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的历史(六):宋之新文化
- (日)佐伯富编著
- 1012字
- 2025-04-11 04:38:14
贵族的没落
由三国到唐末约七百年间,贵族以家族门第自豪,形成特权阶级并垄断政权,是为贵族制时代。贵族拥有广大的土地,使用农奴耕作,并通过交易剩余物资,保有碾硙(用水力推动脱壳磨粉的石臼。唐代盛行粉食,寺院和贵族都设有碾硙营利,会妨碍灌溉用水)来牟利,获得莫大的利润。像这样,贵族确保了政治、经济两方面的优势,于是逐渐出现了掣肘天子的倾向。除此之外,限制天子权力扩张的是隋朝的科举,即高等文官考试。科举的出现,向一般民众开放了成为官僚的途径。如果这个制度能够按理想设计那般运作的话,将会通过民众加入官僚群体的方式而限制贵族的权力,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天子之权。但这个制度在宋代之前都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

宋代的横车水车(《柳阴云碓图》)
准备考试需要相当的经济基础,而且考官都由贵族垄断,所以合格者仍多是贵族。以优秀成绩及第的贵族,其名誉锦上添花,与此同时,又产生了大量因贫困落第而愤愤不平的人。黄巢造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落第,是出于对贵族连科举也垄断的反感。

宋代贵族的庄园(农事)
另一方面,贵族长期离开故乡在中央为官,当社会动荡时,其在乡的土地被人所夺占,只能靠争夺中央政府的俸禄为生。他们不能再炫耀门第,所以便勾结军阀来巩固自己的权位。唐末的柳璨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在科举及第后仅用了四年就做到宰相之位。他是轻佻浮躁、善于谄媚的人,因奉承朱全忠,因此渐渐排挤掉同僚的高官,独占权柄。此时天象出现了彗星。古时的执政者畏惧彗星,认为是改朝换代的先兆。柳璨于是利用这个机会,将其“素所不快者”的名字报给全忠,说:“这些人都聚集同伙横加议论,怨恨不满,应该拿他们遏止灾祸。”刚好这时朱全忠的幕僚中,有因科举落第而对进士出身的贵族心生厌憎的李振,他也对朱全忠说:“朝廷之所以不予理睬,是因为有衣冠贵族们紊乱纲纪;如果您欲图大事,不如将这些朝廷难御之人尽早除掉。”
连信任的李振都这样说,朱全忠遂将名门贵族、科举出身者,或在中央担任高官者,或杀或贬,一时间甚至“搢绅一空”。本来朱全忠就厌恶巧舌如簧的贵族,他曾经与僚佐和游客等人坐于大柳树下,说道:“这棵大柳树适合用来做车毂。”众人没有回应他,这时游客中有数人附和道:“的确适合做车毂。”结果朱全忠勃然大怒,厉声骂道:“书生辈奴气十足,就会玩弄口舌,车毂需要坚硬的夹榆,岂可用柳木!”于是指挥左右,将附和适合做车毂的几人全部杀掉了。③这样,中世有着庞大势力的贵族几乎没落,进入了以武力为尚的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