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明

1955年生于四川成都。1974年高中毕业下乡插队,1976年回城。1980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供职于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1986年离职。1981年开始发表诗作。1984年完成组诗《女人》。1986年参加《诗刊社》青春诗会,发表组诗《女人》。1990年赴美旅居。1992年参加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伦敦大学“中国当代诗歌研讨会”。1997年参加法国国际诗歌节。1998年在成都开设白夜酒吧文化沙龙,策划举办了一系列文学、艺术及民间影像活动。2002年参加西班牙第七届世界女性诗人研讨会。2004年参加法国“诗人之春”诗歌项目、丹麦诗歌节、德国波恩大学“中国文化节”。2009年参加美国旧金山国际诗歌节。著有诗集《女人》(漓江出版社,1988;作家出版社,2008)、《在一切玫瑰之上》(沈阳出版社,1992)、《翟永明诗集》(成都出版社,1994)、《黑夜里的素歌》(改革出版社,1997)、《称之为一切》(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终于使我周转不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十四首素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翟永明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大街上传来的旋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行间距》(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随黄公望游富春山》(中信出版社,2015)、《全沉浸末日脚本》(辽宁人民出版社,2022);随笔集《纸上建筑》(东方出版中心,1997)、《坚韧的破碎之花》(东方出版社,2000)、《纽约,纽约以西》(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正如你所看到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天赋如此》(东方出版社,2008)、《白夜谭》(花城出版社,2009)、《女儿墙》(鹭江出版社,2010)、《完成之后又怎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以白夜为坐标》(中信出版社,2018)、《毕竟流行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水之诗开放在灵魂中》(花山文艺出版社,2020);诗文集《最委婉的词》(东方出版社,2008)、《潜水艇的悲伤》(作家出版社,2015)。译为外文的诗集有:德文版诗集《咖啡馆之歌》(2004)、法文版诗集《黑夜的意识》(2004)、英文版诗集《更衣室》(2011)。2005年入选“中国魅力50人”,2010年入选“中国十佳女诗人”。曾获德国对外学术交流协会写作奖金(2000)、意大利Civitella Ranieri Center写作奖金(2005)、“中坤国际诗歌奖·A奖”(2007)、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2012)、美国北加州图书奖(2012)、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3)、“金玉兰”国际诗歌大奖(2019)。