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的历史(六):宋之新文化
- (日)佐伯富编著
- 963字
- 2025-04-11 04:38:14
唐帝国的崩溃
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唐毕竟是个大国,虽曾濒临灭亡,但有其根底,仍堪堪可以维持。支持着唐朝的势力四处都有,即使素有篡唐野心的朱全忠也不能一举成功。但时势的转换很奇妙,朱全忠的机会,是这样来临的。
唐初承平之时,宦官不能掌握兵权、干涉政治。但自安禄山之乱以来,天子委任宦官以重权,宦官的权力就越来越大。另外,德宗贞元末年(8世纪末)作为近卫的神策军(玄宗时为地方军,后改为禁军,其军费来自解州盐税)由宦官掌管后,其权力更大了,甚至掌握了天子的废立。第十二任穆宗以后的八个皇帝,其中七人均由宦官拥立,时谚云“定策国老,门生天子”,前一句指宦官是手握立天子之权的国老,后一句是说符合宦官之意的候选人才会被推上天子之位,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宦官势力最直接清楚的评论。
身为天子的昭宗,对此情势束手无策,此前一直在政治上为所欲为的贵族也没有办法。结果是宰相崔胤借朱全忠之力,杀掉宦官七百余人。由此宦官专权的局面终结,但天子的权力也一同消散——神策军被解散了。崔胤察觉朱全忠的野心,于是招募了新军作为防备。朱全忠令部下应征,了解军中的谋略动向。不久后崔胤被消灭,新军解散。朱全忠又顾忌昭宗近侍二百余人,将他们全部缢杀,让自己的手下换上近侍的衣服去服侍昭宗。据说昭宗初时完全没有发觉异样。这样,天子的近侍全是朱全忠的人,他们将天子和宫中的一举一动都向朱全忠报告。
昭宗本来是聪明天子,尝感叹僖宗号令不行、朝廷权威坠地,立志复兴祖宗大业。在受朱全忠威逼自长安迁都洛阳时,曾秘密地向山西李克用、四川王建、淮南杨行密传檄要求救援。朱全忠最怕这样的天子,于是弒帝,让十三岁的昭宣帝即位。此后朱全忠开始将诸皇子,特别是有名望者,用各种理由加以杀害。德王李裕是眉清目秀的贤明青年,朱全忠恶之。他曾这样对崔胤说:“德王尝为季述①所立,安得犹在乎?公白天子杀之。”崔胤将这话告诉了昭宗,昭宗向朱全忠问及此事,朱全忠神色如常地回答说:“臣安敢及之,胤欲卖臣尔。”②
这样平常的态度,可见刚愎的朱全忠完全不把朝廷的贵族放在眼内。在动荡的局势中建立新社会,需要掌握武力的实力派,而诸皇子却是新社会的阻碍。所以,朱全忠首先将皇子们杀害了。昭宣帝在即位的第四年,让位给朱全忠(907年),朱全忠就是后梁太祖。朱全忠随即又毒杀了昭宣帝。社会由传统时代向新的、崇尚力量的时代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