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谁是大汉的忠臣
- 三国:兴汉大业从益州开始
- 青格纸贵
- 2044字
- 2025-04-26 10:50:56
帐门被推开,程昱的身影出现在曹操面前。
“孟德也是时候该整兵出发去雒阳了,沈稻虽说明面上不去雒阳,但我料他此番定会前去雒阳讨董!”
曹操闻言轻叹一声,放下手中的书籍疑惑道:“仲德,你又是从何见得沈稻他定会去雒阳的啊?”
曹操站起身对旁边的程昱说道:“沈春才如今被董贼下套,益州乃他立基之地,若不回益州,那刘焉可就得叫他什么都没有了!”
程昱看了看曹操,说道:“沈稻此人家底虽薄,然其手段深不可测,益州刘焉不过冢中枯骨,他更是无须将其放在眼里!”
程昱微微一笑,缓缓走到帐中央,说道:“孟德可曾听过孟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故事?孟子站在泰山之巅,俯瞰四周,顿觉天地之辽阔,人间之渺小。
“沈稻此人,虽起身于益州一隅,但他的眼界和志向,却远非益州所能局限。”
“我与沈稻相识不久,但对他的心性手段颇为了解。沈稻本质上是个商人,善于审时度势,伺机而动,昱有一友智谋算的上是天下奇才,此番还尚在雒阳为其布局落子!”
曹操听后,眉头紧锁,沉声道:“仲德此言,未免太过惊世骇俗。沈稻若真有此野心,那他岂不是要与天下人为敌?”
程昱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孟德,这乱世之中,有野心之人何止沈稻一个?益州不过只是他的起点罢了!”
“再者,沈稻虽非大汉之忠臣,但他心中也自有计较。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实力才是硬道理。他手下的那些智谋之士,个个都是才智过人,他们定会为沈稻谋划出一条生路。”
曹操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仲德所言有理。沈稻此人,行事向来出人意表,就连我难以捉摸。”
程昱微微一笑,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孟德多虑了,沈稻虽非池中知鱼,但却有一致命弱点。不过此番他既然决定前往雒阳,那就必定有着周全的准备和应对之策。”
曹操听后,眉头渐渐舒展,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仲德果然见识非凡,令人佩服。如此看来,沈稻此行雒阳,倒也是一件值得关注之事!
只是,我也不能坐视不管,毕竟多一个盟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
程昱点头表示赞同:“孟德所言极是,我们虽与沈稻并非一路人,但在这乱世之中,若能相互扶持,共同抵御外敌,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如何与沈稻接触,让他愿意与我们结盟才是眼下之事啊!”
曹操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沈稻此人心机深沉,不易接近。手下文武又皆是过人之士,他们定能看出这乱世之中的大势所趋,恐怕我也只能以诚意相待,进而让其与我们结盟了。”
程昱听后,摇头道:“我们可派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先行探听沈稻的口风,再徐图之。只是,这派往之人,须得谨慎选择,以免坏了大事。”
曹操目光在帐内众人身上扫过,最后落在了荀彧身上:“文若才智过人,能言善辩,正是此行的最佳人选。不知文若意下如何?”
荀彧闻言,起身拱手道:“孟德有令,彧自当遵从。此行事关重大,彧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孟德所托。”
曹操听后,大喜过望:“有文若前往,曹操何忧之有?只望文若此行顺利,早日归来,共谋大业。”
荀彧领命而去,准备前往沈稻军帐中接触,试图说服,让其愿意与曹操结盟共同出兵雒阳讨董。
……
……
夜幕低垂,沈稻的营帐内灯火通明,酒肉香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高坐堂上的沈稻,身着锦袍,神色自若地望着眼前这群忠心耿耿、和睦相处的手下兵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
沈稻举起酒杯,向着众多得力干将说道:“吾等从益州远道而来,本为讨董大业,誓要铲除奸佞,恢复汉室之荣光。然如今天子有诏,作为汉家臣子,我等也自当遵从,以大局为重。”
何尚闻言,连忙摆手,激昂地说道:“我军已破陷阵营,公子乃人中之龙,智勇双全,威震四方。即便吕布再生,我益州军又何惧之有!吾等愿随公子,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誓要助公子成就大业!”
沈稻微微一笑,淡然说道:“仲武,此乃天子诏令,岂可与吕布这等武将相提并论。身为臣子,当以忠君爱国为本,谨遵诏令!”
何尚低声对旁人说道:“公子之义举,天下皆知。先帝在雒阳时,曾以‘汉为’二字相托,此足见公子之忠心!
吾等跟随公子,实乃三生有幸。公子不仅智勇双全,更有着一颗赤诚之心,誓要兴复汉室,拯救苍生。”
在场众人皆露出钦佩之色,纷纷点头称是。
李铁称赞道:“若得公子相助,汉室定能复兴。公子智勇双全,又心怀天下,必将成为扶汉之功臣。吾等愿随公子,共谋大业,誓要助公子成就一番伟业。”
沈稻摇摇头,谦逊地说道:“我并无此等野心,若天子复位,我也只愿为天子镇守一方,保大汉子民安居乐业。
至于身后之名,若后世子孙能念及吾对大汉之微薄贡献,吾便心满意足了。”
众人闻言,皆感慨万分。
沈稻不仅有着过人的才智和勇气,更有着一颗谦逊的心。
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和贡献,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和低调的态度。
甘宁更是心潮澎湃,对沈稻的兴汉大业更加坚信不疑。
他暗自庆幸自己投奔沈稻麾下,实乃明智之举。
果然只有跟随沈稻,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主公高义,吾等佩服。”典韦、甘宁等麾下将领纷纷拱手称赞道,“吾等愿随主公,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誓要助主公成就一番伟业,兴复汉室,拯救苍生!”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走进帐来,抱拳行礼道:“主公,外面有一名叫荀彧的文士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