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
- 马威
- 1027字
- 2022-03-01 15:50:49
女性抉择意味着人生成本的付出
现代社会建立在职业分工基础上,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职业定位,缺乏在职业市场上的真正位置会导致女性地位降低。城市里日渐壮大的全职妈妈队伍标志着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日趋繁荣,中产阶级家庭拥有财富愈加稳固,而真相却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回到家庭导致女性社会地位总体下降。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第三期)显示,与此前的调查相比,女性地位逐渐下降,尤其在个人资产拥有、收入水平、职业晋升机会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拥有房产(包括夫妻联名拥有)的占比为37.9%,男性比例则为67.1%,已婚女性中,自己名下有房产的占13.2%,与配偶联名拥有房产比例为28.0%,男性分别为51.7%和25.6%,未婚女性中有6.9%拥有自己名下房产,未婚男性为21.8%,女性拥有存款和机动车的比例均低于男性。女性遭遇到入职性别歧视、升职玻璃天花板等现象,私营企业让女员工签订诸如“怀孕就离职”“产假放弃一切待遇”等“不平等”承诺,因为怀孕而被调岗、降职的女性比比皆是,女性明显地遭受着“母职惩罚”。而在家庭中,女性承担家务劳动投入时间远远高于男性,抚育孩子和照顾老人的责任也主要落在女性肩上。
通过报告我们就可以看出针对女性出现的一种强化现象:因为女性需要更多地承担家务劳动,所以职业发展就会受阻,而职业发展受阻则无意中强化了女性在权衡事业与家庭时将重心偏向于后者。一旦家庭需要人手承担家务和照料责任,女性往往就是“最佳”人选。女性留在家庭照顾家人,对于家庭整体利益而言实现了最优配置,但是,对于女性个体而言,她承受机会成本的损失,蒙受巨大的经济风险。学界对于家庭照顾者的性别研究发现,如果家庭中出现病人,那么提供照顾的基本都是女性。
瑞士管理学教授亚奎斯·哈罗维兹(Jacques Horovitz)通过研究发现,为年老体弱父母提供照顾的女性人数比男性要多,妇女大概花费18年的时间照顾老年双亲,而男性大多只在家庭缺乏女性成员的时候才承担照顾工作。女性除了穿衣、饮食、洗澡、如厕等生活起居照料工作外,还会给被照顾者提供情感方面的支持抚慰,作为照顾者的女性付出经常性、密集性、情感性的投入。
一方面,女性会在各种因素综合下选择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太太;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却越来越倾向于“强者恒强”“赚钱为王”的信念,一旦发生婚内不幸,全职妈妈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女性在面临职场和家庭之间的抉择时遭遇着更大的挑战。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同等际遇的女性相比较,困扰她们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且还意味着背后观念的撕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