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枸杞子的传说
古往今来,枸杞子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都处于“被神化”的地位。纵观中国历史各个时期,有关枸杞子的传说层出不穷、经久不衰。据闻,为求长生不老,秦始皇费尽心机求得的长生药中就包含枸杞子。古人认为常食枸杞子可以“留住青春美色”“与天地同寿”,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与扑朔迷离的民间故事更是为枸杞子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一)王母人间游,红宝耳坠留
枸杞,何人造之?王母娘娘也。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心地善良的姑娘住在昆仑山乌龙沟附近,每日以采药为生。但她从不贪图钱财,总是将采来的草药免费送给患病的穷苦人家。因此被仙人点化,得道升仙,并得到玉皇大帝的青睐,成为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牵挂人间疾苦,常常郁郁寡欢,于是她想找一个“情牵世间疾苦,胸怀人间大爱”的人,代替自己传药治病,救世救民。
一天,王母娘娘乔装打扮成老婆婆,沿路乞讨,来到一个村子里对村民们说:“我年老体衰,食不果腹,要是有人认我为娘,我就将识药采药的本事传授给他。”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一个商人找到了乞讨的老婆婆,将她接回家中好生伺候。可商人却别有用心,想学会识药采药后,治病卖药,继续发家致富。但过了许久,老婆婆并未提及识药采药一事,商人坐立难安。一天,商人假惺惺地喊了声娘,问起传药之事。老婆婆答道:“娘年老体弱,需要你背为娘上昆仑山。”商人心里愤愤不平,昆仑山距此几十公里,自己根本吃不消。于是,他找了农夫抬轿子,可老婆婆却说:“你要亲自背我,才能传授本事。”果不其然,商人大怒:“你这不是整我吗?我看你是想骗吃骗喝吧?真是白养了你这么多日子!”老婆婆冷笑一声,换回自己的破衣服,离开商人家,继续沿街乞讨。没过多久,又有一个财主将老婆婆接回家中,财主心怀鬼胎,想要学得本事后,将名贵药材送给权贵,加官晋爵。可一个多月以后,财主见老婆婆从未提及传药一事,心急如焚,最后财主像商人一样,赶走了老婆婆。
王母娘娘继续乔装成乞讨的老婆婆,每到一处,就说出自己的心事,很多人都把她当成疯子、骗子。直到有一天,王母娘娘来到宁夏地界,巧遇山中洪水泛滥,见一位樵夫背着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过河避难。王母娘娘心下一喜,这不正是我要寻找的善良博爱之人吗?于是,打扮成老婆婆的王母娘娘大声询问樵夫,能否请他也背自己过河,樵夫欣然答应,又立即将她背过河。王母娘娘见他如此憨厚老实,就想将识药采药的本事传授给他。为了考验他,王母娘娘自称已饥肠辘辘多日,樵夫听闻立刻请王母娘娘来家中吃饭。妻子准备了饭菜,嘘寒问暖后,听闻她还要继续乞讨,善良的两口子于心不忍,劝她说:“您年事已高,乞讨不易,若是不嫌弃寒舍,就同我的眼睛看不见的老娘作伴吧?”就这样,王母娘娘在樵夫家里住了下来。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王母娘娘试探性地问樵夫:“总这样住在您家里,心里过意不去,要不我还是走吧?”樵夫急了:“您无儿无女,我认您做干娘,将来为您养老送终,这不是挺好吗?”王母娘娘终于安心落意,此人定能救世救民,造福百姓。又过了几天,王母娘娘唤樵夫:“孩子,你背我到龙泉山看看吧!”樵夫虽有困惑,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路途坎坷,上坡下沟,樵夫疲惫不堪,但他还时常与王母娘娘说笑逗趣,一路上欢歌笑语。于是,王母娘娘开始传授樵夫如何识药、采药、用药等本领。日复一日,樵夫逐渐认识了许多草药,熟记了许多治病方法。
一天,二人早早上了山,王母娘娘看着冉冉升起的红日,对樵夫说:“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造福百姓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我要回天庭了。”摘下自己的红耳坠和平时拄的拐杖一同送给樵夫,嘱咐他:“把拐杖插到院子里,红耳坠挂在上面,结出的红果可以治好你娘的眼睛。切记要造福百姓,不可贪图富贵。”语毕,化作清风,回了天庭。樵夫回家以后,按照王母娘娘的方法,果真收获了满树红果子,治好了母亲的眼睛。后来樵夫改行行医,将红果赠送给乡亲们,诚心诚意地为穷苦人家治病,救世救民。
王母娘娘的红耳坠和拐杖,幻化成了植物枸杞,所以在《名医别录》中枸杞又有“仙人杖”“西王母杖”的美称。
(二)狗妻杞氏贤,采食红果安
枸杞,名从何来?狗妻杞氏命之也。中药的名字,数以万计,往往都寄寓着人们对于健康长寿、药食同源、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各种各样的美好期许。这其中还有许多中药以人名命名,有的用以颂扬医者医技高超,缅怀前贤医德,如徐长卿、使君子等;有的用以感恩前人慧眼识珠,纪念药材发现者,如杜仲、刘寄奴等。每一味以人名命名的中药背后都有一个传奇故事,“枸杞”名字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相传在战国时期,秦国境内黄河南岸的泉眼山下,坐落着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一位乳名唤作狗子的青年农民,勤劳勇敢,每日以农耕捕鱼为生。狗子弱冠之年,迎娶了一位善良贤惠的女子为妻,唤作杞氏。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侍奉老母亲,过着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日子。可好景不长,在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下令征召全国男子修建长城,狗子也被征召,渡过黄河,修建长城。狗子修建长城无法回家,只能每天期盼早日修完长城,回家与妻子和老母亲团聚,可这一盼就是十余年。
当长城终于修建完毕后,狗子历经长途跋涉回到家乡时,不巧家乡正在经历蝗灾,田园荒芜,颗粒无收。男女老少满街乞讨,饿殍枕藉,乡亲们全都瘦骨嶙峋,弱不禁风。狗子看到这般哀鸿遍野的景象,顿时目瞪口呆,大惊失色,不知家中妻子与老母亲是否健在。他迫不及待地赶回家,竟然发现老母亲的满头银发如今乌黑油亮,面色红润,容光焕发。而妻子也是春光满面,神采奕奕,根本没有饥肠辘辘的样子。狗子一头雾水,询问妻子:“回来的路上乡亲们全都面黄肌瘦,为何母亲与你却如此精神饱满呢?”妻子泪流满面:“自从夫君被征去修建长城后,我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才能勉强维持生计。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哀伤至极,哭瞎了双眼。为给母亲治疗眼睛,我听村里的老人说坟头上长出来的红果子可以明目,于是我便每日去山里采摘坟头上的红果子给母亲食用。没想到母亲没吃几天,眼睛就重新明亮了起来,又吃了一段时间后,头发也变得乌黑油亮。”老母亲也热泪盈眶,说道:“如果不是你的好媳妇每天采红果子给我服用,我早就一命呜呼了,哪还能等你回来啊!”狗子听完内心感慨万千,喜极而泣,对妻子更加尊敬。
后人发现,狗妻杞氏从山间坟头上采回的红果子具有养肝明目、滋补肝肾的功效。民间医生采红果子入药,并根据这个传说,以夫妻二人的姓氏命名为“狗杞子”。后觉此名不雅,改名为“枸杞子”。
(三)曾孙拒良药,祖母怒其老
枸杞子,药效如何?食之可延年益寿也。枸杞子为中国传统常用中药,用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记载枸杞“根大寒,子微寒,无毒。主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骨,强阴,利大小肠。久服耐寒暑”。隋唐时期,养生风气盛行,《药性论》中记载枸杞子可以“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而枸杞叶作饮代茶“能止渴、清烦热、益阳事”。唐代《食疗本草》中记载枸杞叶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代茶煮汁饮之能“益阳事”,枸杞子和面煮熟服用可“去肾气尤良,又益精气”。明代李时珍认为枸杞浑身是宝,《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认为“分而用之,则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
除历代本草中关于枸杞子功效的文字记载外,枸杞子能延年益寿的民间故事也不计其数。宋代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中转载了汉代《淮南枕中记》的一则故事:一位汉代使节奉天子之命出使西河,途中在河边休息时,偶遇一位亭亭玉立的妙龄女子,看起来大约十五六岁。可这名女子却手持木棒正在责打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使节十分生气,立即拦下女子询问缘由:“老人是何人?如此羸弱,怎能这般殴打?”女子听闻,掩面而泣:“您有所不知啊,他是我的曾孙,家中有良药,他却不肯食用,才会一反常态,年老体衰。”使节目瞪口呆,“请问您今年多少岁啊?”女子说自己已经300多岁了。使节呆如木鸡,又问:“家中良药为何物?竟有永葆青春的神效?”女子回答:“药只有一种,但却有五个名字,春名天精,夏名枸杞,秋名地骨,冬名仙人杖,亦名西王母杖。按照四季的不同采食服用,正月上寅采根,二月上卯治服之,三月上辰采茎,四月上巳治服之,五月上午采叶,六月上未治服之。七月上申采花,八月上酉治服之;九月上戌采子,十月上亥治服之;十一月上子采根,十二月上丑治服之。这样就能青春永驻,与天地齐寿。”
《保寿堂方》载“地仙丹”云:“昔有异人赤脚张,传此方于猗氏县一老人,服之寿百余,行走如飞,发白反黑,齿落更生,阳事强健。”古人对枸杞子的无限遐想,为现代学者深入探究枸杞子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证明,枸杞子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抗癌等作用,主要含有枸杞多糖、多酚、类胡萝卜素、黄酮、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枸杞多糖和多酚类成分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抑制体内自由基氧化。这些研究结果为古人的无限遐想提供了佐证,充分证明了枸杞子“药食同源”“延年益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枸杞养生馆,延龄身体健
枸杞子,如何养生?养生馆知也。纵观枸杞子几千年的药用历史,历代医家都着迷于枸杞子“长生不老”的神奇功效。南北朝时期葛洪认为枸杞子是仙药中的上药,在《抱朴子·内篇》中写道:“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唐朝李梴《医学入门》中的五子衍宗丸,以枸杞子配伍菟丝子等药材做成蜜丸,补肾固精,治疗男子阳痿早泄、须发早白等肾气不足的病症。明朝邵应节献给嘉靖皇帝的补养名方七宝美髯丹,配方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枸杞子即为其中一宝。清朝慈禧太后服食的益寿膏、长春益寿丹,枸杞子也是其中的重要药物。枸杞子,也被古人称为“却老子”,迎合了人们心中渴望永葆青春、健康长寿的心理,故枸杞子从古至今都是养生的热门话题。
关于古人是如何利用枸杞子养生的,这里也有一则民间趣闻。相传在西夏,有一个叫作杞子的男童,父母早逝,家中也无他人可以照顾杞子。杞子自小就体弱多病,瘦骨嶙峋,弱不禁风,邻居们都很担忧杞子,常常接济他。一天,杞子翻阅父亲的遗书,发现一本《枸杞祖传秘方》。杞子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何不试一试呢?按照秘方中的方子服了数日,杞子竟然面色红润,神采奕奕,又服数日,身体竟然变得强健有力、肌肉结实,邻居们都感到十分惊讶,询问缘由后便为杞子感到开心。以后,邻里乡亲无论生病还是治疗未病,都找杞子,杞子用枸杞子配以秘方,病症都能治好,未病也都得以预防。为感谢杞子,众人纷纷为他捐银,于是杞子就在临街开了枸杞养生馆。由于杞子配方独特,药到病除,来人络绎不绝,口碑极好,不久就被皇帝知晓。皇帝亲自来养生馆里探访,杞子为皇帝用枸杞子配制了秘方,喝完以后,皇帝容光焕发,精神百倍。由此养生馆声名远扬,枸杞子也成为家家户户养生必备之品。
直到今天,枸杞子仍然以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被现代人所推崇。从饮茶到煲汤,生活中的食疗随处可见,如枸杞子泡酒,补血益气;枸杞子代茶饮,解除疲劳;枸杞子熬粥,健脾补肾。枸杞子保健品的开发也越来越精准,市场上的产品琳琅满目,如枸杞胶囊,强身健体;枸杞口服液,美容养颜;枸杞软糖,健康零食;枸杞化妆品,延缓衰老等。枸杞子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也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关注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