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咽癌放化疗后的中医康复与调养
- 彭桂原主编
- 2985字
- 2025-03-15 07:39:04
恶心呕吐
化疗后为什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打嗝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是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这是由于化疗药物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并损伤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从而引发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性跟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方式及患者本人体质有关。
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能因恶心、呕吐而减少进食,一定要适当多进食,以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告诉自己,将吃好饭当作首要的任务,不想吃也得吃,能吃则应尽最大努力去吃,要有能吃一口便多吃一口的决心。
如何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1.少食多餐,饭前适当活动,可少量饮用新鲜姜汁,能减少或防止恶心呕吐。感觉恶心时,可口含生姜片或橘皮以缓解。室内可以摆放切开的柠檬或直接嗅闻柠檬的芳香气味来驱散恶心的味道。
2.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恶心、呕吐,发作时深呼吸,做吞咽动作,以减轻恶心症状。
3.反胃时,平静坐下或躺下,数数、做腹式呼吸和放松练习,有顺序地收缩全身各组肌肉再放松,让自己逐渐放松、平静。
4.餐后勿立刻躺下,宜进行适当活动。
5.可进行腹部热敷等治疗,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6.饭时或饭前可口服健胃消食药物,如胃蛋白酶等(需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7.增加业余生活,每天进行适宜的有氧健身活动及娱乐,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如户外散步、打牌、唱歌、听喜欢的音乐、看电视、看书、上网、做游戏或与其他人聊天等,分散注意力,放松心情。
8.若发生呕吐,停止后应漱口,清理被污染的床褥,以防气味难闻重新诱发呕吐。
9.打嗝时可以进行穴位点压:攒竹、内关、足三里。
10.打嗝不止时可以喝温水含在嘴里,深吸一口气,感觉快打嗝时立即吞下;或者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再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胃肠道反应患者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1.饮食宜清淡、少油,流质或半流质,如清汤、稀饭、麦片粥、牛奶等,少量多餐,每次呕吐间歇期进食。
2.饮食品种应多样化,易消化及吸收,无特殊气味,无刺激性。
3.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花生、番茄、大豆及其制品等。
4.食用营养价值高、氨基酸种类较齐全、配伍比例好的蛋白质,如蛋类、乳类、鱼类及动物的瘦肉。
5.食用含维生素和糖类的食物,能帮助消化并补充能量,如番茄、胡萝卜等黄、绿色蔬菜或水果;可进食偏酸食物如橘子、山楂等,以缓解恶心;进食前后1小时不饮水。
6.可适当增加营养品和补品,如配方奶粉等以及在医生指导下进食补品。
7.饮食宜温热适中,避免同时摄入冷、热的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如红薯、红豆、马铃薯、芋头、萝卜、南瓜、板栗等)、太甜或太油腻的食品以防胃肠不适,避免睡前进食过量。
8.如呕吐不止,不要强迫自己进食,应不断、少量补充水分,如不加甜味剂的果汁、盐水、汤等,如果无法喝下液体,呕吐又持续了24小时以上,患者可能会脱水,应去医院就诊;如果不再呕吐,只是觉得恶心,应适当进食,因为饥饿可能会让患者更恶心。
9.呕吐后应尽量坚持进食,可中和胃酸,促进肠蠕动,保护胃肠黏膜。
胃肠道反应患者可选用哪些药膳调理
“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中医认为恶心、呕吐这类反应是因化疗药物伤及脾胃,以致脾失健运,胃气上逆。治疗以温中健脾燥湿、和胃降逆理气为原则。
脾失健运,饮食难化,脾虚不能承受水谷,使之腐熟、运化、吸收水谷精微功能受阻;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以致痰湿中阻,胃气不降,气逆于上,每每出现恶心、呕吐表现,以脾胃虚弱、痰饮内阻为主,治疗以温中健脾、燥湿、和胃、降逆理气为原则。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组成:陈皮9克,法半夏12克,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甘草6克,木香、春砂仁各10克(后下)。
方解:党参、白术、甘草能温中健脾、燥湿,陈皮、木香、春砂仁理气降逆,茯苓、法半夏化痰止呕。
1.醋熘白菜
材料
白菜200克,香油2克,醋、白糖、盐适量。
功效
开胃和中。
做法
将白菜择洗干净,沥水,切碎;倒入香油、醋、白糖和盐,大火翻炒。
药膳介绍
《本草纲目》中记载:“白菜,亦名崧,甘温,无毒。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咳。冬汁尤佳,和中,利大小便。”此菜酸甜有营养,能开胃和中,增加食欲,补维生素,适合胃口不佳者。
2.糖醋藕丝
材料
藕150克,姜、白糖、醋、盐适量。
功效
健胃清燥,益气开胃。
做法
将藕洗净、去节,切成藕丝;姜洗净切丝;将藕丝盛入盘中,加姜丝、白糖、醋和盐,拌和均匀,腌渍半小时即成。
药膳介绍
藕,《本草拾遗》中记载其“消食止泄,除烦,解酒毒,压食及病后热混。”生吃鲜藕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煮熟的藕性温,味甘,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有消食、止渴、生肌的功效。
3.姜藕饮
材料
生藕250克,生姜10克。
功效
除热,清胃,止呕。
做法
上二味,研绞、取汁,不拘时服。
药膳介绍
本方出自《圣济总录》,生藕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生姜能止呕和胃。
4.杨梅肉丸
材料
猪肉泥350克,鸡蛋1个,面包屑20克,白糖适量,醋15克,盐44克,湿淀粉15克,杨梅汁5克,猪油250克。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解毒。
做法
猪肉泥打入鸡蛋,加盐少许、水100毫升,搅至上劲时加面包屑搅匀,将肉馅挤丸,肉丸下油锅炸至浮起,呈金黄色时倒入漏勺沥油;原锅置于火上,放入白糖、醋、杨梅汁和水100毫升,待烧开、糖溶化时,用湿淀粉勾芡;炒锅中放猪油烧至五成热时,将肉丸子倒入锅中,煮开,淋入熟猪油10克,烧至收汁,使肉丸子呈浅玫红色,形似杨梅,出锅即成。
药膳介绍
猪肉能补肾养血,滋阴润燥;杨梅汁能健脾开胃,消炎解毒,其含有维生素C、有机酸和多种天然消炎成分,能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消炎解毒。
5.炒鲜奶
材料
鲜牛奶250克,4个鸡蛋的蛋清,笋尖25克,去皮马蹄15克,植物油10克,白糖15克,淀粉50克,盐、适量。
功效
健胃和中,养阴生津。
做法
将笋尖、马蹄洗净,切成米粒状;蛋清打起泡沫后,加淀粉、牛奶搅成牛奶糊,再放入白糖、精盐,继续打匀;将锅烧热,放入植物油,下笋尖、马蹄粒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牛奶糊,用手勺推动,待起泡后即可起锅装盘。佐餐或服食,宜常食用。
药膳介绍
牛奶味甘,性平、微寒,入心经、肺经、胃经,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之功效。
注
乳糖不耐受人群不宜食用。
针对胃肠道反应,中医有何外治法
1.艾灸并按压中脘、内关、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
每个穴位用温和灸15分钟左右,以皮肤稍感温热、显红晕为宜,每天1次,艾灸后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
2.贴敷神阙
用生姜汁、半夏粉拌成药膏,贴敷于肚脐内(神阙),具有健脾益胃,温补下元,益气固托的作用(姜汁:温中止吐;半夏:降逆止吐)。
3.按压耳郭穴位
包括胃穴、食道穴、小肠穴、贲门穴等,每次15分钟左右,直至整个耳郭发烫发红,手法不宜过重,以防压破皮肤。每天2次。

4.持续刺激内关
在内关处放1颗黄豆,并扎腕带固定及施压按摩,每次15~30分钟。
5.治疗胃肠道反应的常用穴位
(1)攒竹:
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2)中脘: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3)内关: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4)曲池:
位于肘部,屈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5)合谷:
位于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示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示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

(6)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7)神阙:
就是肚脐眼,又名脐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