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照护与康复指导手册
- 周颖 刘新颖主编
- 856字
- 2025-03-14 16:35:47
第五节 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为临床常见病,是指外界小的物体或虫类进入外耳道。儿童、成人均可发生。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小儿多因好奇,玩耍时将弹珠、塑料片等小物体塞入耳内;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异物遗留所致;偶有虫类侵入耳内。常见异物大致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非生物性三种。
1.植物性异物
如豆类等,进入外耳道遇水膨胀易引起患耳胀痛并感染。
2.动物性异物
如蟑螂、飞虫等,侵入外耳道内,因其爬行扑动可致患者耳内轰鸣,奇痒难忍,也可因其刺激鼓膜或外耳道后壁迷走神经耳支,引起耳痛和反射性咳嗽。
3.非生物性异物
如棉片、小纱条、棉签遗留、石子、木屑、铁屑等,体积较小者初期可无明显变化,后期可因感染流脓或被耵聍包裹形成耵聍栓塞。
二、临床表现
1.一般小的无刺激性的异物无明显症状,体积较大者可有耳闷胀感、耳痛和反射性咳嗽等症状。
2.豆类异物遇水膨胀后可加剧外耳道疼痛,患儿多表现为用手不停抓挠患耳,哭闹不止。活虫类异物可致耳内奇痒难忍,并有明显的轰鸣声。坚硬锐利的异物可损伤鼓膜,疼痛明显。
三、治疗要点
1.选择合适的器械和正确的方法将异物取出。
2.对嵌入外耳道皮下或骨质中的异物,可考虑在麻醉状态下手术取出。对躁动不合作、异物较难取出的小儿,需在全麻下进行。
3.外耳道感染者,可将异物取出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如耳道肿胀严重,异物不易取出,可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取出异物。
四、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急性疼痛
与外耳道异物刺激或感染有关。
2.有鼓膜损伤的危险
与异物性质或操作不当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相关外耳道异物的预防和处理知识。
五、护理措施
1.配合医生取出外耳道异物。
2.观察患者症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外耳道感染。
3.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
六、出院教育与延续护理
1.指导家长看护小儿不要将小玩物塞入耳内,成人应改掉用棉签棒、火柴棍等物品挖耳的习惯,以防异物残留耳内。
2.卧室内消灭蟑螂,尽量不要放置土载植物等,野外露宿时应加强外耳防护,以免昆虫进入耳内。
3.告知患者一旦异物进入耳内,应及时就医,切勿盲目自行取出,以免将异物推至耳道深部误伤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