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祝生医案医话荟萃
- 龚文伟 朱鸿 朱祝生主编
- 1354字
- 2025-03-15 02:38:48
经典学习,推崇《内经》
《黄帝内经》是“医家之宗”,中医经典之首。《黄帝内经》的成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黄帝内经》是对先秦医疗经验的一次系统总结,蕴藏着丰富的独特的医学知识及人文知识,是中医临床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的经典。朱祝生通过长期读书、教学与临证,体悟到《黄帝内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涉及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结构、经络、生理、病理、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养生等知识的论述。朱祝生在临床中特别强调辨识病机的重要性,对《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的认识有自己独到见解。
病机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在《神农本草经》卷一序录中也提到“凡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后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病机学说。凡诊察治病离不开病机,且病机的重要性在历代医学著作中也屡屡被强调。王冰云:“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也。”历代医家对病机学说都非常重视。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朱祝生提出,病机是连接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纽带,“辨证论治”“审机论治”的核心是病机。中医治疗学的根本在于针对病机进行治疗而确立方药。病机必须掌握,它是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的。朱祝生对《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进行认真解读,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朱祝生指出,“病机十九条”将临床常见旳病症,如掉、眩、喘、肿等30多种病症,根据五脏、六气归类进行病因病机分析,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在“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五脏的有5条,属于热旳4条,属于火的5条,都起到在辨证中执简驭繁的作用,同时对“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明示了辨证思维。总之,“病机十九条”提出了临床上从特征性症状推导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为临床辨证论治打下基础。朱祝生指出,阅读《黄帝内经》要灵活理解,需要结合临床遇到的具体情况认真思考、认真理解,并拓展临床运用。做到推此及彼,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定会有收获。
朱祝生从《黄帝内经》原文,结合临床,提出除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外,还有诸多病机,如气机紊乱、气化盛衰、形质亏损、内邪滋生、神志失常、精气来复、阴阳离决等。研究某一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感冒的病机、哮喘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研究某一种症状的发生、发展的病机,如疼痛的机理、恶寒发热的机理、失眠的机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