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身份的告别,失去的仅仅是头衔吗

回归家庭之前,高翎与老公打拼十七年,共同创办了一家物业企业,从内部管理到人事统筹,从商业竞标到财务运行,高翎无不拼尽全力。公司起步时,人手不够,高翎几乎每天都睡在公司,跟随多年的员工都清楚“高总”的付出。

企业走上正轨,高翎怀了第三胎,高龄产妇加上老公支持,高翎爽快地退出公司,全职在家。

“回家也是操心,小的那个上初中,肚子里又一个,没有觉得回家在休息,反而更忙。”回忆刚刚回家的时候,高翎并没有感到轻松。

大概在家全职了一年,社区进行人口登记,丈夫的职业是董事长,大儿子的职业是健身教练,女儿是学生,而自己呢?面对社区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表格,高翎突然有点迟疑,最终只能在“未就业”一栏中打下了对勾,社区的干部还热情地跟高翎说:“你看有时间可以到我们这里开‘未就业证明’,然后可以去市民中心办一个‘就业失业登记证’,后面有相关的政策也通知你。”

高翎说:“那个‘未就业’其实还是挺戳我的,就是失业啊,我想想自己的能力又强,经验也丰富,家里的事情从早忙到晚,可是,这个‘失业’两个字就定性了,我就是没有收入来源也没做出社会贡献的人。”

填完表后,高翎心情一直都调整不过来,她觉得自己从学校毕业到现在,始终没有停止过劳动,但是为什么在职业界定上没有自己的位置。这种失落影响到伴随着她到现在的自信,她回忆从公司退回到家里,独立的办公室没有了,工牌没有了,“高总”这个称呼也没有了,没有开会竖立在桌子前面的牌签,没有报表需要她签字,没有培训等待她的致辞。老公回家来也只关心老三今天干了什么、孩子们成绩怎么样,很少再跟她讨论公司的业务,她从somebody一下子就到了nobody,一个缺乏自信的高翎对自己感到分外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