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会计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总结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这一经济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使用专门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的计量,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并向政府部门、股东、债权人等有关方面提供企业的经营信息。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管理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与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中普遍存在的活动。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手段,对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与信息)进行有效的配置与使用,以高效地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在企业中,管理就是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实现企业预定的目标。

一方面,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与信息等各种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都是稀缺资源,都要高效地加以利用,因此,企业需要通过管理活动对这些资源的使用加以规划,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另一方面,企业会为自己的经营活动设立目标,并对目标是否实现进行评估。例如,2018年11月19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公开宣布,按计划,到2023年,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要达到6,000亿元。这就是格力电器的经营目标。不同的企业可能有不同的目标,有的企业以卖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或者获得尽可能多的客户为目标,而有的企业以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为目标。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目标也可能不一样。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可能会以卖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为目标,进入成长期后,则可能以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为目标。此外,有的创业企业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流量为目标,不在乎是否赚钱。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制定规划、设立目标,还是对目标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估,都需要信息,而会计能够提供这些信息。例如,2023年,格力电器评估董明珠在2018年11月宣布的要达到6,000亿元营业收入的目标是否实现时,就需要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由会计部门提供。因此,会计不仅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还要为管理活动提供信息基础。

会计向监管部门、股东等各相关方提供信息

除了企业的管理层,其他很多利益相关方也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信息。股东、政府部门、银行等债权人、供应商、客户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也都有需要或者兴趣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向这些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向股东提供企业的经营信息是它们的法定义务。

首先,股东有权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按照法律法规,企业必须定期向股东发布财务报告。例如,所有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都要定期向股东发布半年财务报告(半年报)与年度财务报告(年报)。

其次,政府部门有权力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例如,税收部门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确定企业是否依法纳税。在必要的时候,监管部门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确定企业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向投资者提供完整、真实、准确的信息。

再次,银行等债权人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确定是否继续给企业提供贷款;供应商与客户也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确定是否继续同企业进行交易。如果对作为合作伙伴的对方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了解,那么很可能遭受亏损。例如,三棵树是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的上市公司,它的主营业务是建筑涂料(墙面涂料)、木器涂料,以及胶黏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三棵树的客户中有恒大集团、华夏幸福等房地产企业。2021年,恒大集团、华夏幸福等房地产企业相继爆发债务问题,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与供应商货款等款项。2021年12月7日,三棵树发布公告,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对恒大集团、华夏幸福、蓝光发展等主要客户的应收款项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共计2.67亿元。也就是说,这些房地产公司很可能付不起拖欠三棵树的2.67亿元货款,三棵树已准备把这2.67亿元货款全部当作亏损进行处理。

最后,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证券分析师、媒体、公众等,都可能有兴趣了解其经营状况。

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的计量

计量,即按照法律法规或者其他规则,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按照统一的货币单位,进行准确、可靠的测量。

会计是对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计量,而计量的结果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对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计量,又如何对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计量呢?

我们分3点进行解答。

第一,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与股东、政府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方提供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的。

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信息非常庞杂,一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繁多,二是因为每项经营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相关信息。企业管理层的精力与时间非常有限,他们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了解企业每一项具体经营活动的情况,更没有必要掌握关于企业每一项具体经营活动的信息。同样,股东、政府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方也没有必要了解企业的每一项经营活动。事实上,股东、政府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方很可能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懂企业的经营活动。

为了让企业内部管理层以及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方快捷、简明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会计需要对企业各式各样的繁杂的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度量,并将度量结果汇总起来,以简明扼要的数据形式提供给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与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方。

第二,企业要以货币为单位计量各种经营活动,并以数字形式表示出来。

一方面,企业对经济活动度量的结果要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看懂。那么,以什么方式呈现,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容易看懂呢?当然是数字,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能够理解数字的含义。因此,企业要将所有经营活动的结果,例如,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以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另一方面,会计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量通常以货币为单位。经济活动的计量方式有实物量、劳动量与货币量。在农村,农民的经济活动常以实物量计量,例如,2021年辛苦耕种了一年,总共收获了1千克水稻或者玉米;以劳动量计量通常是以工时计算,例如,工人总共工作了多少个小时。以货币量计量,则是将生产成果统一用货币进行计算,并以货币形式表示出来。在中国,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经营业绩都是以人民币为单位进行计量的。例如,2019年,格力电器的总资产为2,792亿元、负债总额为1,623亿元、营业收入为1,705亿元、净利润为223亿元。用货币量计量的原因之一是会计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计量,而经济活动最终主要体现在货币上;原因之二是用货币量计量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容易理解,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熟悉货币。

第三,会计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

会计包括两大部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对经济活动的计量要按照统一的规则来进行。财务会计所遵守的规则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下提及其中的具体内容时,简称会计准则)等,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制定并颁布的。我们将在第二讲中讲会计准则。

为什么会计对经济活动的计量要按照统一的规则来进行呢?

一方面,防止企业操纵数据,提供虚假信息。会计是以货币为单位,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量的,在计量过程中,可以弄虚作假的地方非常多。

举个例子,某企业是制造汽车的,需要钢材作为原材料。该企业在2019年购买了1万吨钢材,当时的价格是3,000元/吨,总共花了3,000万元。一直到2021年,这1万吨钢材也没用,仍然在仓库里。也就是说,这1万吨钢材还是该企业的原材料存货。2020年,钢材的价格上涨到了4,000元/吨,这1万吨存货的市场价值便变成4,000万元。但是,2021年,钢材的价格下跌到2,000元/吨,这1万吨钢材的市场价值便变成2,000万元。存货是企业的资产,因此,每年年底编制财务报表时,该企业都需要将这1万吨钢材作为资产列在资产负债表上。那么,这1万吨钢材到底应该算多少钱呢?是按2019年购买时候的3,000万元成本价计算,还是按2020年的4,000万元市值计算,抑或是按2021年的2,000万元市值计算?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企业很可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价格,一会儿按市价计算,一会儿按成本价计算。这样,企业就可以操纵数据,提供的数据很难是真实、准确的。

另一方面,让企业提供的信息具有可比性。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计量,可以让不同企业的信息具有可比性,也可以让同一家企业不同年度的经营业绩具有可比性。

举个例子,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都是家电行业的企业,都是制造家用电器的。假设一种情况,2021年12月30日,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都卖掉了价值100亿元的货,但是,一分钱的货款都没收到,而且都估计要到2022年1月30日才能收到货款。在我国,企业的会计年度是自然年度,因此,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2021年的年报都以2021年12月31日为截止日期。那么,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应该怎么处理这100亿元的销售呢?也就是说,在一分钱货款都没有收到的情况下,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是否可以,或者说应该将这100亿元算作2021年的销售收入呢?格力电器可能认为,既然这价值100亿元的货已经卖掉了,就应该算作2021年的销售收入,但是,美的集团认为,是否算作销售收入应该以收到全部货款为准,既然这100亿元的货款还没有收到,就不能算作2021年的销售收入。此时,若没有统一的规则进行计量,就无法对格力电器2021年度的经营业绩与美的集团2021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比较了。

同样的,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则,也无法对同一家企业不同年度的业绩进行比较。在上面的例子中,假设格力电器在2021年将这100亿元算作当年的营业收入,而在2022年不算其营业收入,那么,就无法对格力电器2022年的业绩与2021年的业绩进行比较了,也无从判断格力电器的业绩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