党章。

七大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24年来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还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七大取得了圆满成功,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7.“十二月会议”提出“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基本政治纲领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做《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土地改革、整党、经济、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今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任务。毛泽东在报告中重申《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的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即“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且总结了人民军队的作战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图7 “十二月会议”旧址——米脂县杨家沟村

“十二月会议”是党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会议通过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也是对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在政治上、思想上和一系列政策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8.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前往华北。途经晋绥解放区时,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讲话肯定了晋绥党组织的工作成绩,总结了晋绥解放区的工作经验,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与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对于各解放区正在开展的土改、整党等工作坚持正确方向,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从而夺取全国胜利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