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西而歌:400位上医人西迁重庆的故事
- 重庆医科大学组织编写
- 2061字
- 2025-03-14 22:33:55
全迁:中央战略部署
叩开历史的大门,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而位于西南内陆的重庆,却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上坡,地无三亩平,水电路不通”。然而,两座城市却在1955年的春天,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55年3月30日,遵照中央政治局关于沿海工厂学校内迁的指示,高等教育部党组重新研究了沿海城市高等学校的分布情况和当年的基本建设任务,制定了《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一九五五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上报国务院。次日,国务院第二办公室林枫主任即批呈陈毅副总理。报告提出,上海第一医学院(简称“上医”)迁重庆,交通大学迁西安。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审阅并同意了这个报告。
中央的决定一出,各方齐齐响应。4月7日,上医得到卫生部关于迁院的指示后,立即开展筹建工作,成立了重庆医学院(简称“重医”)筹建委员会。著名医学教育家、上医创始人、时任上医副院长颜福庆担任筹建委员会主任。颜福庆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先驱、公共卫生学家、国家一级教授。1909年,颜福庆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是耶鲁大学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人。他先后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华医学会,并担任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校长、中华医学会第一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1927年参与创办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并任首任院长。对于创办医学院,颜福庆有着丰富的经验。
与此同时,时年32岁的刘海旺,被任命为重庆医学院筹建委员会副主任。考虑到内迁重庆首要的是基建问题,颜福庆派总务长刘海旺于4月赴北京高教部和卫生部了解具体要求、接受相关任务后转到重庆,联系建院事宜。同时,副院长李文赴京参加4月14日至30日召开的高等工业学校综合大学校院长座谈会,颜福庆请其抽空向高教部、卫生部有关领导进一步请示迁院建院问题。
4月中下旬,刘海旺从北京出发,辗转赴渝。在重庆市人民委员会的办公大楼,刘海旺受到时任重庆市市委书记曹荻秋的亲切接见,并就上医迁往重庆筹建重庆医学院事宜,与时任重庆市副市长、市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陈筹进行了初步商谈。4月21日,刘海旺向上医的颜福庆、黄家驷两位副院长发回了那封50余字的电报。
4月26日,刘海旺与重庆市城建委等有关部门就重庆医学院建院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当时的《研究重庆医学院建校问题的会议记录》记载如下:
“中央决定上海第一医学院搬来重庆,在重庆建立重庆医学院。医学院的规模将容纳四千二百名学生,须设置二千一百张病床,除重庆原有病床一千多供学生实习,需要再建一千张病床的医院,还有工农速成中学、护士学校、劳动保健研究所等附属机构……学院位置确定在大坪和杨家坪之间的袁家岗。工程要求今年作一部分,明年完成大部分,以便明年暑假从上海搬来,后年完成全部工程……由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央卫生部与市有关单位组成建校委员会,名单由医学院刘海旺与市人委(注:市人委是重庆市人民委员会的简称,相当于市政府。)第三办公室研究,报请市委和中央卫生部批准。”

重医建校初期规划图
与此同时,上海市委也开始部署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上医内迁的动员工作。4月28日下午,上医召开院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扩大会)做迁院动员,黄家驷报告了中央要求沿海高校内迁的背景和上医迁院的有关要求,强调国家对文化教育机关非常重视,迁院是光荣的任务。上医迁往重庆,1955年有15 000平方米的建筑任务,计划办学规模为4 200名学生,初步考虑分两年搬完,1956年搬基础部,1957年完成迁院工作。他特别提醒:“在搬迁前,尽量因陋就简。比如木器不能搬去,原则上不再新购,必要的仪器还是可以购买。”就在上医开展迁院动员的同一天,在北京的李文写信给颜福庆、黄家驷,报告就迁院问题请示卫生部副部长贺诚的情况:“据贺指示,当前我们任务是先将新型医学院建立起来,规模仍为4 000人,病床为2 000张。”李文返沪后在5月6日的院长办公会议上传达卫生部指示,再次肯定上医迁渝,1955年筹建面积15 000平方米。
卫生部十分重视重庆医学院的建设。5月16日,卫生部医学教育司季钟朴司长专程赴重庆,听取学院筹建情况汇报,勘察校址,帮助解决征地问题。明确指示建院工作要在重庆市委和市政府领导下进行,充分做好动员。他特别强调:“上医全部人员都要迁重庆,不要因取消上海医学院的名义,就降低了教学质量,要办成全国最新型的医学院。”5月22日,上医派出的两位副院长李文、黄家驷抵达重庆,再次勘察重庆医学院拟建校址和重庆市内医院情况。
5月25日,经高教部、卫生部同意,由上医和重庆共同成立重庆医学院建院委员会,领导建院工作。颜福庆任重庆医学院建院委员会主任,程占彪(重庆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李文、刘海旺为副主任。重庆市市长任白戈到会并讲话,正在重庆考察教学医院的李文、黄家驷和刘海旺等一起参加了会议。
6月9日,重庆市人民委员会以“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指示筹建‘重庆医学院’”为由,颁发并启用了“重庆医学院建院委员会”和“重庆医学院建院委员会办公室”两枚印章。自此,在建院委员会的领导下,“山”呼“海”应,重庆医学院的建院工作在沪渝两地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