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荀彧的到访

“在下曹将军帐下谋士荀彧,参见沈亭侯。”

荀彧步入帐内,言辞谦逊,举止有礼。

沈稻望着这位初来乍到的谋士,脸上显露出淡淡的笑容,心中却泛起了层层涟漪。

他眼前的荀彧,看似平淡无奇,处处透露着一丝小心谨慎,但沈稻深知,这位文士绝非池中之物。

他心中不禁感叹,眼前之人,可是历史上那位智谋深邃、运筹帷幄的荀文若啊!

沈稻对于荀彧的了解,可谓颇为深厚。

荀彧早年便以才智出众闻名,曾在袁绍帐下效力,但因其深察袁绍难成大业,便毅然投奔了曹操。

这一投奔,便开启了荀彧传奇的一生。

在曹操麾下,荀彧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眼光和军事才能。

他力劝曹操迎奉天子,为曹操争取到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使得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

这一举措,不仅为曹操赢得了天下人的归心,更为他日后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荀彧在战略规划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曾建议曹操先稳定中原,再图四方,这一战略思想对曹操的统一大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曹操征战四方的过程中,荀彧更是屡出奇谋,助曹操屡战屡胜,威震天下。

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才能,荀彧还以品德高尚著称。

他为人谦和、正直无私,深受曹操及麾下将士的敬重。

在曹操帐下,荀彧不仅是一位智谋出众的谋士,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的言行举止,都成为了曹操麾下将士们的楷模。

想到这些,沈稻对荀彧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简直是全能型的人才啊!

荀彧看着满帐的酒食,大笑出声讥讽道:“摆出如此阵仗,我还以为沈亭侯这是破了董卓迎了天子呢。如今天子尚在董卓余孽之手,尔等怎能如此荒废?”

声音不大,可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在帐内众人的心上。

荀彧那眼神中透露出对沈稻等人“不思进取”的不满,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天下苍生的苦难因他们的“懈怠”而得不到解救。

帐中将领皆是气愤不已,他们一个个怒目圆睁,脸上满是愤怒之色。

心说你一个待在后方血没留半滴,出兵就打败仗的帐下谋士,有啥资格在这说话。

为人豪爽的典韦更是起身大叫着要将其撕烂:“你这酸儒,竟敢在此胡言乱语,看俺不把你撕成两半!”说着,便挽起袖子,作势要冲上去。

沈稻出声制止:“典韦,不得无礼!”

但沈稻也没给对方好脸色,他微笑着反问:

“我手下将领皆是在虎牢血战,先生可是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所以可以在此高论一番?

我想若没有我们益州兵马,恐怕先生这时已经没有这么大的口气了吧!”

沈稻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嘲讽,眼神中透露出对荀彧的不满。

沈稻本来对来者的到来还是欢迎的,谁知道对方当着如此场面说如此煞风景的话。

以对方的智商和情商,很有可能是在调动自己的情绪设坑。

荀彧见沈稻淡定如常,倒也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既然沈稻这里不能调动情绪,那就从他手下部将那里下手了。

他大笑道:“沈亭侯的目光还是短浅看不到远处啊,我家主公早已知道袁绍领导的联军必败,所以自此以来并没有显山露水,一直在隐藏实力。

若你们能和我们一同出兵雒阳,便能让你等见识一下我军的真实实力。”

荀彧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曹操大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场景。

帐中益州军将士相当的激动,纷纷叫嚷着:“来啊,我们益州军没有怕过任何人!”

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就与曹操的军队一决高下。

他们的脸上满是斗志,仿佛已经做好了冲锋陷阵雒阳的准备。

不过沈稻却依旧淡定地表示:“听到先生这么说在下就放心了,原本还想随同你家主公一同出兵雒阳的,你们既然有如此把握,那沈稻也就能放心回益州了。”

荀彧呆愣许久都没反应过来,他没想到沈稻竟会如此回应。

原本他以为能激怒沈稻,或者至少能让沈稻露出一些破绽,可沈稻始终却像是一潭深水,波澜不惊。

荀彧心中不禁对沈稻更加忌惮起来。

他意识到,这位沈亭侯绝非等闲之辈,自己这次前来,恐怕是踢到铁板了。

但他很快便恢复了镇定,心中暗自思索着应对之策。

过了好一会儿,荀彧才缓缓回过神来,清了清嗓子说道:“沈亭侯果然名不虚传,倒是荀某失言了。

不过,若沈亭侯真有意,不妨与我家主公一见,共商此去雒阳的天下大事。如今董卓余孽未除,天子蒙尘,正是需要我等豪杰携手共进之时啊!”

沈稻目光灼灼地看向荀彧,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反问道:“荀先生,你既如此看重忠诚,那依你之见,你自己可算得上是忠臣?”

荀彧微微一怔,没想到沈稻会突然有此一问。

但他很快便镇定下来,坦诚地回答道:“轮行迹而言,全军上下,哪怕是自家主公,在迎奉天子一事上的作为,目前也比不上沈亭侯。

只是天子远在雒阳的董贼之手,沈亭侯既有此实力,更应担起这份大……”

沈稻冷笑一声,打断道:“忠诚岂是可言之事?若行迹尚且不能证明忠诚,那还有什么能证明?就凭借你的这一张嘴吗?空口白话,谁不会说?

你荀彧说一心为主公谋划,可曹操迎奉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其中又有几分是为了兴复汉室,几分是为了自己的霸业,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见荀彧一时语塞,沈稻继续说道:“我的忠诚无需向任何人证明,它就摆在那儿,明明白白。你家主公无需派你来说些什么,雒阳之举,我已经有了定数。

如今这天下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我益州虽有心,但也得从长计议,岂是你三言两语就能左右的?

忠诚不是靠嘴说的,而是要看实际行动,若连行迹都无法让人信服,那所谓的忠诚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荀彧听闻,再次说道:“沈亭侯所言极是,忠诚确实无需多言,但如今局势紧迫,天子蒙尘,百姓受苦,若我等豪杰不能携手共进,这天下何时才能太平?

我家主公曹操心怀天下,志在匡扶汉室,沈亭侯您也是一方豪杰,若能与我主联手,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沈稻双手抱胸,眼神中满是不屑:“哼,曹操心怀天下?我看他是心怀霸业吧。他多少是为了百姓,多少是为了自己?

我沈稻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什么是假借大义之名行私利之实。我益州行事,自有原则和分寸,不会被他人轻易左右。”

荀彧心中一紧,连忙辩解道:“沈亭侯此言差矣,我家主公一心为汉,绝无半点私心。迎奉天子,也是为了能让天下早日安定,还政于朝!”

如今董卓余孽作乱,诸侯割据,若没有一个强大有力的势力来主持大局,这天下只会更加混乱。还望沈亭侯能再考虑一下与我主联手之事。”

沈稻冷笑一声:“考虑?我自然会考虑,但绝不是被你这几句话就说动的。

你回去告诉你家主公,若他真有诚意,就去雒阳拿出点实际行动出来,而不是派你来这里和我空谈什么忠诚和大义。”

荀彧目光缓缓地从沈稻的头顶移至脚底,又从脚底扫回他的面容,上下细细打量了一番,而后微微颔首,却并未吐露只言片语。

在荀彧心中,对于这些徒有公卿将侯之名的人,着实难生多少好感。

就说那益州的刘焉,身为汉室宗亲,在天子蒙受苦难之际,却拥兵自重,按兵不动,只图在益州偏安一隅,扩充自己的势力。

还有那幽州的刘虞,同样身为汉室血脉,面对天子的困境,也是毫无作为,坐视不管。

他们这等行径,与那董卓又有何异?

天下芸芸不过皆是包藏祸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罢了。

连汉室近亲都如此行事,更何况沈稻这种手握兵权的一方亭侯呢?

“好,既是如此,还望沈亭侯能牢记今日所言。”荀彧神色平静,语气不疾不徐地说道,“荀彧这便告辞了。”

言罢,他微微拱手,朝着营帐外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