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证1发微》序

1 证:原作“症”,据书名改。

甚哉!沉溺之为患烈也。因沉溺而沾腻,因沾腻而本灵失效,小之拂郁一时,大之困扰全部。疗治之法宜匡助,宜和解,宜消导,惟不宜燥烈从事,逆势而行。呜呼!沉溺之疾之不可以强力胜固如是哉。吾抚陈兆隆先生《湿证2发微》一卷,不禁重有感焉:先生折肱功深,关于治湿一事,大要以补弊就偏,因势利导为重,不敢轻用燥烈之剂。斯编之作可谓详示津梁矣。独惜夫人心之沉溺竟无法起而拯之也。今之世或沉溺于利禄,或沉溺于勇功,或沉溺于新奇。矫其弊者不谋补救之方,惟思所以胜之,不遗余力,两欲胜而两不相容,滔滔者乌有所极乎。今而知治沉溺之法焉,不足者宜徐为匡助,泥滞者宜徐为和解,太过者宜徐为消导。本渗和下之法,因势利导以转移之。一旦迷梦渐醒,同登彼岸不难焉。吾痛夫沉溺不返者之莫知所届也,又惧夫强力抑制者之徒滋纷扰也。抚先生大著如得拂杵一掷。

2 证:原作“症”,据书名改。

孟县赵汝楠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